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深圳樓市,從來都是焦點。

上週末的“商改租(住)”政策,引起了媒體和市民熱議。政策很簡單,就是存量商業和辦公用房,可改建為租賃住房。

當然,申請改造,還有幾個前提條件,比如以棟為單位,不改土地用途,不改容積率,不改主體結構(不能砸牆),不能銷售等。

也就是說,只是從原來商業或服務業經營性質的租賃,改為個人住房租賃。大家可能會有點懵,既然這樣,為啥要改呢?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原因有兩個,一是商業辦公用房的空置率太高,二是新市民(新就業大學生、穩定就業無房戶等)租房太難。

對寸土寸金的深圳來說,這也太尷尬了吧!

一邊是佔著每一個片區最核心、最優質地塊的商業和辦公樓一直空置著,白天“曬太陽”、晚上“曬月亮”;

一邊卻是佔全市實際管理人口80%的租房人群,或租不起,或租得不體面,承受著“來了不是深圳人”的心酸。


『01深圳寫字樓空置率居高不下』


我們先看空置率的問題吧!

早在2019年的4月份,央視就報道了深圳寫字樓的“高空置率”問題。當時稱,深圳寫字樓空置率高達18.2%,部分區域高達50%。到了2019年底,就上升到22.04%,比2018年增加了6.33個百分點。

其實,深圳全市平均空置率2018年已突破20%,2019年上升到25%左右。部分區域,比如寶安中心區的空置率在40%以上,而前海合作區的空置率甚至高達70%以上。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其實,如果拿深圳25%左右的空置率看,在全國並不算特別高,內地很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高達30%以上。

問題是,寶安中心區一直是深圳的核心商務區之一,也是自貿區和前海合作區“雙擴容”的新片區;而作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自貿區、大灣區和新區“四區疊加”的前海,更被譽為深圳產業轉型、現代服務業密集、高質量發展的前沿陣地,為何出現這麼高的空置率?

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地產、智能科技等傳統的高溢價行業,或觸頂回落,或下沉四五線,或遭遇瓶頸。寄生於這些行業的中介服務,比如諮詢、法律、會計、設計、信息等,也一損俱損。它們是商辦的消費大戶。

過去,這些行業紅紅火火,在類似前海這類CBD租個寫字樓,裝飾一下門面,才好意思說自己在創業,風投等融資方都對你笑臉相迎。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深圳五大寫字樓片區入駐行業及租賃寫字樓佔比


正所謂,“鐵打的商鋪、流水的商家”,不變的是商辦市場的紅火。但現在,繁華過後總是空,洗盡鉛華方為真。創業者務實多了,裝飾門面這類虛頭八腦的東西,都和泡沫一樣,被擠出去了。

寫字樓“消費降級”,很多搬到次中心租金低廉的辦公樓。製造業能縮減產能,但是,寫字樓無法消滅過剩產能,最終導致空置率居高不下。

可怕的是,後續的供應,源源不斷地上路。

目前,深圳前海存量寫字樓400萬平米左右,未來5年還有近400萬平米入市,佔全市供應量的43%,也是全市寫字樓最密集的區域。前海三大“地主”——招商、中集和深國際,還有800萬平米潛在供應要入市。

另外,領導對深圳寄予厚望,希望創新發展快一些,各區招商引資展開“競標賽”,中心區設計對標,都比肩紐約曼哈頓、倫敦金融城。

前海只是寫字樓供應的一塊,深圳各個行政區都要搞CBD,搞總部基地,包括福田、寶安、龍華等幾大中心區,後海、留仙洞、深圳灣等幾大總部基地,這些還有數百萬的存量。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美國紐約曼哈頓


國外知名的CBD,往往要幾十年潛心打造、培育、沉澱,而我們恨不得一夜之間躋身全球金融中心。

前海這樣想,深圳的幾大總部基地,都是這樣想的;深圳這樣想,廣州(南沙、珠江新城)、東莞(濱海灣)、珠海(橫琴),也是這樣想。

相聚不過100公里,珠江口居然要打造3個世界級的CBD。加總一起,產業空間過剩是鐵板釘釘。

而且,供應遠不止此,深圳上世紀80-90年代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遺留下來的幾千個工業區,在寫字樓高溢價的誘惑下,在現代服務業主導的規劃下,開始向“類辦公”(M0等產業研發)轉型。

深圳只是一個縮影,這個珠三角史無前例的舊改狂潮開啟了,產業園區都在升級。


『02、買不起,也租不起』


再說說,租房難的問題。

首先,提出一個觀點,高房價對新市民不公平。特別是,對於深圳這種人口吸附能力極強,住房在1997平方公里的狹小空間內無法騰挪的城市,越晚進入的新市民,越悲催。

“來了就是深圳人”,起碼得讓人租得起。

2019年前三季度,房租本來穩定了,甚至有所下跌,但年底深圳樓市異軍突起、“一枝獨秀”,房租也再次暴漲,每平方米月租金再次站上80元,並超過歷史最高值。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根據《全國重點50城租金收入比調查研究報告》,2019年上半年,上海和深圳整租一居室租金收入比分別為82.5%和78.1%。

過去,為規避高租金,合租應運而生,10大城市有8成年輕人選擇合租。但現在,收入增幅下降了,即使合租,北上深的租金收入比仍普遍在30%以上。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2019年以來,深圳很多片區商鋪和寫字樓的租金,已降至與同區域住宅租金差不多的水平,甚至出現了“租金倒掛”。

比如,福田區新洲路某商鋪,其租金為每平米100元,跟樓上住宅租金持平,但租不出去。

再比如,深圳灣後海豪宅區,這是深圳商品房價格最高、購買力最強的區域。照理說,商鋪旺租才對,但沿街空置更嚴重,即便出租了,租金也大大低於同小區住宅的租金。


『03、“商改租”註定是小眾產品』


萬事俱備,政策東風也來了,是不是能成行?筆者並不看好!

為什麼?其實,這個政策是老調重彈。2016年國家啟動“租購併舉”後,就多次提出,低效閒置的商辦可改為租賃住房。

近3年過去了,筆者看到的,除少量年代久遠、功能殘缺的老舊商辦,由長租公寓、“二房東”整租後改成租賃公寓外,很難想象,中心區林立的高樓,如何改造為住房租賃。

剛剛過去的2019年12月,住建部等六部委發文,要制定閒置商業辦公用房、工業廠房等非住宅改造為租賃住房的政策。深圳“商改租”就是落實國家的指示。

要知道,多數商辦是房價高歌猛進時代“招拍掛”的產物,當時的區域規劃,都是CBD級別的,招商引資也很高大上,很多都是非世界500強不引入。

顯然,租金和銷售定價,對標的是高溢價行業的租賃需求。自然,開發商拿地的成本低不了,甚至很大一部分是要銷售套現的。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現在,你讓他去對接新市民的租房需求,甚至轉向公租房,這怎麼可能?招拍掛付出的損失,要自己承擔嗎?

而且,租房要接入明火、接入燃氣,晚上還要住人,單就消防成本來講,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商辦的消防要求,遠低於住宅,消防部門打死也不蓋章,這是筆者看到的真實案例。

另外,煤氣、煙道、自來水等管道接入,衛生間改造,中央空調獨戶設置、外掛,加上大廈物業管理,綜合成本不會低。

改造後,新市民能否支付得起租金,這才是最關鍵的。

租不起,來了不是深圳人


本質上,“商改租”是地產迴歸實體、對接實體的表現,也是泡沫“軟著陸”的體現,考驗的是從上到下打破剛性兌付、承擔損失的決心。

不打破剛兌,一切都無解,“商改租”也只會是一廂情願,商辦高空置率與新市民“租房難”並存的尷尬困局,也無法真正解決。

目前看,中心區多數商辦寫字樓,由於成本太高,與低成本租賃需求根本不匹配,不具備改為租賃住房的條件。

不過,商品房高價區域空置率較大商辦區(如後海、香蜜湖、寶安中心區)、老舊商辦區(羅湖、福田八卦嶺、福田南)、低容積率和低密度商辦區(羅湖、龍崗等),商辦租賃需求減弱的區域(龍崗),這四個區域,部分商辦“商改租(住)”的可行性較大。

這些區域,商辦租金與周邊住宅租金差距小,改造成本也小,政策扶持下,部分項目有望改為租賃住房。商鋪寫字樓區位優勢突出,還能解決“職住平衡”,緩解城市病,降低生活成本。

總之,政府態度明顯,政策大力扶持,算得過賬,就來申報,“商改租(住)”是個多渠道租賃的小眾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