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鎮江八旬老夫妻 廢墟邊守護百年古井

萬嘉 張贇

在鎮江金山街道黑橋社區,有一口清康熙年間留存下來的古井。這口古井雖歷經百年滄桑,但井水清冽,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山巷人……隨著舊城改造的不斷推進,山巷片區大部分房屋已經拆遷,陪伴古井的也僅剩下幾戶人家和一片廢墟。

近日,筆者來到古井所在地進行探訪。古井位於山巷底17號正對面,古井井欄呈圓形,青石質地,沿口呈紅色,邊沿為灰色。井欄高0.30米,口徑0.40米,井欄上鐫刻楷書“天后宮題”4個大字,而石井欄上的數十道繩索印痕見證了古井的滄桑變化。記者看到,古井周圍有用磚塊平整過的痕跡,一道藍色圍擋將拆遷的廢墟與古井隔開。

年近八旬的謝友年孫蘭英夫婦生活在山巷已有20餘年。現在他們仍然住在山巷,從家門口走到古井也就10米左右的距離。謝友年孫蘭英夫婦並不能準確說出古井的“身世”,但也聽街坊鄰居說過這口井有年頭了,“這井欄上刻著天后宮題4個字,我們都叫它天后宮井。”

鎮江八旬老夫妻 廢墟邊守護百年古井

圖片來自網路 圖文無關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南宋淳祐年間,在西津渡的雲臺山東側建起了一座天妃廟,因為朝代更迭,西津渡的天妃廟屢遭興毀。隨著佛教文化和觀音崇拜在西津渡的興起,天妃廟慢慢遷移到城中。清康熙年間,在寶蓋山麓的山巷底,建成了一座天后宮。天后宮在後來的戰火中被毀,當年天后宮的規模現在已經沒有人知曉了。而唯一留存的“天后宮古井”,已成為鎮江“媽祖文化”的歷史見證。

正因為古井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也常常被不法分子惦記。“就在幾年前,古井井欄被人撬下來,都拉上車準備運走了,卻被我們攔了下來。”現在,居住在山巷的居民僅剩幾家,周圍又都是拆遷的廢墟,謝友年孫蘭英夫婦擔心不法分子再來惦記古井。於是夫婦倆也就自發地當起了古井的“守護人”。每天凌晨3點40分,謝友年就要出發送牛奶,謝友年騎著三輪車來來回回穿梭于山巷,路過古井邊他總會多看幾眼。每天深夜,孫蘭英也要到古井邊巡視一番,看到古井安然無恙才能放心去睡。

為了保護古井,黑橋社區也組成了一支護井小分隊,每天對井內的垃圾漂浮物進行清理。社區工作人員還用磚頭對古井周圍地面做了平整處理,防止行人跌落。據黑橋社區文保員朱美斌介紹,由於天后宮古井屬於不可移動文物,對於古井的保護只能遵從原址保護的原則,目前社區已將古井保護問題向市區兩級文保部門做了反映。

筆者隨後聯繫了市文廣新局,該局文物處處長張小軍表示,近期會和社區方面碰頭,儘快制定簡單的保護措施。張小軍告訴記者,他們也注意到網友的建議,比如在古井上新建亭子保護古井,但由於寶蓋路地區的拆遷工作還在進行中,後續的新建方案目前還難以制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