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渭南華縣鹹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生活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段難忘的中學時光

——記六十年代鹹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生活

作者 楊滿年

上世紀六十年代,尤其是六四至六六三年,是華縣鹹林中學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除了優異的教學質量外,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生活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50多年前渭南華縣鹹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生活

楊滿年近照 作者供

這一時期,為了充分培養學生的各種特長和愛好,啟迪和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學習熱情,學校相繼成立了許多課外興趣組織。例如:籃球隊、足球隊、文藝演出及合唱團、無線電學習班、科技興趣班、民族器樂訓練班等等。

在體育方面,由高六六級和高六五級學生組成的籃球隊最為突出。當年華縣境內的縣供銷社籃球隊是社會公認的冠軍隊,而鹹中學生組成的籃球隊初生牛犢不怕虎,經常與冠軍隊進行切磋比賽。比賽時,現場觀眾裡三層外三層,叫好聲、鼓掌聲響成一片,場面就像過節一樣無比熱鬧。每每比賽,雙方成績都不差上下。

由於文藝類興趣班經常組織活動,使學生中多類文藝人才脫穎而出。在學校舉辦的文藝晚會上,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初六五級女同學劉美麗主演的秦腔摺子戲《斬秦英》、《三對面》、《望江亭》等,其藝術感染力令觀眾咋舌驚訝。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娃,憑藉自己超常的藝術靈感和悟性,未經多少師教,竟能把秦腔傳統古典戲無論是聲腔、身段、扮相表演,都呈現的如此惟妙惟肖,至今想起仍令人回味不絕。

50多年前渭南華縣鹹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生活

1963年鹹中校園平面示意圖 顧育訓繪

初六五級的王大衛同學的笛子獨奏,幾十人的學生口琴合奏,令人耳目一新,達到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

我當時才十五、六歲,憑藉著愛好文藝的一股子熱情,和同班莊裕民同學在校文藝晚會上表演了數來寶《說說王傑好班長》。由於感情投入,表演自然,也贏得了老師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在六五年最引起轟動,最具規模,最令人難忘的是:在校長趙玉璣的全力支持下,在音樂老師羅春生的具體排導下,幾乎由全體師生參演的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獲得巨大成功。記得在華縣劇院演出時,盛況空前,連演不衰,就連臨縣的一些群眾學生都趕來觀看。在排練《東方紅》的過程中,廣大師生群策群力,各顯其能,同學們把醫院的白大褂和老人的圓頂帽借來,貼上彩色的油紙條,遠遠看去,儼然就是一身漂亮逼真的維吾爾族服裝。舞臺美工設計由高六五級的薛天寶同學擔任。此同學極盡自己的美術特長,把每一場佈景都設計的絢麗多彩,極具特色。後來這位同學如願考入了中央戲曲學院舞臺設計系。畢業後擔任陝西電視臺高級美工,在電視劇《長征》等劇中擔任美術設計。

隨後,學校為配合學生的世界觀教育,以青年教師為主,排演了大型話劇《年輕一代》。音樂老師羅春生在劇中扮演了俏皮搗蛋的小青年一角,活靈活現,真實生動,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豐富多彩的課餘文化生活,使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教育質量大大提高。1965年的學校高考錄取率達到了90%以上。這在華縣教育史上,乃至全國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學校因此獲得了國務院的表彰,趙玉璣校長也榮幸的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50多年前渭南華縣鹹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生活

1996年六六級一班聚會合影 楊國超供

光陰如箭,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回憶往事禁不住令人感慨萬分。今天寫出這篇柮文,一是表達對過去那段中學時光的戀念之情,二是能夠對母校的教育改革有所啟發。

我忠心祝願母校能夠再展當年陝東學府之雄風,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樑之才。

(作者楊滿年,1949年生。系華州鹹林中學初六六級一班學生,現住華州城內村。)

2020年3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