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年鱼跃医疗为什么那么牛!除了受益疫情外,背后有它的硬逻辑

​点击头像,关注黄蓝道!


今年鱼跃医疗为什么那么牛!除了受益疫情外,背后有它的硬逻辑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作为高速发展的行业,从01年的179亿人民币发展到15年的3080亿人民币,16年行业规模3700亿,18年行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01~15年行业规模年复合增长22.54%,15年~18年年复合增长23.5%,行业增长速度并未因基数增大而放缓,保持一贯的高增长路劲继续一路向前。

什么行业都会有天花板,就华泰证券投资会议中吴光明同志的发言看,根据国际发达国家经验,医药器械行业的市场容量和医药工业的比值是1:1~1:1.2之间,换句话说在世界发达国家医疗器械的行业容量和医药工业差不多。这样摆在我们面前的逻辑就简单多了,大医疗行业变化逻辑实际上就只存在三种可能:

1.医药工业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增长速度要快于医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医疗器械的行业规模逐渐追上前者;

2.医药工业行业退缩,医药器械行业增长,两者面向而行,最终达到相当的行业体量;

3.医药工业行业退缩,医疗器械行业也退缩,前者的退缩速度要快于后者,使得两者的行业规模最后相当。

很显然我们结合行业背景和发展阶段,很容易得出结论,只能是上述的第一种可能。这就是第一点的确定性,就行业总体的发展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更乐观,行业空间会更大,发展周期更长。

对比一下现在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医药工业企业恒瑞医药市值接近3000亿,通过行业对标,医疗器械行业中日后也必然会出现市值接近或者超过3000亿的公司,这是第二点的确定性。

就按现在医疗器械市值贵高的乐普医疗看,市值620亿,假设乐普医疗将会成为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霸主,用静态的角度对标恒瑞,也至少有5倍的成长空间,而行业在增长,公司在成长,因此最终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的成长空间也绝对不止5倍,这是第三点的确定性。

医疗器械行业中细分行业非常多,根据不一样的治疗、检查、预防等功能会出现很多的行业细分公司和产品,一个产品或者行业细分可能能支撑一个百亿市值体量的公司,比如三诺就是做血糖仪和血糖试条的,市值近百亿。

但是如果要简单的区分医疗器械行业,将这些公司归类,我觉得可以简单分为医用器械和家用器械两类,前者零零总总的公司非常多,上市和未上市的,现在看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如乐普医疗、联影、迈瑞、东软等等,后者在A股上市公司及未上市公司中最出名的显而易见的龙头企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鱼跃医疗龙头地位很明显(其他品牌的如卓晨、九安等都不是鱼跃的对手)。

我国人均医疗器械消费为6美元,排在世界水平尾部,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器械的消费水平为100亿美元,是国内的17倍。这简单的数据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倘若对标国际国家,消费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医疗器械行业的行业空间是17倍X人口倍数

再看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空间,在美国家用医疗器械的人均消费是国内的50倍,倘若对标美国,家用器械行业空间是50倍X5也就是说不管是从医疗器械整个大行业看,还是从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看,都有100倍+的市场空间,虽然时间周期可能还很遥远,拉长时间周期看这是第4点确定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医用医疗器械或家用医疗器械公司中选出那些显而易见的,或者后期大概率能成为行业龙头的公司,然后静待收益回报。

医用医疗器械公司繁多,非常专业,非常细分,对于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很高,他们核心是研发与技术,你需要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家用医疗相对要简单很多,他们具备消费公司的属性,他们的核心是品牌是渠道。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问问自己了,在医院医疗器械和家用医疗器械中,你能看懂的是哪些公司,你能不能从品类繁多的医用器械公司中,用你专业的眼光发现未来的巨无霸,还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挑出家用医疗器械公司中显而易见的品牌龙头。

很多投资者主动放弃前者,选择后者——鱼跃医疗——家用医疗器械经过多年的培育出来的品牌及口碑更加难能可贵,至少这种品牌和口碑不会因为某个公司的一项特别好的技术创新而使公司瞬间出现出现颠覆性变化的可能至于医用医疗器械的投资这块由于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对面风景虽好,自己也就在墙外看看足矣。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从15年的940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94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速度25%,高于整个医疗器械行业1.5个点,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占比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由15年的15.58%提升至18年的15.67%,3年提升0.09个百分点,每年提升0.03个百分点。

结合发达国家医疗器械板块发展经验,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容量占比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容量比是0.4:1,也就是如果要从18年的15.67%发展到发达国家的40%的占比,需提升24.33个点,按照现在的对比发展差,家用医疗器械发展到40%的水平还有811年的发展年限。很明显这个811年是肯定有问题的,那意味着什么呢?

家用医疗器械必然会引来发展爆发期,这是第五点确定性。有人问现在25%的年复合增速还不算爆发期吗?当然不是,现在家用医疗器械的渗透率还非常低,爆发期还远远没有到来。这个大家可以简单看看京东医疗器械的热卖店铺的进店购物人数,就在刚过去的京东618,虽然几个公司比如鱼跃、欧姆龙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但是618当天排名第一的鱼跃实时逛店人数也就不到4000人,平时去逛店的人数更是不到3000人,有时候都不到2000人。

这点看家用医疗器械的渗透率是极其低的,所以个人的观点是现在虽然是高速增长期,但是真正的爆发还在后面,怎么样的增长速度可以算得上是爆发?至少也得要50%+的年增速。(当然去年鱼跃的线下渠道出了一些小问题,公司在积极整顿,而国外发达国家家用医疗器械是纳入医保范围的,国内还没有,但是随着家用医疗器械渗透率的提升,纳入医保范围是大势所趋,将会对家用医疗线下渠道销售作用带来极大的助推作用,个人判断家用医疗器械纳入医保范围将是家用医疗器械爆发期增长的导火线。当然消费升级也是因外一根引线,只是这根引线燃烧相对较慢。)

以上是投资鱼跃医疗的简单逻辑框架。当然逻辑只是逻辑,不能凭空想象,这个逻辑只画出了半个圆圈,另外半个圆圈还需要数据验证,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去伪存真的分析。

今年鱼跃医疗为什么那么牛!除了受益疫情外,背后有它的硬逻辑

关注黄蓝道,助力你尽快实现财务自由!

文章写于一年前,鱼跃涨高了,不建议追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