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美國孩子和“書呆子”,似乎是個很不相稱的搭配。可能很多人也都聽說過,美國校園有“反智”現象,光學習好、成績好的“書呆子“是很不受待見的。可我最近發現,這個認知稍顯片面,或者說已經漸漸開始有點兒過時了,現在美國的很多學校裡,正在悄悄流行起一股nerds文化,挺有意思。

在和大家細掰之前,我專門去查了一下nerd這個詞的含義,維基百科裡的解釋是這樣的:

“Nerd通常被翻譯成怪胎、怪咖,是英語俚語中一個稍含貶義的用語,一般指偏愛鑽研書本知識,將大量閒暇用於腦力工作,對流行文化不感興趣,不願或不善於體育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的人。在美國校園文化中則通指那些專心一致刻苦學習的學生。在華人圈內類似的概念是“書呆子”或“書蟲”。近年來,Nerd已經逐漸從貶義詞變成了具有自豪感和身份認同意義的詞語。”

跟我所觀察到的一樣,nerd正在“平反”,現在已經算不上什麼貶義詞了,不少孩子還特以當nerd為榮。逃逃他們學校年級裡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書呆子圈”,逃逃是其中一員,常常引以為傲。和我們以前理解的書呆子不太一樣,這個圈子非常有聲有色, 還真是很具有自豪感和身份認同。據我瞭解這群書呆子們大致有這些特點:

1、狂愛科學,且有共同的偶像

就像玩體育的孩子崇拜體育明星,喜歡音樂的孩子狂粉樂壇歌星一樣,這個圈子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不過都是些科學大拿,除了經典的愛因斯坦、霍金什麼的,還有很多當代的流行。比如我知道最近他們特別粉的是一個叫AsapSicience的組織,創始人是兩位才貌雙全,德藝雙馨的“nerds”。這是他們關於化學、物理、生物、數學這四門學科究竟誰更重要的爭論,大家可以感受下畫風:

這兩位nerds在網上發佈了很多有關科學知識的小視頻,比如各種化學、物理現象,環境保護,飲食健康,人體構造,遺傳基因等等。這些視頻在逃逃學校的“書呆子圈”裡非常流行。可以這麼講,如果沒有看過其中的大部分,基本上是擠不進這個圈子的,因為大家課餘飯後都在討論上面的內容,沒有背景知識的話,都不好意思跟同學打招呼。

我在之前的分享和大家提到逃逃最近對化學很狂熱,估計也多半是拜這兩位偶像所賜,比如他們可以把元素週期表唱得這麼酷:

逃逃曾經跟著曲子背到了30多號元素就去找圈內人顯擺,結果發現“同行”最少的都背到了80多,只好灰溜溜地回家繼續用功。

(AsapSicience實在太火,他們製作的很多科學小視頻已經被翻譯成中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私信我們的對話框中發送“科學視頻”即可提取觀看地址

2、成績不一定非常好,但絕不能差

“書呆子圈”裡孩子的成績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絕不能差。因為一會兒我會談到,他們課後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搞“研究”寫“著作”,如果連學校功課都搞不定的話是不太有資格在這個圈子裡待著的。

和任何圈子裡的“江湖義氣”一樣,書呆子圈裡的孩子也都相互認可,惺惺相惜。逃逃給圈裡的一位同學取名為“Mr. Knows Everything (什麼都知道先生)”,因為他懂得實在太多,逃逃說他基本上可以當一個類似於Google home這樣的智能音箱來用,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甚至有任何不會拼寫的單詞也可以直接問他。而這位同學對逃逃也相當“賞識”,據說曾經頗為認真地跟逃逃說“今年3月14日之後,你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了”(因為那天霍金走了)。

3、超愛讀書,知識面廣

考試不一定要拿滿分,但知識面一定要廣,懂得要夠多。所以超愛讀書也是這個圈子的特點之一,而且經常是約好在學校圖書館裡借同一系列的書,輪流傳閱,平時一有空就討論,或者相互考一下。比如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DK那套數學思維書、神秘科學大探索、還有最近他們正在熱讀的一套Basher Science的科普漫畫書,都是這群書呆子們的至愛。

在這個圈子裡一兩次考試沒考好不會被“邊緣化”,但長期不讀課外科普書跟不上大家的話題節奏是就有“風險”的。前陣子我和逃逃聊天時提到他們班的一位學霸,說怎麼很久沒聽到他的名字了,逃逃說他快要被書呆子圈“開除”了,因為最近都沒怎麼讀科普書。

4、動不動就結伴做點“研究”寫些“著作”

既然要結成圈子,肯定也得做點什麼,這群書呆子們不僅限於讀書、討論,他們還會經常聚在一起搞些小科學實驗,最近甚至揚言要開始寫一本穿梭太陽系的書,而且有模有樣,目錄和第一、二章都已經整出來了(從目錄看第一章的是那位Mr. Knows Everything負責, 第二章是逃逃負責),我稍微上幾頁大家看個大概,nerds們雖然號稱知識豐富,但書寫工整程度還有待提高^_^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5、時不時顯擺一下自己的“書呆子”特性

逃逃常常跟我聊他們這個圈子的趣事,其實就是時不時地顯擺一下自己是個“nerd”的特性。他自己在家裡也有類似表現:

逃逃:媽媽,我覺得打疫苗的手臂還疼

我:不會疼那麼久吧,你這是心理作用

逃逃:什麼心理作用?心只是用來管血的,我們的腦子才會管疼痛好不好?…

我:閣樓上好像有老鼠,好討厭啊

逃逃:你不該討厭老鼠,人類和老鼠共享80%的遺傳物質和92%以上的基因…

逃逃:媽媽,湯有點兒淡,給我加點Sodium Chloride(氯化鈉,就是食鹽)…

據說他在班上只能被評上2號書呆子,1號是那位Mr. Knows Everything,可見“書呆子”還是個蠻需要爭奪的榮譽稱號。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觀察逃逃所在的這個小圈子挺有意思,讓我至少Get到兩點:

首先是美國校園已經在漸漸開始擁抱“書呆子”文化,當然現在“書呆子”的定義和氣質也跟以前的理解完全不一樣了。美國硅谷創業之父保羅·格雷厄姆在他的文集《黑客與畫家:來自計算機時代的高見》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書呆子為什麼會成功?”其中對書呆子的定義就不是那種死讀書、把課本和老師的話全當成至理名言的呆子,而是指對參與社交活動不太感興趣、而經常喜歡獨自思考一些知識命題或參與同類人相關討論的“異類”。大家可以對比下自己娃是不是也有類似特點?

類似逃逃他們這種書呆子圈每個年級都有好幾個,這些圈子共同構成了學校裡的“書呆子”文化,也幫學校扛下了幾乎所有和學習相關的比賽競賽,所以無論在同學、還是在老師校領導圈裡都頗有江湖地位。

其次我發現孩子所處的環境也是個真實的社會,他們也會因興趣愛好而形成各種朋友、幫派、社團。所以尤其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生活還真不該安排得很滿,這樣他才能有時間和空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擇群而居,甚至可以有多種嘗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舒服的社群圈子。

PS:今天想起和大家聊這個話題主要是順著上週的分享《和他們比,我們送出國的“精英”其實是整體潰敗》再做些延展。文章裡面談到印度裔在北美的強大和對科學教育的重視再,得告訴大家的是,目前美國學校裡這種“書呆子圈”的人員構成也大多數是印度孩子(逃逃混的圈子裡除他一個華人,還有一個白人孩子,剩下的全是印度孩子)。

週末才寫完這篇文章,帶逃逃去參加學區的知識競賽,他們學校拿了第一名,參賽隊伍基本上就是書呆子圈內人,看看照片上孩子的面孔,幾乎是老印孩子的天下~

不愛學習你就out啦!不吐不快的美國校園“書呆子”文化

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他們也是非常痴迷科學的一代,而且已經漸漸開始引領著學校的潮流,他們身上絕對有值得我們孩子學習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