11.25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三年前,他还在外地务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打工仔,三年后,他成了当地最“牛”的养牛致富带头人,他敢想敢干建起了以养牛为主的产业链,带领相亲们共同致富,他就是素朴镇牛场村90后小伙吴开吉。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吴开吉同父亲在牛棚里喂牛

吴开吉,1993年出生。初次见他,只见他身着一件蓝色的针织衫和牛仔裤,正在牛棚给牛儿们喂食。

几经波折 终实现儿时梦

吴开吉从小就有发展养殖的念头。

他回忆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5元钱,可是我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吃,我拿着钱,果断地买了两只小鸡苗,我相信鸡生蛋、蛋生鸡一定会给我带来一大笔收益,只是那会小,没经验,最后没养成功。高中毕业后我没有继续学习,而是选择外出务工,希望能在外面创出自己一片天地,可是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几经波折之后我还是选择回家发展养殖,同父亲商量过后,我们俩父子一拍即合,于是开始四处筹钱发展养殖。”

2016年,23岁的吴开吉在老家自建了一个简易牛棚,用筹来的钱买了15头小牛。

努力学习 提升养殖技术



养殖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于是吴开吉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就这样,吴开吉一边学习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的时间,吴开吉就熟练地掌握养牛的技术以及常见病的预防治疗。

“在养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因此我积极参加镇、村两级组织的技术培训会,广泛地积累经验,我坚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别看我年轻,打疫苗、接生我都会。”说完,吴开吉不好意思地笑了。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新牛棚里的牛儿

技术成熟了,吴开吉的养殖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从2016年的15头、到2017年的32头、到2018年的51头、再到2019年的99头,吴开吉一步一步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经验。

开拓创新 发展产业链



“这个新牛棚是我去年才扩建的,费了我不少心思。”吴开吉说。

走进新牛棚,笔者看到,牛棚有三栏,其中两栏养牛,剩下的一栏养鸡。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吴开吉正在摊凉蒸熟的粮食

了解才知道,原来养牛只是吴开吉发展中的一部分,为降低养牛成本,他自建了一个酒坊,发展酒产业,烤酒余下的酒糟用来养牛;为处理牛的排泄物,他特地到四川学习养蚯蚓的技术,用牛的排泄物养蚯蚓转化成蚯蚓粪发展有机蔬菜,深化了废弃物的利用;为解决发展资金,他“以短养长”,试养了1000羽鸡,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吴开吉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短3年的时间,以养牛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这不但是技术和农业上的完美融合,更是体现了吴开吉积极向上、努力的生活态度。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试养的1000羽鸡

示范带动 助力农户脱贫

“这两头牛是我大伯家的。”吴开吉指着牛棚里两头牛说。

吴开吉口中的大伯吴华银,是牛场村的精准贫困户,2016年在吴开吉的劝说下,饲养了1头牛,但由于缺乏养牛技术,吴华银才饲养1个月便想打退堂鼓,后来,吴开吉主动帮他提供场地、提供技术、提供销售渠道,这才解决了他“怎么养?怎么卖?”的问题。

素朴镇90后小伙吴开吉的养牛产业链很“牛”

新牛棚里的牛儿

“2016年以前,我什么也没做,在家以种苞谷为主,后来我的侄儿(吴开吉)劝我发展养殖,现在我养了两头牛,生活上有了盼头,以后一定好好搞养殖,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吴华银笑呵呵的说。

吴开吉个人致富后,也不忘带动周围的老百姓,经常劝说他们发展养殖,还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摸索出的养殖经验传授给他们。

“我个人发展好并不算好,我希望通过我的示范带动,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一起奔小康。”吴开吉告诉笔者。

下一步,吴开吉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动员其他贫困群众参与,辐射带动周边老百姓,大家一起勤劳致富奔小康。

来源黔西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