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产业在2017年正式进入了休憩的“寒冬期”。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IDC报告显示,国产手机市场已形成了“T型”格局。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2017年,经过又一轮洗牌,国产手机的“T型”格局更显著了,也进一步压缩了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马太效应下,强者恒强,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巨头的游戏。

过去一年,国内智能手机销售量疲态显现,在2018年第一季度,出货量更是自2013年第三季度后首次低于1亿部。随着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不少国内品牌开始抛却过去的“薄利多销”和“娱乐营销”,寻求品牌差异化,挖掘自身技术特色。

目前,华为、OPPO、vivo已然成为2018 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当仁不让的强者。据IDC 2018 Q1数据显示,华为OV分别以23.8%,18.5%和16%,成为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前三强,小米和苹果分别以14.8%和10.9%位列第四、第五名。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与此同时,已经成为第一梯队的华为、OPPO、vivo、小米,不仅牢牢占据市场竞争有力地形,且不断通过各自创新产品,巩固优势。

2018年第一季度欧洲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前三名为三星、苹果和华为,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份额在提升。华为在西欧的市场份额与苹果过去的数个季度中只相差5-6个百分点。国产手机厂商进军欧洲,品牌力是第一道门槛,渠道的覆盖能力是第二道门槛。在印度、非洲等地区获得市场认可后,国产手机国际化的脚步开始加快,头部企业更是集体对三星、苹果驻扎的欧洲市场发起了挑战。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事实上,从市场数据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已经逐渐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公布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欧洲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前三名为三星、苹果和华为,虽然三星和苹果的整体份额超过了55%,但国产手机品牌份额也在提升,华为的份额从去年一季度的10.9%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6.2%,小米则从0.4%攀升至5.3%。

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其中三星以7800万部手机出货量以及21.7%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苹果重夺手机销量冠军。根据数据显示,苹果、华为、小米分列第二三四位,其中小米本季度销量上涨101%成为榜单中最大的黑马。值得一提的是Counterpoint在报告中指出,三星电子2018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旧十分惨淡,出货量同比锐减了50%以上,三星手机的主要阵营仍旧是在欧美地区。

当年手握性价比与本土化的国产手机厂商,将三星与苹果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让处于新兴市场的中国迅速成长成一个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如今国产手机品牌既然要走出去,何不再次复制当年如何在中国市场战略,继续在欧美亚太等新兴手机市场上与三星、苹果展开新的战争。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对于以前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称之为“品牌”方面上的小学生并不为过,对于高碎片化的欧洲市场,想要逐一摸透每一个国家的市场特点并不容易。换言之,像在国内市场那样,依靠发布会以及营销驱动的无序竞争在欧洲市场不再奏效。西欧的运营商渠道依旧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是所有厂商不可饶开的销售渠道,这一部分需要时间去经营。但随着整个西欧的通信付费模式向后付费转换,释放了更多中、低端智能手机的空间,这无疑也是对华为和小米以及其他中国厂商的机遇。

言外之意,随着公开市场渠道商在欧洲市场的话语权逐渐增强,国产手机将会有更多的渗入空间。

“确定差异化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打磨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产品,传音能够成功的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在如今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能够真正把握市场方向,真正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的企业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谈谈在非洲手机市场攻城掠寨的中国品牌手机-传音。为非洲之王喝彩,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喝彩!

1、传音手机首先便抓住了这一大痛点,他们发展出了黑肤色用户的美肤模式,通过眼睛和牙齿来定位,能拍出令黑人朋友更满意的照片。  

2、另外非洲朋友对音乐的喜爱大家也有目共睹,传音为此特别推出了一款主打音乐功能的手机,并且,还随机赠送一个定制的头戴式耳机!拿到这款手机,大家就开始花式晒朋友圈…… 

3、除此之外,传音还能四卡四待!非洲朋友们几乎人手两张以上SIM卡,但是却不一定能负担多部手机,所以传音的这一看似山寨样的创新,极大地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也让大家对传音的爱更上一层。  所以,要俘获非洲朋友的心,中国厂商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美丽的价格更是助其所向披靡。而传音也开始进军印度了,我们可以期待印度朋友为中国品牌再度着迷。  

其实,除了传音手机品牌之外,许多中国品牌都开始在海外风行,一加手机在欧美和印度混得风生水起,每次发新机都会吸引大批外国朋友排队购买,联想这家令国人骄傲的品牌目前也有70%的业务来自海外,而毫不夸张地说,海尔家电在国外已经成了最受信赖的品牌之一。中国制造不再只是廉价或低质的代名词,像非洲朋友评价传音手机如德国制造一般精细那样,希望更多的国产品牌能走出国门,让世界认可。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专利问题,国产手机品牌想进入国外市场,在专利方面会经常碰壁,国产品牌对于国外的专利权的法律及规定都不是十分熟悉,而且进入国外市场需要付出比在国内高很多的专利费用。这样一来,本来定价就不太高手机品牌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压缩成本,就很难发挥自身优势了。不过国产品牌也在积极寻找突破方法,就像小米将要与诺基亚合作,很可能就是想要利用诺基亚手中握着的大量专利权,为自己进军欧美市场铺路。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国产手机该如何定位自己:

首先,品牌高端转型。从全球智能手机利润上对比,国产智能手机占据很小的一部分,然而这已经比往年负利润强上不少,这一变化主要靠华为、OPPO、vivo的带动。国产智能手机想要扛过寒冬,必须及时提升品牌高端化,在走量时代结束后,拥有足够的利润才能度过这个寒冬。  

其次,硬件创新突破。虽然去年全面屏、AI芯片等并未产生现象级硬件革命。但iPhone X与华为Mate 10凭借前两者仍旧获得市场的热捧,在智能手机同质化愈趋严重的今日,任何能够带来差异体验的硬件创新都会左右用户的选择。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最后,放弃机海战略主攻旗舰机。随着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提升,此前机海战术往往是低端走量的做法,因此抛弃机海战术已势在必行。与其被迫放弃机海战术,不如主动出击,在许多品牌尚未意识到这一趋势时,将精力放在少量的旗舰机型上,早日完成中高端形象转变,才能在寒冬中占据优势。  

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是洞察用户需求,结合技术创新,落地到用户的超级应用上。智能手机本身只是各类超级应用的载体,更好的应用体验才是打动用户的核心。在未来,超级App的边界会愈来愈大,能深度洞察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拥有快速迭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通过软硬件+AI赋能,优化用户体验,才是智能手机实现突围的高效路径。

从技术领先到产品创新,手机产品既不能落后于消费需求,也不能大幅超前,强硬地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过,当下国产手机的“差异化”布局是否能形成过去靠“价格”不能完成的品牌黏性,是不少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之一。据悉,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厂商缺乏品牌忠诚度,有媒体调查发现,当人们选择升级手机时,很少选回过去的国产品牌。

2018年Q1数据,谈国产手机之路

与之相对应,人工智能、全面屏已成为众多手机企业布局的升级风口,不过人工智能的门槛高,全面屏更受欢迎。有分析师认为,当下,国内各品牌间营销策略与产品设计的同质化仍然突出,竞相模仿宣传。有分析师表示,“中国手机厂商还需投入更多资源,以用户需求和移动应用场景为导向,针对特定应用情境,结合生态伙伴的技术服务与内容优势,开发智能化服务。此外,手机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开发者,还需补足短板,软硬件的双向促进与发展,才能满足用户更苛刻的诉求。

这似乎又回到了那句话,互联网服务的增长还是脱离不了硬件本身,硬件的销量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的想象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