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解放初期的華縣鹹中原貌素描

《鹹林璧札記》:

鹹林中學求學軼事(—)

作者 BWⅩ(鹹林璧)

一九五一年七月,我從“華州畢家”完小畢業,隨即考上陝東學府:鹹林中學。六年的“鹹中”學習生涯,一些沒有史文記載的小事,常繞心間:鹹中這個百年名校其情可述,其景常現,老師教之恩沒有忘懷,同窗學友常有思念……

解放初期的華縣鹹中原貌素描

鹹林中學校匾

“鹹林中學”位於,華州老城西北角,其北、西圍牆均是城牆,從北門沿城牆向西,到頭左拐向南,沿西城牆直至西門,其內均是鹹中用地。

“鹹中”校址東西長,校門面向東開,頗有吸納東來紫氣之意,門前馬路邊有一照壁,照壁南北兩邊均有從馬路走向校門的孤形通道,孤形道的兩邊有小榆樹圍成的柵欄,兩邊弧形通道,在校門前合一進校。“鹹中”門房南北五間,三間平頂屋脊,兩邊向外向下傾鈄一段,然後飛簷挑起,前有六個直立明柱,中間即為“鹹中”校門門樓,上掛白底黑字“鹹林中學”校牌。兩扇校門厚實寬大,門下兩邊門檻石,插有較高門檻。進門後門房、收發室左右兩邊。校門向西是一小院,小院兩邊均有東西走向的七、八個老師宿舍。

解放初期的華縣鹹中原貌素描

早期的鹹中東門

院子西邊是一進大門,即能看到的宏偉壯觀的“正義樓”。正義樓兩層,南北走向,磚鋪地基,主體木質結構,前有10根明柱,下為走廊,上撐木板,為二層南北通道。緊貼正義樓東,建有約兩間寬的舞臺,舞臺前有兩個明柱,明柱上為小拱木結構,其上端架著舞臺房屋橫樑,其橫樑雕樑畫棟。午臺屋頂上部,緊貼正義樓,南北走向,建有有著花樣的屋脊,中間自西向東八字開簷,先傾斜向下,然後兩邊又高高飛簷挑起,實為古樸典雅。舞臺與前邊的小院是學校召開全校師生大會之地,也是學校文藝表演,講演、音樂比賽等誤樂場所。舞臺南北兩邊均有臺階可上,上到樓的底層,進入“正義樓”中間通道。通道南邊是校長辦公室及其臥室,趙玉璣校長曾在此辦公;北邊是教導處辦公室,王文建老師也曾在此辦公。正義樓南邊有木製樓梯,二層為圖書閱覽室,蔡文甲老師的夫人冉老師在上工作多年。

解放初期的華縣鹹中原貌素描

1952年鹹中師生在正義樓前合影

過了正義樓往西就是有名的“風景路”,風景路約三米寬,兩邊未見種植有如常綠冬青一樣的柵欄,而有的是較為高大的洋槐花樹。顯然每年洋槐開花,也是景色別緻,香滿校園。風景路的南邊自東向西有兩排土木結構教室,教室中間有一間通道,東西兩端有闢雨停廊,其上為較小飛簷。教室往南,向上走約一米多高的大平土臺,其上自東向西有一排,土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一層三間一室,內有床橙床板,供學生通鋪住宿。二層是樓板上,直接鋪上被褥,通鋪住宿。風景路北,地平稍低,也有一排四個教室,其北邊也蓋有兩排學生宿舍。這排教室、宿舍西邊,有一南北小路,其西邊又蓋有兩排四個教室。

從風景路南邊的教室再往西,有一高大槐樹,其上橫枝上掛有一大銅鈴,鈴胡繫繩向下,這一銅鈴指揮著全校師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每當清晨起床鈴響和夜晚熄燈鈴聲,周邊居民可清晰聽到。掛鈴樹的西邊是開水大灶,水井和碌碌,木桶加大甕,大鍋籠蓖一應俱全。他既供應著師生用水,又是背饃學生的福地,冷饃託熱,硬饃泡軟,莘莘學子,添暖飽飯。開水灶的西邊是“鹹中”的小操場,小操場其實不小,它有一個標準的壘球場大,幾年之後在小操場蓋有磚木結構的兩排共八個教室。在開水灶北邊的風景路以北有慢下坡,向北走下後,不遠處自東向西建有三排房子,其中一排是學生宿舍,剛入校的初54級學生的宿舍就在這裡(我初54丁),其兩排分別是師生灶和食堂。風景路最西端有一磚砌園門,園門建在南北走向的土牆上。走進園門內,有一小院,兩邊分別有兩個教室,兩教室之間有一老師宿舍,南排是初54甲、乙兩班教室,中間是甲班班主任王開江老師房子,他擔任算術課,編寫有“算術解法”一書;北邊是初54丙、丁兩班教室,中間住著丙班班主任兼我們英文課的李耀平老師,從我們丁班再往西,還有一排是戊班教室。(當年初一招了五個班)。南排甲、乙兩班教室南邊,有一排老師宿舍,其南邊還有一排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也是學生宿舍。

園門外開水灶西邊有一道路向南,當時可見創辦鹹中的楊松軒先生的紀念石碑,石碑坐南向北,上有畫像,下有碑文,三邊青磚砌築,碑頂兩簷流水,中有花樣碑脊,南北兩面,半園形小瓦翻扣,向下鋪展,四角有簷挑飛,實為雄偉。順其旁再向南,有一慢上坡,約三十米就到“鹹中”大操場,操場的確很大,北邊是田徑場,田徑場劃有四百米田徑跑道,東西向能劃百米跑道,其最東邊有單雙扛等器材,跳高、跳遠分別都有沙坑。田徑場往南並排有四個排球場,再往向有兩排共六個藍球場。“鹹中”的小南門就在最西邊的蘭球場南邊。“鹹中”的確很大,其房屋等硬件設施在當時確為一流,有著百年建校的鹹林中學,不亞於當時西安六所百年建校的任一學校。“鹹中”老師,有相當高的教學水平,這從解放後有不少教師調往西安在大學任教可見一斑。解放前和解放後多年,“鹹中”學生來自關中東部各縣,蒲富臨渭大荔澄縣均有學生在鹹中就讀,直到1954年我上高中時,班上仍有華陰、潼關、大荔、合陽與我同班。

解放初期的華縣鹹中原貌素描

1963年鹹中平面示意圖

“鹹中”也帶動著華縣的教育事業,僅解放時,除鹹中外,還有少華女中、華縣簡師、及高塘中學,其“完小”更是每個鄉鎮均有。這在人口僅十多萬的小縣是難以想象的。我深愛我的母校“鹹林中學”。六年風景路的往返穿越,讓我記住了鹹中的校容、校貌,於是提筆挽袖,用文字以鳥瞰的形式,重現當年母校的容顏相貎,究竟已過六十多年,難免有所遺漏,難免位置有誤有偏,萬望海含。

我也熱愛著母校的老師,記得不少老師當年的風彩,他們是辛勤的園丁,經受夏暑,耐著冬寒,夜以繼日,默默耕耘,使一屆又一屆,莘莘學子,從“鹹中”揚帆起航,在祖國大江大海中,乘風破浪,繼續航行。正是:教誨似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深秋謝恩師,情深意更長!(未完有續)。

——BWX(鹹林璧)文

2019.1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