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是一位單親媽媽,兒子初一,成績越來越差,請教我如何和孩子溝通,急死人?

小若冰


現在的初中本來就出現成績兩極分化,學得走的就能跟上,學不走的就會有明顯的差別!!家裡條件好點就把孩子作為重點,條件差的也只有順其自然了!!


公交小李


初一的男孩子才只有十二三歲,其實還沒到真正的叛逆期。媽媽還是可以和孩子好好溝通的。

1.孩子從小學到初中,無論是學習方法,思維方式還是學習任務都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給孩子一個適應期。所以初一的孩子成績比以前差,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媽媽要調整好心態,不必太著急。

2.媽媽如果想和孩子好好溝通,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聊起,像朋友同學一樣,比如足球,遊戲,同學關係等等各方面都可以聊,就是千萬先別急著聊學習。不然容易適得其反,讓孩子反感。只有讓孩子放下對你的設防,你才能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孩子的真實想法,繼而找出學習下降的原因。

3.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耐著性子,哪怕不敢興趣,也要認真傾聽,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互動起來才是有效的溝通。態度一定要顯得真誠,不能敷衍,孩子不傻,看得出來。

4.和孩子溝通的時間,地點我認為都應該做出計劃。開心的時候,你說的話他才有可能聽進去。可以帶孩子去看場他喜歡的電影,來回的路上就是最好的聊天機會。

5.單親媽媽帶著男孩子,我認為有時可以適當的示弱,自己生活中的困難和想法也可以跟孩子說一說,讓他樹立“我是家裡的男人,我要立起來”的思想,不能總是把他當成一個聽話的乖寶寶,躲在媽媽的身後,只有歷練,才能成長,成長了,孩子才會有想法,學習的自主性才會加強。

學習成績下降,其實只是一個外在表現,內裡有很多原因,可能有孩子的,有老師的,也許更多的是媽媽的原因。這就需要智慧的媽媽把原因找出來,才能最終改善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也是從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中摸索出的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拾光散記


媽媽本就是世界上辛苦的人,但是單親媽媽就更辛苦了!真的很敬佩您,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就不說其他的了,直接來方法了。

做好溝通

上初中的孩子了,懂得起人情事故了,也能明白事理了,所以是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的。但是為什麼會溝通困難呢?我想這也真是因為他能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緣故吧。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極強,所以這個時候少一點居高臨下的頤氣指使,單親孩子性格弱項機率是正常家庭的幾倍,我看了您的那些回覆,你說的溺愛無疑又把您的孩子向前推了一步。你確實對不起他,但是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錯。你撫養他這麼大,您也不容易是不是。您孩子我相信在老師的眼中也是一個問題兒童吧!

對世界的仇視,對自身的無所謂,對您的不滿,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我想這應該是您孩子自身問題的所有概括!

對於您家的孩子,不要以大人的姿態,因為你現在在他的心目中是沒有正常大人的威嚴的,也不是一味的妥協,妥協只會加劇他的惡性。我建議兩個人當朋友那樣來談心,讓他知道你的不容易,你是多麼愛她,你是多麼在意他!如果實在不行,我建議您找個第三方來做中間人溝通吧!這樣效果會好點!切記不要爭吵!

引導孩子觀看相關的書籍,書籍是最好的老師,這不會讓他認為這是您的嘮叨,這是別人說的。更容易得到他的認可一些,沒有這麼牴觸。最簡單的有一部電視劇《單親媽媽》,如果您孩子能看這部劇,我想多多少少他能明白您,體諒您!溝通是一門藝術,推薦書籍《怎樣和孩子溝通》您有空可以觀看一下,多多少少是有用的。我還推薦幾本書,希望有所幫助,需要購買的話,我可以為您贈送幾張券。






多與孩子相處,可以一起玩兒遊戲,一定要玩兒那種互動的,有意義的遊戲!我覺得爬山,登山,攀巖,團隊競技,都是很不錯的!


小向老師呀


初中階段,正好是孩子的叛逆期,如果以前總是溺愛孩子,總是有求必應,勢必會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自私心理,一切以自己為主,很少去考慮他人的感受。

如果與孩子在其他方面溝通不存在問題,只是在學習方面無法與你交流,這還好辦一些。這可能是孩子比較迷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如果是這種情況,除了嘗試與孩子平等溝通外,可以帶孩子去一下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和飛機場,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這三類人群的區別。我們倡導人人平等,但現實中存在的階層差別卻是不爭的事實。進而讓孩子明白:學習是改變自己及家庭命運的唯一捷徑。逐步改變孩子的認識,使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然,孩子的轉變將會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即便如此,去努力改變孩子是你最重要的職責。

同時,再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平等對待孩子,不要總以說教的方式或不斷的嘮叨刺激孩子。

孩子教育問題範圍很廣,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歡迎隨時探討。

我是原老師,專注於小學生全科輔導,歡迎與更多家長或同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


原老師課堂


不知道這位家長所說的成績越來越差是指以前很好,後來變差,還是本來就不太好,後來變差,按說初一知識沒有多深,成績差主要原因是初中和小學學習方法上有所變化,第一,小學學好數學,語文就行了(有些地方對英語要求也高),但是初中就不一樣了,數學,英語,語文,道法,歷史,生物,地理每一科都要學好,有的孩子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方法,成績就會下滑,這時如果家長和老師的指導如果沒跟上使孩子茫然,不知道該怎麼學,不知道該怎麼提高。第二,小學以死記硬背為主,只要背過了就能答上題,就能得分,而初中以理解記憶為主,像道法和歷史開卷考試就是你背過了,也不一定能做上,所以要幫孩子理解記憶,而初中語文這幾年重視閱讀理解,孩子以前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更不適應,給你一篇新文章孩子理解不了,就答不上,第三就是青春期,一般男生到初二才會出現青春期叛逆,當然也有部分孩子青春期提前的情況,不知道這位家長所說的孩子有沒有這種情況,再就是這個家長說是單親家庭,這對孩子心理一定有影響。在這裡我以自己孩子初一時的教育過程為例談談我的做法希望對家長有幫助,首先我說說我孩子情況,我孩子小學語文沒下過九十五分,但是數學一般七八十分,所以六年級暑假我給孩子講了講七年級數學,怕他跟不上,結果初一孩子第一次月考語文九十多分(120分滿分)道法只得了四十多分(100滿分),我一看有點著急,但是又一想一次也說明不了什麼,所以沒太在意,但是我請教了我校道法老師,道法老師說沒事開始孩子們都是分不高,後邊慢慢就上來了,第二次考試道法有提高,但是語文八十多,這下我有點慌了,想看看孩子卷子,但是由於一些原因沒看到,第三次語文七十多,這下我真慌了,我這次見到試卷了(前兩次都沒見到)我發現孩子三個閱讀理解,第一個16分丟了兩分,第二個和第三個每個題就得了兩分,我就問孩子三個題學過嗎,孩子說第一個學過,後面兩個沒學過,也就是孩子見過的,背過就能做上,但是沒講過的不會,說到底還是死記硬背,不會理解記憶,我請教我校語文老師怎麼辦,都說要讓孩子多讀書,多做練習,後來買了各種名著讓孩子看,然後閱讀理解做練習,最後期末考試上了一百分,再後來我沒管過她的學習,主科一般在一百一以上。另外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學習我後來陪讀了一個月,這一個月我下班推掉一切應酬,陪孩子寫作業,(注意不是監督寫作業,也不是孩子寫你玩手機),孩子寫作業時我拿本書在旁邊陪著她看,有不會的問題,他問我我才教給她,經過一個月孩子學習習慣養成,我基本不管她了就,關於和孩子的溝通問題我建議家長每天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誇誇孩子,多表揚,讓他敞開心扉,說出心裡話才能發現問題對症下藥,在這裡家長切記心浮氣躁,尤其這個階段一般家長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優點,一定要去發現,比如今天孩子吃完飯刷了下碗,抓住機會表揚下,再比如說,孩子今天看課外說比昨天多看了哪怕兩分鐘,也要表揚下,當然最好的做法是找心理諮詢師或家庭教育指導師諮詢如何進行交流。希望以上結果對家長有幫助


指引者2019


單親媽媽教育小孩容易犯如下錯誤:

1、自己總覺得沒有給孩子完整的家,總是抱有歉疚心理。結果對小孩百般呵護,形成巨嬰。尤其是單親媽媽家的男孩子,容易變成娘娘腔或戀母型

2、 單親媽媽自己變成女漢子,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對孩子期望太大,導致家庭矛盾突出。尤其是成績,並導致孩子叛逆期過於激烈與極端。

3、容易犯對爸爸進行攻擊的錯誤,結果使孩子的三觀扭曲,這其實是最容易引起孩子內心的自卑、抗拒與失控。

初一的孩子的性格發展如下:

1、孩子進入青春期,進入尋找自身的定位、人生觀、與周圍孩子比較、自負同時又自卑的複雜心靈敏感期。而且孩子的內心會對父母逐步的封閉起來,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

2、孩子開始瞭解與體會到父母帶來的痛苦,並渴望獲得家庭溫暖,因不可得而會敏感、自卑。如果父母之間仍然還在“戰爭”,那會給孩子帶來心靈的苦痛。

3、孩子進入心靈的封閉期,如果這時迷戀手機、遊戲、電視等,將無法走出這些誘惑,從而無心學習,進入自我放棄的模式。

4、對父母開始抗拒,嘴上不會說什麼,但心裡面會對母親產生怨恨。所以嘮叨只會起反作用,不會起正作用。

母親的正確做法是:

1、逐步看談與前夫的矛盾;這時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好(即使是違心的),比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要好上100倍;(當然爸爸確實無惡不做的除外),這樣孩子的心靈就會安定下來。而不會這父母的關係而苦惱或自卑。

2、不要將自己的期望來給孩子帶上包袱。

3、耐心而又耐心,不要把單親變成一種理由、一種學習的依據。急了,您就輸了。

4、無論什麼情況,孩子總是要以鼓勵為主,而非否定。尤其是單親。

5、最重要一點是,你要做個“弱媽媽” ,示弱是最好的給孩子自信的機會。對於單親家庭來說,一個“嬌滴滴”,“什麼都做不好”“需要孩子照顧”的媽媽終將獲得一個能幹、思想全面的兒子或女兒!


順勢教育頑石張


你想聽那些人教你再耐心一點或者教你把道理說得再天花亂墜一點還是真的想改變孩子?

耐心一點,道理多講一點,誰都知道,難道你沒試過嗎?肯定有!但是如果有效果的話你也不會來提問了。

什麼叫溝通?有來有往才叫溝通,單方面的說教那叫說給自己聽,說的自己感動了自己覺得自己苦口婆心,而孩子呢?孩子關閉了自己的聽覺,空洞的話語從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任你講吧,有什麼好回嘴的?反正回嘴只會導致你音調更高,說教時間更長!孩子算計一下,當然還是處在自己的小世界就好了。於是你就會發現一拳打在棉花上,恨鐵不成鋼。

於是你越耐心,道理說得越多,孩子離你越遠!耐心、道理真是夠了,意淫的產物,我從沒見過哪個孩子會被這兩樣東西拯救回來,除了電視劇裡。

給你幾點建議:

1、初一的男孩子,大概十二三歲吧,這個年齡正是需要生活中出現一個男性榜樣的時候。缺少父愛有著巨大的影響。我不知道你的另一半是去世還是離婚,如果是離婚的話,帶孩子有空去看看父親,因為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在孩子心裡是最完美的。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指責前夫,告訴孩子父母都很愛他,只是爸爸媽媽由於某些方面的原因選擇了不在一起生活,各自追求,各自珍惜。如果前夫有什麼錯,請選擇原諒。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選擇原諒。因為怨恨除了讓你更糟糕,能給你生活帶來一絲絲溫暖嗎?如果條件允許,主動和前夫聯繫,告訴他你的原諒,請他在孩子的問題上有所幫忙。當然不是拉一個人過來重複耐心、說理。而且拉一點父愛過來關心下孩子。如果前夫是個渣男,不肯負一點點責任,在孩子的問題上也不願意幫忙,那麼選擇原諒,老死不相往來就行了,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作為一個媽媽,你有責任保護好孩子心目中的那個”爸爸”。

2、溝通還是要溝通,但是要注意這些問題。

①把話語中定性的價值判斷去掉,比如一開口就是”你怎麼這麼懶,怎麼不……”、”你怎麼不聽話,不乖……”、”你怎麼這麼傻……”類似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會這麼說話,呵呵噠!你一定得認真去覺察下自己有沒有這個問題。

②去掉價值判斷後就事論事,比如孩子成績不好,你拿著卷子不要說:”你怎麼這麼差,才考這麼點!”而要說”我看到你考了xx分!”

把自己當成一個攝像頭,只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實,不要說教!

③希望孩子改變是你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認真琢磨下這句話。是你有需要!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不要去要求孩子怎麼做,而是坦然說出你自己的感受(自己先想想是否合理),把決策權交給孩子,相信孩子會做出合理的選擇。

④等孩子能跟你進行正常的交流之後,把一些你覺得有必要的事拿出來和孩子探討!探討意味著解決方案是共同討論出來的而不是你指定的,尊重孩子你才有可能擁有孩子。

3、溝通的藝術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學好,先有了上面所說的覺察,你才有機會往好的方向進發。父母關係有問題的孩子往往都特別容易沉迷遊戲上網等,有空帶孩子出去運動,爬爬山,讓孩子感受一下不同於虛擬世界的樂趣。

4、想想問題有多久了,你花了多少年,用錯誤的方式使孩子遠離了自己,那麼你想通過一些招式短時間把孩子拉回來?不可能的!

認真堅持自己好的一面,持續釋放善意,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5、最後,單親媽媽不容易,希望你和孩子越來越好。

看了樓主的回覆,補充一點內容如下:

1、你看,兒子出了問題前夫只會罵你,他在罵你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受夠了就自動屏蔽。你和前夫是兩個成年人地位平等,所以你可以一邊屏蔽一邊生氣一邊懟回去。而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弱勢地位,懟回去死的更快,於是就只選擇屏蔽。地位不平等,就不存在交流和溝通!所以如果你想溝通,你要先在心裡把孩子看成一個能自主選擇的成年人。多讓孩子自己選擇,也有利於孩子成長。

2、夫妻之間受不了可以離婚,孩子是沒法離開父母的。你害怕失去兒子對你的依賴,難道你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麼?獨立不等於遠離,人是不可能割捨骨肉之情的,怕什麼失去呢!你真的會看到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有點柔弱的氣質,媽媽為孩子安排了一切,太多的愛導致孩子無法成長。

3、你前夫是渣男,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詆譭男人即可,更不需要違心說前夫是好的。你可以說實際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你不認同你前夫的某些事,但是非對錯,孩子自會評判。生活中,找一個你敬重的男人,多帶孩子與這個男人接觸,給孩子在生活中找一個雄性的榜樣,這點在著名的育兒書養育男孩裡是有明確提到的。

4、你說你現在什麼都自己做,你是個多麼堅強獨立的單親媽媽啊!你想想你是怎麼變堅強、獨立的?生活逼的,因為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去做。同樣的,故意多創造一些事情,讓孩子去做。把你生活中的事情,拿出來,請孩子幫忙做,並且做完表示真誠的感謝。在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的過程中,你們的矛盾也必然會得到緩和。


忒修斯之矛


我想你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單親媽媽遇到你問題,我可能回答不好這個問題,只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首先,你可能首要解決的問題不題孩子的學習,而是孩子的心理。家庭的破裂對孩子的傷害很大,讓孩子對家庭,對親人的美好幸福認識發生顛覆。這種傷害不僅僅是孩子因父母離婚而受到周圍人的排斥和侮辱,而是讓孩子對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曾經的美好,說失去就失去,孩子無法理解,更不願接受。所以,首先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來自你和親人的受和關心,讓孩子感覺到,即失離婚了,你們對他的愛也不會改變,媽媽永遠愛她。

其次,大多數的單親媽媽把孩子當成精神寄託,總是過分嚴格的要求孩子,稍不滿意,就會表現的很失望,很崩潰。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本身就已經很受傷害,現在又要承受媽媽的壓力和痛苦,孩子沒有能力解決,但他會以為是自己造成的。這會讓孩子極度自責和內疚,自卑心理會日積月累,日漸加深,而對生活採取逃避態度。這也是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原因

最後,只有解決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讓孩子心裡充滿愛和陽光,孩子才能有能量向外成長,向處探索。只要孩子心思能放在學習上,學習上的問題是很好解決的。媽媽可以陪伴孩子一塊學習,將錯過的彌補回來。或者找家教老師幫助孩子也是可以的。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小建議,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初中自學課堂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既然選擇了自己帶孩子,就要做好心裡準備,堅強的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孩子上初一了,也是到了青春叛逆期,不再是聽媽媽話的乖孩子了,他開始有了獨立意識,對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與意見,這時家長就應該改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和教育方法。

第一,與孩子的溝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以長輩的身份來強迫孩子,尊重孩子的一些愛好,生活習性等,遇事多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與他共同討探,最終確定處理方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與你溝通。

第二,要與孩子親密無間,共同進步。

有了前面的鋪墊,可以多和孩子聊天,一些輕鬆的話題,讓孩子講講他們學校發生的事情,開心的或抑悶的,做一個傾聽者,然後給予自己的看法,進而讓孩子說說他身邊的好朋友的情況,是好或是壞,通過簡單的瞭解,你可以知道孩子是在怎樣的學習環境中,對於不好的地方只要告訴他,媽媽覺得這樣不是很好,你覺得呢?他知道怎麼判斷事非對錯,你只看他的行動就好了。



第三,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

不要因為是單親家庭,就向孩子灌輸一些負面的消息,比如,你知道媽媽一個人養你有多辛苦嗎?面對孩子表現出煩躁與愁苦,當你選擇這樣的生活時就要做好辛苦帶孩子的準備,這樣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讓他也變得悶悶不樂,怎麼還有心情去認真學習?其實你所受的苦孩子都知道。再苦面對孩子時都要保持心情愉悅,告訴孩子,:“只要你能健康快樂的長大,是媽媽最大的心願。”讓他知道媽媽可以給你快樂的生活,讓孩子有堅強的後盾。



第四,要給予孩子最大的信任。

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是聽不懂還是沒有認真聽,找出原因後對症下藥,不要過多的囉嗦,告訴他,媽媽相信你是願意好好學習的,並且能處理好學習的事情。

一般,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比較內向且叛逆,不要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用足夠多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知道生存的意義。讓孩子能擁有健康快樂,用陽光自信的心態去迎接新的一天。


我愛星空127


作為一個單身媽媽要承受更多的不公和責任,我認為所有的單身媽媽都是最偉大的,不要說世界上無不是之父母,拋妻棄子的多了去了,不負責任拋棄孩子的女性也不少,尤其是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盛產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且整個社會對待單身媽媽都是不公平的,充滿了歧視和惡意,不僅僅來自於男方的家族一方還有來自整體男性的蔑視,這個男權的社會,男人骨子裡痛恨堅強自立的單身媽媽,因為挑戰了男性的權威,甚至於大多數女性也對單身媽媽敬而遠之,因為獨立自主的堅強女性形象影響了千百年來女性依附於男性生存的法則,但願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這個情形得到改變,讓單身媽媽在工作中不受排擠,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學校不受到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