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趕著馬車上鹹中的華縣畢家學生


“鹹林中學”求學軼事(二)

作者 BWⅩ(鹹林璧)


一九五一年八月下旬,鹹林中學開學日到了,我們從畢家完小畢業而考入“鹹中和少華女中”的同學相約到學校報名上學。


西畢前巷畢蓮芝和畢遇賢兩家,共同套一馬車,拉上各自一學期在學校上灶的麥子和被褥行李送他倆去上學,同時車上,也捎代裝上他們同村的順運、我和堂兄文海的被褥,馬車前行,我們三人揹著饃緊隨其後,經鍾張、程家走當年的斜路,一個西南東北走向的水渠岸邊,經北馬村西和西馬村東,鑽隴海鐵路下的隧道,到羅紋鎮,沿東西官道,往西走,經郭子儀牌坊,過華州東關,進縣城北門到學校報名上學。

趕著馬車上鹹中的華縣畢家學生

民國時期拍攝的華縣東關郭子儀牌樓

我和順運分到初54丁班,堂兄文海在甲班,焦建中在丙班,畢遇賢在戉班。當年開學第一週,學業不忙,從週二我就想家想父母,週三就想家跟瘋了一樣,好在當天中午,母親來到學校看我,見到母親我眼含熱淚,母親一邊給我擦淚一邊安慰說,你年令小,也沒離開過家,我們也不放心來看看你,也怕你不夠吃,帶了幾個饃,以後時間一長,功課一忙,習慣了就好了,要安心在校讀書,我們也就放心。


我深感母愛的珍貴高尚,只有刻苦讀書,方能報答父母親的養育之恩。但是到星期四晚又開始想家,週五更甚。中午同班順運、甲班堂兄文海都說想家想的心慌意亂,於是我三商量以饃不夠吃為由,請假提前回家,待批准後於下午課外活動時離校回家。誰知我們快到羅紋鎮時,天下大雨,我們只好快跑到羅紋橋東一飯店內避雨,可是雨越下越大,天快黑,又無雨傘,只好先買碗麵充飢,最後店老闆問我們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告知還有15里路的畢家,老闆可憐我們,讓我們晚上住在店二層樓上,並給了兩個被子。第二天天明放晴,我們感謝老闆的留宿後告別回家,到家後各自都受到父母的責罵,我亦更甚,母親特別生氣,這樣下去還能念成書,岀人頭弟……。儘管孃親生氣,但還是給我曬了三天的幹饃片,新蒸了饃,星期天中午後,我們相伴一起步行25里路上學。


在學校吃飯時間,我班背饃上學的同學,常蹴在一起,開水泡饃聚餐,有帶鹹菜的,有帶油潑辣子的,我有時帶豆鼓,井好源帶有南方風味的臭豆腐,趙滿喜常帶椒鹽,大家邊說邊諞,也算一樂。後來學校有個做豆腐的,早晨可供豆漿,我便從家背些黃豆,換成豆漿票,早餐豆漿泡饃,算是美味早餐。

趕著馬車上鹹中的華縣畢家學生

在冬天嚴寒季節我們要經受嚴寒的考驗,那時玻璃門窗很少,紙糊窗戶有時隔擋不住刺骨的寒風,清晨6點半多就得起床上早操,晚上有兩節晚自習到九點方可晚睡。有時早晨怕冷而想晚起,但班主任李芳(男)老師,督促起床時,常用冰手伸到我們被中冰我們起床。記得在初一第一學期,冬月特別冷,有一天母親再次來學校看我,還執意去宿舍,當她翻看我的褥子時,發現褥子下面全部潮溼,(華州下溼地的原因)母親說這樣下去會得病的,他讓我先多曬被褥。母親回家兩天後,父親給我送來裝有脫去小米的谷穂的“軟床墊”,平鋪墊在褥子下面,厚厚的穀穗“軟床墊”既隔潮又暖和,濃濃的天地恩情既深厚又是一種激勵。

趕著馬車上鹹中的華縣畢家學生

在“鹹中”讀書六年,經歷第一位校長是李遂生先生,他隨和、文質彬彬。第二位校長是趙玉璣老師,他是渭南人,平常看去非常嚴肅,讓人敬而遠之,但他領導有方,不久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蒸蒸日上,早讀學校到處是朗朗讀書之聲,上課時學生靜坐教室,聽老師講課文,練作業,課外活動各班學生“動如脫兔”使操場滿員,晚自習學生靜坐教室,只有沙沙筆響。學校的文藝活動也是熱鬧非凡。趙校長看起來讓人敬而遠之,但他是個非常講道理、懂人情的老師。在初中三年級時,我的外婆去世,母親讓我請假給外婆送葬,那天找不見班主任楊君柱老師,有人說是否在趙校長辦公室,我就去找,仍未見,但趙校長問我找楊老師有啥事,我說請假給外婆“送埋”,趙校長說有大人,你小孩還去參與?我一聽,哭著訴說我自小在外婆家長大等情況,趙校長聽後說,這小孩這吆懂事,你回去給你外婆“送埋”,我見了你班主任給他說說你的情況。這就是當時十三歲的我和趙校長唯一一次靣對面交替,值至今日我都難以忘懷!(未完待續)。


———BWⅩ(鹹林璧)文

2019.12.21


圖片來源;網 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