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三個考古發現揭示了秦始皇的真面目,原來我們錯怪他了

提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知道,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秦始皇的成就可以說是非常高的,不僅實現了國家的統一,還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制度等等,以至於後世幾千年都在其制度上進行修改和完善。

三個考古發現揭示了秦始皇的真面目,原來我們錯怪他了

不過關於秦始皇的為人,一直以來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有人認為他是功高蓋世的一代帝王,有的人則認為他是一位殘忍暴力的殺人狂魔。那麼關於秦始皇的種種暴行,真的全部都是事實嘛?隨著近些年對歷史的發現,我們發現原來我們在很多事上錯怪了秦始皇。

三個考古發現揭示了秦始皇的真面目,原來我們錯怪他了

首先就是非常著名的焚書坑儒,因為這件事,導致秦始皇被冠上了暴君的名頭,其實在2002年,湖南湘西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1號井出土了近3萬多枚竹簡,經過仔細排列和修復,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歷史資料,其中記載的內容,更是補全了很多歷史,這些竹簡就是有名的《裡耶秦簡》。

三個考古發現揭示了秦始皇的真面目,原來我們錯怪他了

而通過這些發現我們可以得知,焚書坑儒不過是一些文人可以醜化了秦始皇,雖然秦始皇確實燒燬了一部分思想類型的書籍,但是一些諸如醫術、農業生產等有用書籍全部保留了下來,而殺的那些所謂的儒生,不過是一些妖言惑眾的術士。其實秦始皇打擊思想這樣的做法,之後朝代很多帝王都曾經實施過,只不過並沒有文人如此抹黑而已。

三個考古發現揭示了秦始皇的真面目,原來我們錯怪他了

再有就是秦始皇耗盡無數人力建造了享福用的阿房宮,甚至還有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的說法,這讓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認為秦始皇荒淫無道,實際上2006年考古學家們對阿旁宮遺蹟的考察中發現,阿旁宮並沒有建造,只是留下了地基,而且史書中的種種繁華景象,不過是文人們的想象。

三個考古發現揭示了秦始皇的真面目,原來我們錯怪他了

最後就是推到秦朝的導火索大澤鄉起義,我們都知道陳勝吳廣之所以會起義,是因為大雨延誤了行程,導致他們不能準時將貨物送到,所以被逼無奈的他們,為了避免死刑,這才選擇了起義,但是根據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出土的竹簡中,對清朝法律有著明確的記載,其中說道逾期3到5天會被責罵,6到10天會被罰一個盾牌,10天以上法一個盔甲,如果遇到雨雪太大導致延誤,是不會被懲罰的。因此,起義其實是提前謀劃好的,根本不是被逼迫的。由此看來,有時候真想並不是表面那麼簡單,我們不能輕易的對某件事下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