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在我国,养鱼的野采,钓鱼的野钓,鱼贩子一边在养殖场进货,一边找门路收购野生鱼,所以水里的鱼越来越少了。不但少,还危及到物种的繁衍,生物多样性的历程,生态系统的长久发展。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图片来源丨Stock Snap 摄影丨Jeswin

有这样一条江,60年前水质肥沃,物产丰富,四大家鱼的产卵量能到1200亿尾,50多年前还能看到50多斤鱤鱼。90年代初期,一网能从江里捞400多斤鱼。

现在四大家鱼产量减少90%,体型再大的鱤鱼也只有十几斤,电、毒、网杀得十不存一的水里,往往只能捞到零星的小鱼。按照这个趋势,这条江里的生物正在遭受长久持续的打击,至少从明面数字上看,它的命运终将走向暗无天日的境地。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图片来源丨Stock Snap 摄影丨Sticker Mule

这是过去几十年里,长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正面临的生物性问题。由此我们大量繁殖中华鲟鱼胭脂鱼,限制捕捞江刀,颁布禁渔令,想尽办法阻止人为的干预毁灭自然生态。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图片来源丨tumblr

但不论水产养殖还是观赏鱼界,野生的生物总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性。我国原生鱼种类繁多,其中宽鳍鱲,长鳍鱲,白云金丝甚至熊猫鳅都有一定观赏性,包括国家保护动物胭脂鱼也有一定受众。

这些鱼类本身的水产养殖价值并不高,部分鱼的养殖发展才刚开始,而在观赏鱼界,都有不错的市场,至少从品相上看,野生鱼优势明显,令人陶醉。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如今野生鱼处在什么历史转折点呢?它是足以让官方不得不对长江部分主干道跟支流颁布强制性“十年禁捕”计划的严峻问题。

禁捕计划不但杜绝了电鱼机,毒药跟绝户网的出现,而有规模的捕鱼作业也会逐步叫停,给长江重要干道以充足的喘息机会。

至于这条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河还能不能重新焕发生机,个人认为就目前来看,即使假装一下也乐观不起来的,白鳍豚消失了十几年下落不明,沙塘鳢被捕捞到只能靠养殖苟且偷生。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张巨大的网始终笼罩在江河湖泊上空,贪婪的汲取着唾手可得的生态资源,真正收手的难度有多大,从近些年的攫取速度可见一斑。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图片来源丨Pixabay 摄影丨cq19690527

我们选购的观赏鱼大多是养殖鱼,它们不受野生环境牵绊,也很难有机会影响生态环境,但还是有一些野生鱼流入市场,成为鱼友的玩物。个中几率固然较小,但积少成多,依然是不得不认真对待的现象。

我曾在河边见过一条发色不错的宽鳍鱲,心生好奇把它带回家,并为轻易得到的好处沾沾自喜。它于第二天早上跳缸而死,并没有在我的生活中带来多少欢乐,而是以一种怕死之人难以理解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了我养鱼生涯中特殊的存在。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图片来源丨Flickr 摄影丨Carnat Joel

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关注大家对野生观赏鱼的看法,并对某些做法投之以苦笑。并不是我忽然开窍的理性升华了自身的觉悟,而是我内心深深鄙视曾经的自己,并将这种类似嫉恶如仇心态指向以滥捕野生生物为乐趣的人。

他们背后好像也有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曾因他之手而丧生的诸多生命的残念。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或在回首往事中深入间接杀鱼的泥淖里,惊悸的重温那些生命慢慢消失的破碎片段。

长江禁捕,原生观赏鱼的春天要来了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nikss

现在养鱼难度越来越低,人工饲养的鱼也比原生鱼更容易适应鱼缸的生活。以前超级难养的神仙鱼,经过人工繁殖后,也只能算养燕鱼的难度。

而在一系列监测水质,强化过滤的器材加成中,观赏鱼正在走向更多家庭。它们是千姿百态的人工养殖鱼,而不再是我记忆中养不住的宽鳍鱲。等观赏鱼世界真正摆脱对野生鱼的依赖,又会发展成多么多彩的境地,而几十年前丰富的自然生态会不会重现在蓝天白云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