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浅淡不动产抗通胀功能


浅淡不动产抗通胀功能

苏渝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已有近13个省市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清单,共包括逾10000个项目、投资总额近34万亿。

昨晚全球降息潮来袭,美联储降息50基点。面对美联储降息,今天我在微博上发了这样-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继续放水或跟风降息将引发通胀,房价上涨,汇率贬值。不放,经济难以回到枯荣线之上,失业率升高,中小企业(包括一些已经亏损的央企)举步维坚。央妈现面临两难选择:我妈和老婆掉河里,究竟先去救谁?

假如34万亿真的投放出来?你手中的钞票长毛就不可避免了。怎样投资才能使手中的钞票长的毛少一点,或者能钱生钱?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投资有三个层次,一是无风险投资,二是中风险投资,三是高风险投资。先看无风险投资:比如:银行存款及保本理财(在负利率时代,虽然可以保本,可能收益跑输通胀)再看中风险投资。比如:买入能避险的黄金(黄金也有波动、并非稳赚不赔)再看高风险投资:比如:买股票炒期货等。(风险大可能收益更大)这时候,身边有个选股的专业水平很高且负责任的投资顾问就非常重要了。你选的投资顾问,决定了你今后手中钞票长毛,还是让它钱生钱,跑赢任何级别的通胀。当然,抗通胀最有效的是买入不动产,下面我们就来浅淡不动产抗通胀功能:


首先,我们还得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说起。出口就不多说了,现状大家都心知肚明。近十余年随着房价的高涨,除了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被挤压占用之外,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被限制,通俗的说法就是:“每月的工资都用来还房贷了,又哪来的钱去消费呢?”因此,扩大居民消费虽提了很多年,但其增长一直有限。不得已,拉动经济的重任就落在投资上了。过去十余年,基建投资虽然一直在做、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对经济拉动最强、最广的还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牵涉到上下游近百余个行业,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广为诟病——挤压实体信贷资金、影响科技研发创新、增加百姓住房痛苦等等。为了回应高房价,上面陆续提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实现居者有其屋、坚持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做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等系列措施。


其次,中产阶层成为不动产的中坚力量。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中产的数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消费、投资的主力。中国近年中产阶级数量爆发式增长,所谓中产阶级是年收入1.15-4.3万美元的人群,也就是年薪在7.5-28万人民币的群体。据统计,中国这个人群数从2000年的5百万人,发展到2015年的2.25亿人,年均涨幅超过20% 。预计到2020年会增加到2.75亿人,这个人口数字会超过欧洲人口的总和。如何提升中产阶级的信心,推动他们继续消费和投资,是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在股票、存款、购置黄金、购置一线城市房产四大最基本的理财方式中,购房是目前最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一线城市不动产几乎是国内外唯一有抗通胀能力的资产配置选择。

如果货币超发,我们又进入到一个长期通货膨胀的通道里,三类商品可保值:美元、贵金属、不动产。其中,不动产因资产最高,其抗通胀的功能可见一斑。用长期眼光来看,十年内,一切不动产都是抵抗货币泡沫化最有效的武器。

再次,不动产抗通胀的功能。由于房价在家庭支出中是最重大的一块,大家对房价的涨幅记忆深刻,但却忽视了在房价上涨的同时,我们的工资以及其余生产生活资料涨幅并不比房价低。从上海地方志记录的上海近十年以来的物价数据,可以看到,房价并不是涨幅最大的,工资涨幅也并没有小很多:白菜2分/斤、豆角1元/斤,房价涨幅2455%,工资涨幅2129%,带鱼涨了1355%,萝卜涨了3863%,青菜涨了6267%,油菜籽更是涨了8750%。从国内中产可以选择的几个最基本的理财产品来看,上海房价远远跑赢其他几个产品,从2008年到现在上海市一手商品住宅成交价格涨幅超过4倍,而另外3个选项涨幅没有超过1.5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在2010年,有100万元资金可以用来投资。投资做股票,现在等于66万元;存银行,现在等于129万元;买黄金,现在等于145万元;而在上海买一套房,到现在就相当于407万元。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房价那么高,靠不动产投资发家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在这个CPI每年上涨的时代,人民币躺在银行,就是负增长。一切都是幻觉,可能不是房价涨,而是货币一直在贬值而已。十年前你的工资水平买不起房,现在你的工资水平照样还是买不起。

土地更是不可再生复制的,除去政府税费,房价的上涨部分只是更为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货币增多的现象,故我们认为:不动产是最佳抗通胀工具是有其逻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