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你將化為什麼?

《北京日報》一篇文章說,我們的動畫片99%是垃圾,這個說法不為過,我舉手贊同。由此聯想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其動物造型俏皮可愛,面部表情灰諧幽默,肢體動作誇張耐看,情節編排及色彩等皆令人叫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狗熊偷蜂蜜,它躡手躡腳,憨態可掬,後被蜜蜂蜇得屁滾尿流躲入水中才倖免於難……。如此精彩片段比比皆是,充斥全劇,而且米老鼠不吃大米,只做奉獻,因此才會百年不衰。而我們的動畫片吃資金,動輒上幹萬、上億元,效益卻很低。只有被譽為: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魅力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據說現在巿場價值超過10個億(因其衍生出玩具、童裝、書包、畫冊等後續產品),創造了中國動漫史上的商業神話,但我覺得其出造型稀鬆平常,難望米老鼠之項背,但它居然就是火了,只能說我國2.67億未成年人太好怱悠了。

其實,豈止兒童!在這個淺薄的商業時代裡,大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鑑賞力低得讓人吃驚。本年度最火的玩具悠悠球的出現證明了人們價值迷茫,精神空虛。不知玩什麼才好,才玩起悠悠球。那為何不看電影,看電視呢?電影?我國每年生產450部電影,賺錢的只有20一一30部,每年國產片前20名的票房收入佔到整個票房收入的70%、80%以上,也就是說,好看的電影不過數十部而已。而且這數十部也並非全是佳作,只因由於是名導(吳宇森、徐克、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所拍,再加上轟轟烈烈的首映日開幕式活動大肆炒作,(更兼現在年輕人談戀愛沒地方去,只好相約到影院。)才引得大眾前往觀看,(可見名人效應之重要!)以前中國人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現在變成人怕埋名豬怕亮(天亮後豬就被拉去殺了。)無論什麼都是衝著"名氣"去的。

電視?電視可能比電影強多了,但絕不是因為電視好看,而是因為"廣告"。相比較而言,電影的廣告植入比較不易,而電視就不同了,想來大家都有同感,繁複冗長的廣告讓我們感到不是"電視劇中插播廣告“而是"廣告中插播電視劇"。是"廣告"成就了電視劇。不論是精華還是糟粕,總有大量廣告將它們支撐起來,用四川人的話說叫"雄起",這樣一來,觀眾受屈了,有句話說:眼是情媒,心為欲種。放眼電視劇情節卻是一堆煤渣,一片漆黑,毫無亮點,心靈感受是味同嚼蠟,淡如白水,哪裡有半點令人浮想聯翩的慾望……?不過也有例外,據說《唐山大地震》近期在海外市場持續熱播,反響良好,其表現令人驚訝,被稱為亞洲電影票房歷史最高,這讓人想起同是災難片的《泰坦尼克號》當年之火爆,可見追求一份新奇的刺激乃人之天性。

文化產業即將成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前景光明,商機無限,其含金量讓人垂涎,因其在我國GDP中只佔3%,而日本佔到13%,韓國佔20%,所以在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但文化靠什麼支撐?靠思想、靠創造,而不是心態浮躁、急功近利的文字垃圾。唐詩宋詞,並沒有想要創造文化的高峰,就是有感而發,寫個痛快而已。曹雪芹當初寫《紅樓夢》時,並沒有想到流芳百世,成為經典名著,所有這些高級文化的形成,都只是一種歷史的偶然,文化的形成是在不經意間歷史演變的一個結果,而不符合人為的程序構造,如果你想主動建造一種什麼文化,往往是事與願違。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不管什麼事,你以為它會怎樣,它就偏不怎樣,所以你最好不要"以為"。當今文化人要向古人學習,靜下心來深思熟慮,精益求精,直到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時才拿起筆來一瀉幹裡,唯有如此,我泱泱大國之古老文化才能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