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金田起義

陽光下的廣西桂平市金田村,遠山疊翠,樹木蔥蘢,稻穀飄香,一派平靜的田園風光。歷史上那場聲勢浩大,席捲半個中國的農民革命運動,正是在這裡爆發。無論時光怎樣變遷,人們只要走近金田村,就會彷彿聽到儀槍劍戟的碰撞,就會感受到平地而起的滾滾風雷。

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金田起義

金田起義舊址

1840年的鴉片戰爭,列強開始大舉入侵中華,中國由封建社會急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為了支付戰敗賠款,橫徵暴斂,進一步激化了中國封建社會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科場失意的廣東人洪秀全,抓住時機,創立拜上帝會,點燃了反對清朝政府和抵抗列強侵略的導火線。1843年,發動千萬民眾,並以桂平金田村為起義的策源地,宣言推翻滿清朝廷。

《太平天國史》卷四十二記載:“敵偵知洪秀全藏在山人村,1850年11月,派兵來圍山人村,要捉拿洪秀全。楊秀清得知,率領起義隊伍來救,襲破圍兵,迎洪秀全歸金田。”之後:“清政府貴州總兵周鳳歧和清江協副將伊克坦布帶兵來金田鎮壓拜上帝教,被起義軍高漲氣勢所破,大敗而逃。”

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金田起義

羅爾綱編著的《太平天國史》

此時的金田已成為太平軍的強大壁壘,一場撼天動地的天國風暴正在醞釀形成。

1851年1月11日。金田村被銘刻在歷史的碑文上。這一天,是洪秀全38歲生日。數萬太平軍戰士手執梭鏢、大儀,威武雄壯地集合在韋氏祠堂前,在隆重的儀式中,揚起太平軍的大旗,宣佈起義。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東鄉即天王位,建號太平天國。起義後,無畏的太平軍將士,連戰連勝,勢如破竹,力克永安、強攻桂林、大破全州、血戰長沙、直取益陽、兵臨武漢,之後沿江東下,一舉拿下九江、安慶、蕪湖等軍事重鎮。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佔領南京,定都於此並改名為天京。1851年9月25日,太平軍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天王洪秀全實行封王建制,廣西武宣人蕭朝貴被封為西王,金田村人韋昌輝被封為北王,貴港人石達開被封為翼王,藤縣人李秀成被封為地官正丞相,藤縣人陳玉成被封為冬官正丞相。

歲月滄桑!時間的長河帶走了驚心動魄的儀光劍影,卻帶不走深深烙下英雄之氣的金田村。1962年2月,國務院公佈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田起義地址被列入第二類第二號革命遺址。

新中國成立後,廣西貴港籍的羅爾綱先生用一生的梳理,完成了傳世鉅著——四卷本《太平天國史》。羅爾綱,這位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的創始者,成為了國內外公認的太平天國史研究的一代宗師。

如今,位於犀牛嶺上的古營盤已經被加高加厚,方圓一畝多地的營盤曾是太平軍的練兵場,時過境遷,當年留下的“拜旗石”依舊威嚴。

三界廟太平軍指揮所,曾作為洪秀全的前線指揮所,有名的新圩突圍戰就是在這裡指揮的。廟內,現留有碑刻20多方,集中反映了金田起義前夕當地的社會、經濟和階級狀況。

桂林象山下的雲峰寺,曾是太平軍攻打桂林城的前沿指揮所。現成為《太平天國在桂林》專題陳列館。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近代農民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頁,為反帝反封鑄起了一座歷史的豐碑。瞻望矗立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金田起義”大型浮雕,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煙火歷歷在目!

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金田起義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金田起義”大型浮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