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西安的“火”不是那杯摔碗酒,更不是城牆下的火車,也不是三兩句能夠說的清楚,需要感覺,需要時間去觸摸。

說因為“網紅城市”火了西安,我們並不贊同,甚至可以說,不稀罕所謂“網紅城市”的名號,西安人從來就有那股文化自信的基因,這是與生俱來的三秦血脈。

這就是西安人骨子裡的“騷情”勁兒。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當成都已經開始學會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營銷自己時,西安宣傳的方法還似乎停留在上世紀。

單一化的宣傳也讓外界對西安的瞭解越來越侷限於歷史的範疇裡。不少西安孩子出去上大學,才知道在南方人眼裡,自己的家鄉就是一片光禿禿的黃土高原,馬路上跑著毛驢的那種。

這導致提起西部的網紅城市,外地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也永遠只有成都的胖達、重慶的火鍋,把歷史包袱很重的西安忘得一乾二淨。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其實,西安本來就很紅,而且很潮;因為西安一直是站在潮流尖端的存在。

比如,在國有電影八大廠裡,西安電影製片廠(也就是俗稱的“西影廠”),對於今天中國電影的影響或許是最大的。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自從1983年,吳天明接任西影廠廠長起,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他的提拔下,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黃建新為代表的中國第五代導演異軍突起,從而才有了《紅高粱》、《活著》、《霸王別姬》、《大話西遊》等傳世之作。

巔峰時的西影廠牛逼到什麼程度呢?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至今獲得過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四部大陸影片,有三部是西影的片子。獲得過戛納獎項的四部電影中,也有三部出自西影。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近年來,以曲文投旗下的曲江影視、大秦帝國等公司為代表的西安影視軍團,佳作頻出。如:《大秦帝國》系列、《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叫好又叫座。此外,由曲江影視出品的大型電視真人秀《高能少年團》,也開啟了“影視陝軍”綜藝之路。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還有,西安被稱為“中國搖滾之都”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家喻戶曉的中國搖滾代表性人物——許巍、張楚、鄭鈞,都是地地道道的西安娃。

或許是因為豪邁秦腔的浸蘊,這麼多年西安音樂人硬且低調。華陰老腔被崔健稱為,是教科書級的中國搖滾樂!

又或許是老秦人的耿直,讓他們需要一種強烈而直白的表達方式。

“赤裸裸”地帶著“一顆不肯媚俗的心”,“怒放”在這片黃土高坡上,嘶吼著“長安長安”,西北民謠的瀟灑狂放就這樣造就了一位又一位的搖滾奇才。

有網友開玩笑道:陝搖有毒,越聽越上癮。

的確,搖滾的因子已經滲入了這座城市幾十年。從1990年開始,這裡可統計的樂隊至少有200支,絕對稱得上是一座“搖滾之都”。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三秦大地還孕育了以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路遙為首的一大批中國現代文學大家。

他們帶著陝西作家特有的“土地情結”看待《平凡的世界》,絲毫沒有陳舊的氣息,《廢都》反而那樣的魔幻,用堪稱中國《百年孤獨》的筆觸書寫著一代人的《白鹿原》。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西安人的觀念其實並不保守,秦人自古敢為天下先。

21世紀初,西安甚至還是中國的電子競技聖地。中國職業電子競技的元老人皇Sky,就是在這裡踏上了魔獸比賽之路。而電競界元老WE俱樂部,早期也是在西安訓練的,WE已確定迴歸西安落戶曲江。

西安的電臺文化也走在全國前列,電臺裡的DJ們更是將這座城的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抖音上大火的《西安人的歌》唱作者範煒和程渤智,《嘯雷脫口秀》的嘯雷等。

西安能夠借用與時俱進的短視頻吸引更多人的喜歡,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說的有技術含量點,就是“文化+”遇上了“互聯網+”,也唯有在西安這兩種模式才能完美呈現融合,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創新表現形式。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西安提出建設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世界文化之都、絲路文化高地。

打造文化產業大走廊:以曲江新區為引領“曲江新區+豐鎬遺址+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白鹿原+臨潼景區”等區域為依託的文化產業大走廊,深入實施“文化+戰略”,圍繞“文化+人腦+電腦”,促進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等融合發展,構築西安“文化產業增長極”,發展萬億級文化旅遊產業。

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多次強調:“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綠色產業,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大產業。

網紅西安=“文化+”X“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