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在我國,養魚的野採,釣魚的野釣,魚販子一邊在養殖場進貨,一邊找門路收購野生魚,所以水裡的魚越來越少了。不但少,還危及到物種的繁衍,生物多樣性的歷程,生態系統的長久發展。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圖片來源丨Stock Snap 攝影丨Jeswin

有這樣一條江,60年前水質肥沃,物產豐富,四大家魚的產卵量能到1200億尾,50多年前還能看到50多斤鱤魚。90年代初期,一網能從江裡撈400多斤魚。

現在四大家魚產量減少90%,體型再大的鱤魚也只有十幾斤,電、毒、網殺得十不存一的水裡,往往只能撈到零星的小魚。按照這個趨勢,這條江裡的生物正在遭受長久持續的打擊,至少從明面數字上看,它的命運終將走向暗無天日的境地。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圖片來源丨Stock Snap 攝影丨Sticker Mule

這是過去幾十年裡,長江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正面臨的生物性問題。由此我們大量繁殖中華鱘魚胭脂魚,限制捕撈江刀,頒佈禁漁令,想盡辦法阻止人為的干預毀滅自然生態。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圖片來源丨tumblr

但不論水產養殖還是觀賞魚界,野生的生物總有不可忽視的特殊性。我國原生魚種類繁多,其中寬鰭鱲,長鰭鱲,白雲金絲甚至熊貓鰍都有一定觀賞性,包括國家保護動物胭脂魚也有一定受眾。

這些魚類本身的水產養殖價值並不高,部分魚的養殖發展才剛開始,而在觀賞魚界,都有不錯的市場,至少從品相上看,野生魚優勢明顯,令人陶醉。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如今野生魚處在什麼歷史轉折點呢?它是足以讓官方不得不對長江部分主幹道跟支流頒佈強制性“十年禁捕”計劃的嚴峻問題。

禁捕計劃不但杜絕了電魚機,毒藥跟絕戶網的出現,而有規模的捕魚作業也會逐步叫停,給長江重要幹道以充足的喘息機會。

至於這條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河還能不能重新煥發生機,個人認為就目前來看,即使假裝一下也樂觀不起來的,白鰭豚消失了十幾年下落不明,沙塘鱧被捕撈到只能靠養殖苟且偷生。在經濟利益驅使下,一張巨大的網始終籠罩在江河湖泊上空,貪婪的汲取著唾手可得的生態資源,真正收手的難度有多大,從近些年的攫取速度可見一斑。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cq19690527

我們選購的觀賞魚大多是養殖魚,它們不受野生環境牽絆,也很難有機會影響生態環境,但還是有一些野生魚流入市場,成為魚友的玩物。箇中幾率固然較小,但積少成多,依然是不得不認真對待的現象。

我曾在河邊見過一條髮色不錯的寬鰭鱲,心生好奇把它帶回家,併為輕易得到的好處沾沾自喜。它於第二天早上跳缸而死,並沒有在我的生活中帶來多少歡樂,而是以一種怕死之人難以理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了我養魚生涯中特殊的存在。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圖片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Carnat Joel

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總是有意無意關注大家對野生觀賞魚的看法,並對某些做法投之以苦笑。並不是我忽然開竅的理性昇華了自身的覺悟,而是我內心深深鄙視曾經的自己,並將這種類似嫉惡如仇心態指向以濫捕野生生物為樂趣的人。

他們背後好像也有一張巨大的網,籠罩著曾因他之手而喪生的諸多生命的殘念。而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個,或在回首往事中深入間接殺魚的泥淖裡,驚悸的重溫那些生命慢慢消失的破碎片段。

長江禁捕,原生觀賞魚的春天要來了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nikss

現在養魚難度越來越低,人工飼養的魚也比原生魚更容易適應魚缸的生活。以前超級難養的神仙魚,經過人工繁殖後,也只能算養燕魚的難度。

而在一系列監測水質,強化過濾的器材加成中,觀賞魚正在走向更多家庭。它們是千姿百態的人工養殖魚,而不再是我記憶中養不住的寬鰭鱲。等觀賞魚世界真正擺脫對野生魚的依賴,又會發展成多麼多彩的境地,而幾十年前豐富的自然生態會不會重現在藍天白雲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