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商丘市區(梁園區,睢陽區)

商丘,簡稱“商”,河南省地級市,商丘介於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東西橫跨168公里,南北縱貫128公里,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西接河南開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臨山東菏澤、濟寧。商丘市轄區面積約佔河南省總面積的6.4%,區域面積10704平方公里。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類型的特徵,分為黃河沖積平原、淮河沖積平原、剝蝕殘丘三大類型區,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區。商丘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商丘市屬淮河流域,分屬洪澤湖、渦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商丘市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商丘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商文明的誕生地,有“華商之源”的美譽。

截至2017年底,商丘市轄2區、6縣、1縣級市;截至2018年底,商丘市總人口926.17萬人,常住人口732.53萬人。2018年,商丘市生產總值2389.04億元,全年人均生產總值32673元。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永城市

永城,河南省商丘市代管縣級市,永城位於河南省最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永城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80萬畝。截至2018年,永城轄25個鎮、4個鄉,市政府駐東方大道中段人民廣場北。截至2018年末,永城市總人口157.60萬人,常住人口123.88萬人。

永城因城屢遭水擊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 。商代永城境內建有棘國,有永、芒、碭、酇等地;隋大業六年(610年)置縣,金代為州,抗戰期間為中共豫皖蘇邊區省委所在地,1996年撤縣設縣級市,2014年成為河南省直管縣。2016年被河南省規劃建設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2019年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永城北依隴海、東傍京滬、西臨京九,連霍高速、永登高速、濟祁高速、鄭徐高鐵、311國道、鄭永省道貫穿全境。永城因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被譽為“漢興之地”;永城是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中國長壽之鄉、全國綠化模範市 、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全國文化先進市 、全國百強縣(市) 。境內有芒碭山 、陳官莊烈士陵園、日月湖、造律臺、崇法寺塔等景點。

2018年,永城市生產總值532.32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63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238.64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233.06億元,增長11.9%。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43069.7元,增長9.2%。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柘城縣

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濟河中下游,東北與睢陽區相接,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周口市鹿邑縣接壤,西與周口市太康縣相鄰。截至2019年5月,柘城縣總面積1048平方公里,2個辦事處10個鎮10個鄉,總人口104.4萬人。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26億元,同比增長8.7%。

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於柘城;夏朝時,柘城稱“株野”;商朝時名“秋地”;西周時期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戰國時大部分屬楚國。秦朝時開始置縣,以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縣治歷史,這裡是華夏朱氏、胡氏、陳氏宗親發祥的根脈。境內有炎帝朱襄氏陵、柘城故城、夏姬墓、中原野戰軍指揮部舊址等文物古蹟。縣城中的容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溼地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柘城交通便利,八條省道呈“米”字形遍佈境內,全縣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級主幹道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東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為河南省最大煤田。柘城縣是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金剛石微分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被譽為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9年5月,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虞城縣

虞城縣,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皖三省交界處,地處商丘市區東部,西鄰商丘新區,是全市距離商丘中心城區最近的縣。

虞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橫穿東西,京九鐵路、濟廣高速公路、105國道、豫203省道縱貫南北。

虞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公元前21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號“有虞”,後稱虞國。虞城西部的綸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湯滅夏後都亳(今虞城縣谷熟鎮西南),建立商朝。秦設虞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

虞城自古人才輩出,是釀酒鼻祖杜康造酒發祥地、倉頡造字之地、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家鄉,歷代諸多名人如司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適、蘇軾等都曾來此遊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現存有倉頡墓、商均墓、伊尹墓、木蘭祠等名勝古蹟。

初步統計,2017年,虞城縣生產總值(GDP)257.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37.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8元(均不含商丘新區)。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夏邑縣

夏邑縣,簡稱慄,古稱慄邑,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素有“中國孔祖之地”之稱。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東接永城、碭山縣,西連虞城縣,南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北依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橫穿夏邑全境,是中原地區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圈產業轉移的最佳投資城市。

截止2018年9月,夏邑縣轄24個鄉鎮、731個行政村,總面積1481平方公里,總人口120萬。

夏邑是中國上古古都,華夏祖地,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便有人類生息繁衍,是慄陸氏建都地,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夏邑是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夏商時代屬虞舜之後的虞國,秦置慄縣,周朝屬宋國,漢朝屬梁國,北魏時稱“下邑”,金末取“華夏之邑”之意,改稱“夏邑”,相沿至今。

夏邑縣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祖籍、彭雪楓將軍的殉國地,有孔子還鄉祠、彭雪楓將軍紀念館。夏邑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鑄件出口基地、中國棉紡織名城、河南省知名紡織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服裝產業基地,同時也是著名的中國長壽之鄉。

初步統計,2017年,夏邑縣生產總值(GDP)234.1億元,增長9%。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寧陵縣

寧陵縣位於商丘市西部,總面積798平方公里,下轄14個鄉鎮、1個產業集聚區、1個特色商業區,364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65萬,耕地79.3萬畝。先後被授予中國葛天文化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全國產糧大縣、國家扶貧攻堅重點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國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示範縣、中國最具特色文化生態旅遊縣、河南省科普示範縣、平安建設工作顯著進步縣、河南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縣產業集聚區榮獲榮獲全省“十快”產業集聚區第一名。

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寧陵縣,設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5000多年前,東夷部落首領葛天氏在此創造了“葛天氏之樂”,是中國音樂、舞蹈的發源地,被授予“中國葛天文化之鄉”;是戰國四公子信陵君封地,是三國曹操起兵之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安家之地,還是三國名將典韋、宋代經學家程迥、明代哲學家思想家呂坤、山東快書宗師高元鈞、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斯忠的故里。是葛、葛伯、諸葛、沙、信5個姓氏的發源地。

初步統計,2017年,寧陵縣生產總值(GDP)118.53億元,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6億元,增長8%。

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民權縣

民權縣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華北平原南部、豫東平原西部,東接梁園區、寧陵縣,南連睢縣,西南連開封市蘭考縣、杞縣,東北鄰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黃河故道穿越縣境,並形成秋水湖等大型水庫。2010年被確定為商丘“一核兩翼”發展戰略的西翼。

民權縣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已有城邑,名戴邑。春秋戰國時代,為戴國和宋國的屬地。自秦以後,縣境內先後設有外黃、成安縣、考城等縣,1783年以前一直為舊考城縣縣城所在地。清朝末年,地域分屬考城、睢州、杞縣。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之意,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設“民權縣”治,是為民權縣之始。

民權人傑地靈,哺育出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東晉宰相蔡謨、南朝駢文大家江淹、北宋兄弟雙狀元宋祁、宋庠、金代名醫張從正等歷史名人,民權是民族英雄于謙的祖籍地。境內現存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雲寺、春秋時期齊桓公兩會諸侯的葵丘會盟臺、莊子故里、莊周墓、江淹墓及李館地道舊址等文物古蹟。

2016年,民權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健康小城”稱號。榮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7年,民權縣生產總值(GDP)225.9億元。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商丘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睢縣

睢縣古稱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東與寧陵縣相接,西連杞縣,南接柘城縣、太康縣,北鄰民權縣,2017年底,全縣總面積9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66.85萬人。

睢縣是河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紅色革命老區。秦置襄邑縣,漢代譽稱“錦繡襄邑”,宋置拱州,金置睢州,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稱。粟裕將軍在此指揮睢杞戰役。有承匡故城、宋襄公墓、恆山漢墓群、無憂寺塔、聖壽寺塔、袁家山、湯斌祠、袁尚書墓、睢杞戰役紀念館等眾多名勝古蹟。

睢縣是中國長壽之鄉 、中國健康宜居小城 、河南省園林城市、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的產糧大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棉油生產百強縣、生豬調出大縣和重要的農產品產區,重要的製鞋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國家AAAA級景區睢縣北湖曾舉辦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河南省青少年划船運動會、全國青年皮划艇錦標賽、全國皮划艇錦標賽,是河南省皮划艇訓練基地。

初步統計,2017年,睢縣生產總值(GDP)169.2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212億元,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2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億元,增長7.9%;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5億元,增長16.3%。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