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条“带货”微信,卖出了30多吨油菜

“这两天卖得最快了,外销不了的这些菜基本都能在本地卖完,这下可给菜农帮了大忙了。油菜的价格也在一天一天回涨,已经由3毛钱一斤回涨到现在的6毛多一斤。”初春时节,在曹县邵庄镇安庄村的蔬菜大棚内,村里的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油菜,看着忙碌的村民把一筐筐碧绿的油菜装上货车,村支部书记袁正杰心里乐开了花。

一条“带货”微信,卖出了30多吨油菜

安庄村现在有700个蔬菜大棚,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产业村。和邵庄镇其他村庄一样,这些大棚几乎都种上了油菜,一个大棚一年能净收入3万多元。“全镇是曹县大棚蔬菜的主要产区,蔬菜大棚面积达3万多亩。蔬菜品种都以油菜为主,年总产量达120万吨,主要销往青岛、上海等城市。前一阵全镇还给防疫一线捐赠了30多吨呢。”邵庄镇办公室主任陈永康说。

油菜长势快,30天一个周期,到时间不出棚就会开花抽苔,卖不上价钱,一季的辛劳就可能打了水漂。突如其来的疫情挡住了接货的车辆,主要供应区域需求量减少,正好又赶上油菜集中上市的时候,一时间出现了销售不畅的困境。眼看着已长成的油菜要毁在大棚里,菜农们犯了难。“以往一般会有商贩来大量收购,主要靠外销,但今年特殊时期,拉菜的车来得少,外销后还剩下不少。如果能让更多人知晓,打开销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袁正杰说。

一条“带货”微信,卖出了30多吨油菜

“希望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组织好本单位干部职工行动起来,每人购买一袋蔬菜,解决菜农的大问题。”3月2日,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惠民调研了解情况后,深知农民不易的他便在县直单位负责人工作群里发送了一条信息,希望能帮着农民“带带货”,解下农民的燃眉之急。呼吁发出去后,机关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响应,一场“爱心购买”行动迅速展开,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带货”行动中来。多家大型超市、爱心企业和居民也通过线上或线下与农户取得联系,尽最大力量帮助农户们减少损失。

一条“带货”微信,卖出了30多吨油菜

3月3日上午,在曹县档案馆小广场设立的临时蔬菜购置点,早已下单的职工在购置点领取自己预定的蔬菜,不到一个小时,满载的10余吨油菜就被抢购一空。

“这么大的量,如果要全部消化,还要借助更多的网络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卖出去才行。”曹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勇介绍,看到帮助农民卖菜的信息后,他又将信息编辑转发到工作群里。消息一经发布,大家都义务当起了“带货王”,下班后纷纷通过抖音、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将油菜急需销售的信息发布出去,引起了更多热心网友的关注。

一条“带货”微信,卖出了30多吨油菜

菜农有困难,政府忙出手。接到帮助菜农卖菜信息的曹县工信局,则发动企业购买蔬菜献爱心。圣奧化工、凯旋橡胶、正道轮胎、艾伦金属等企业购置蔬菜一万多斤。曹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网上农产品销售平台专长,通过云销售平台帮助销售了16吨油菜。“渠道一畅通,销售量大增,剩下的外销不出去的,我们将继续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对接各种平台,积极帮助菜农销售滞销的新鲜蔬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世珍说。

“随着疫情减轻,现在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每天来村里拉油菜的大货车也是越来越多,目前我们村一天就能外销70多吨小油菜,剩下的一些再由当地消化,不用再愁销路问题了。”袁正杰说。

农村大众记者 石鹏志 通讯员 陈付明 王晓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