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遊歷陝西韓城司馬遷墓祠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司馬遷墓位於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一座高高的黃土山崗之上,是1982年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司馬遷是我崇敬的歷史人物之一。最先知道司馬遷的,是小時候背誦“老三篇”中《這人民服務》裡有一句話。毛主席說歷史上有個叫司馬遷的說過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後來,在中學課本上,印象深刻的是司馬遷的《陳涉起義》。“苟富貴,勿相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等名言警句讓我終生難忘。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這才知道了司馬遷是西漢夏陽人,於漢武帝統治期間任太史令,編撰了我國第一部傳記體史書《史記》。當時,中學課本選用司馬遷的諸如《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等不少名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真正閱讀《史記》,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參加工作後,居住在職工單身樓的那段日子。開始是集體宿舍,後來條件稍好一些,一個人獨住一間屋。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手機。漫漫長夜,是《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繁體字、豎排版的《史記》(六),看過之後,非常喜愛。後來發現書店裡已經有新版本出售,就買了一套回來。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這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宏篇鉅製,不僅為後來歷代史學家提供了研究與挖掘史料的寶藏,而且它以優美精練的語言,樸實生動的故事,客觀中肯的評價,吸引並影響著後人。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站在山門裡,仰望著建造於斷崖千仞之上古柏參天當中的司馬遷墓祠,遙想著當年司馬遷子承父業立志修史,師從名家,專注於史的堅定執著,令人敬仰。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走齊魯,遊川滇,訪賢尋史蒐集傳說考察風情的求實態度,讓人敬佩。剛正不阿仗義執言而蒙冤受刑,忍受奇恥大辱仍繼續發憤著書,使人動容。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踏著石板鋪就的千年古道,九十九道臺階拾級而上,暗自思忖著其中的寓意。是按道家登峰造極不可逾越,還是佛家的歷盡艱難終成史聖,擬或是儒家的發憤圖強久久為功等,作為凡夫俗人,不得而知。始建於西晉年間,距今已1700多年的古代先賢,他們的本意和寓意,豈能是我等才疏學淺無名之輩所能參透?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司馬遷祠建在墓地之下一平臺上。走進額書“太史祠”幾個大字的大門,來到司馬遷祠院。獻殿建於清代同治年間,面闊三間。正中設有石雕供桌,殿內放置不少歷代修建司馬遷墓祠的記事碑和文人墨客頌揚司馬遷的詩篇。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寢殿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近900年,內有磚基幔帳神龕,龕內為司馬遷全身坐像。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沿臺階直到黃土崗頂端,就是宋元時期所築的司馬遷衣冠冢。墓用磚砌成圓形寶頂,形狀極似蒙古包的八卦墓。傳說是元代世祖忽必烈敕命改建。墓頂上有五棵蒼柏掩映著古老的墓塋。當地人稱,這叫“五子登科”。家裡若有人參加高考,好好拜一拜,還是很靈驗的。至於靈與不靈,是人們對史聖的崇拜與敬仰。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司馬遷墓祠雖然建築規模不是很大,形式氣派卻和司馬遷的人格、文章、事業一樣,超拔於群。能夠來到這據說是全國唯一一處可以緬懷和紀念史聖司馬遷的聖地,使自己從書中追思尋找敬仰已久的古代先賢,有了一個特定的歸宿,也使飄忽不定浮想連綿的思緒有了一個安放之所。


始建於宋代的韓城司馬遷墓祠,全國唯一一處緬懷和紀念史聖的地方

#

我,林間泉韻。愛好文學,喜歡攝影。遊走于山川水澤,漫步在庭堂院落。鍾情古文化,融入新時代;擁抱大自然,記錄小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