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重慶為什麼要與四川分開?

熟悉而且又陌生的人


建國後,版圖變化最大的省就是就兩個,一是四川,一是廣東。

四川的版圖在重慶市直轄之前,其實就已經做了很多次很大的調整。建國初期,先是劃分為川東、川南、川北、川西四個省級的行署區,省會分別駐成都、南充、重慶、瀘州等地。後來四川省重新合併,西康省又一分為二東部劃入四川省,今天的四川省雅安市就是原來的西康省省會。

這說明,行政區劃和版圖,當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經濟形勢、社會條件的不同而調整。

重慶市為什麼在1997年恢復直轄?我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原四川省過大,二是因為三峽工程。相對第二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才是根本原因,第二個原因其實算是契機而已。這個契機使得中央下決心將四川一分為二。

其實在重慶直轄之前,在1984年,中央已經正式下文籌建三峽省,省會宜昌,管轄今天的宜昌市、原四川省的萬縣市、涪陵市及其後成立的黔江地區,當時三峽省籌備辦已經在省會宜昌正式掛牌運行,並接管了各地市的政權。不過因為三峽工程遭到爭議,中央決定緩建,三峽工程就無疾而終。不過今天在宜昌仍然看到很多三峽省遺留的影子,比如四大行的在宜昌的分支機構都是省級三峽分行管轄,直屬總行,並不屬於湖北省分行。

重慶直轄前的四川省,57萬平方公里,1.1億人口,管轄23個地區市州,200多個縣區,無論管轄人口和機構設置都是全國第一!管理龐大的四川省使得省政府也顧及不來各地的均衡發展。

1997年以後,四川省仍然設立了資陽、廣安兩個地級行政區,如果重慶不直轄,四川將有25個地市州,絕對的全國第一,四川省政府哪裡顧及得過來?

所以,在中央決定上馬三峽工程後,由於需要規模龐大的庫區移民,還有大規模的庫區扶貧工作。這麼繁重的工作再由四川省分管,那肯定重視不起來效率也不高。

其實在三峽工程剛剛上馬不久,1995年,中央就已經通過四川省人大授權重慶市代管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省轄市管理省轄市,也是當時的一個過渡階段的特色。但是這個代管,已經讓很多人意識到,川東地區或將升格為省級行政區。

當時很多人還認為,三峽省要重新籌備,這一次只不過省會放到重慶。不過,1997年前,重慶要成成立直轄市的消息不脛而走,直到稱為現實。

重慶直轄後,中央給予了極大的政策扶持,包括在三峽工程的利益分配中,雖然大壩在湖北省境內,但是三峽工程的利稅90%歸重慶市。另外,中央也給予重慶市全額中央財政返還的政策,就等於重慶市一段時期不需要向中央上解稅收。這使得重慶的發展迅速走上快車道,各項基礎設施都快速建設,到今天已經超越了老牌直轄市天津。


武大東湖


重慶為什麼要有四川分開,這肯定是國家戰略了,因為國家有重大的工程要上馬,那就是國家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與開發,以及長江三峽沿岸移民的搬遷安置工作。


1997年6月,四川的重慶市,四川的涪陵市,四川的萬縣市,四川的黔江地區等四個地級以上城市,共計三十八個區縣市,人口超過三千萬,土地八萬多平方公里,一起劃出四川,一起成立新的重慶市,其國土面積,相當於中等省級規模,比中國臺灣省的國土面積還大多多,與中國浙江省國土面積不相上下。


分開以後的新重慶市,也有二十年了,其經濟水平仍未達到在四川省內城市的時候,我們知道重慶曆史最好水平是在1989年,重慶屬於四川省內城市的時候,其gdp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為全國第三大城市,因為重慶在四川省內城市四十多年,四川舉全省之力,把四川的重慶市把造成為國內舉足輕重的工業魅力城市,四川長安汽車,四川嘉陵摩托,重慶鋼鐵廠,以及一大批軍工企業,安排在了山城重慶。

由於重慶是國家計劃單列市,其收入不需要上交四川,而是國家直接管理,所以四川的重慶實力超過了商業消費城市-省會城市成都。 重慶分出四川以後,省會城市-成都才得以邁開步伐,僅用了十幾年就一躍成為新一線龍頭城市,其城市實力和規模及繁華程度位列中西部城市之首,僅次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反而重慶,仍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的1989年,所以我們衷心的祝願新重慶加油,加油,加油。



見解派


重慶和四川分開這是是一個歷史必然問題,具體原因如下:

四川省人口太多,市區縣的管轄是政府工作的大問題,城市管理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管理的好就會加快城市發展,管理不到位會直接影響城市發展。

四川省面積太廣,人口太多,以至於很多城市被邊緣化,被邊緣化的城市發展緩慢,直接影響整個省份的經濟發展總量。

但就目前而言,把重慶分離直轄並沒有解決城市邊緣化問題,劃入重慶的城市發展越來越好,未劃入重慶的邊緣化更加嚴重,川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重慶市有明顯的區位和政治優勢,經濟體量靠前,設立直轄市後能夠輻射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重慶市經濟體量綜合實力超越四川省省會城市,長期居省內第一位置;重慶市直轄,成都可以肩負起省會城市的職責。

重慶市人口密度達到直轄市城市人口設立的標準,畢竟人口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設立重慶為直轄市不會影響四川省行政版圖。

關於重慶和四川分開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三峽工程的移民搬遷,這一個問題直接推動了直轄市的設立進程。

【渝城視】為您解答川渝城市熱點話題,如果喜歡,請記得關注!


城事觀


眾所周知,重慶和四川原本是一體,合稱為“巴蜀”或者“川渝”,就連重慶方言原本也是四川方言裡的一種。直轄之前,重慶在很長時間裡是四川的一個地級市(後升為副省級市)。直到1997年3月,我國才通過人大會議研究決定將四川省重慶市單獨劃出,建成與北京、上海、天津一樣的直轄市,級別同四川省一樣。

重慶市直轄以後的全市區域,主要是過去四川省管轄的老重慶市、萬縣市(今萬州區)、涪陵市(今涪陵區)和黔江地區(今黔江區)。在目前重慶設置的38個區縣中,主城區是渝中、江北、南岸、九龍坡、沙坪壩、大渡口、北碚、渝北、巴南九個區,也就是“主城九區”。


不過,即便是直轄以後,重慶與四川也還是一家人。兩地既有競爭也有合作,走親探友的更不在少數。那麼,國家為什麼要把重慶劃出四川,並建立直轄呢?

事實上,重慶地處於長江上游,有長江水運之利,而且是大西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抗戰時期,國民黨就曾遷都於此。而在解放初期,重慶也曾短期直轄過一段時間。考慮到重慶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四川眾多的地級市中相對發達等原因,所以國家在1997年將重慶再度建立直轄,並一直保持至今。


在歷史上割據四川盆地的梟雄們(劉備、李雄等),大多實行的都是北守漢中(今陝西南部地區)、東扼奉節(今重慶東部地區)。因為重慶特有的山城地貌是四川東部的天然屏障,為整個四川盆地構建了一道絕佳防線。

同時,四川省自身的面積過大、人口過多也是導致重慶、四川分離的原因之一。在解放過後,原來的西康省被國家撤銷,並被分別被划進四川和西藏境內。此時如果再加上重慶地區,四川省的管轄範圍已經從遙遠的川西高原(阿壩州、甘孜州等)直達長江三峽(重慶東部的奉節)。地域跨度大,人口眾多,不利於行政管理,也是使得重慶、四川分離的原因。


(重慶合川釣魚城)


世界人文通史


最先想要把重慶和四川相分離是在1997年通過重慶直轄的決議,能有這個決議是通過黨中央,國務院經過從多方面考慮才給予通過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考慮。第一個就是四川省的人口過多,當時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1億,並且四川省的面積很大,有57萬平方公里,直接管轄的地級市政區有23個,縣級鎮區有221個,是我國管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單位最多的省份,本身就不便於進行有效的管理。第二個就是為了三峽工程的建設和三峽庫區移民的統一安置。第三個當然就要說重慶自身的地理位置,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因此,它完全具備獨自發展的能力和條件,要充分發揮它的中心城市的功能,利用他的區域優勢來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重慶,簡稱巴和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四個直轄市之一,也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的金融經濟、物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也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看到這些年重慶的發展,可以說重慶和四川分離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南充身邊事


★★★按現有考古資料。中國最古老的人類是距今200多萬年重慶的巫山人。長江沿線支流,乃至東亞都有這個族群的遷徙分支。。。川西周圍的三星堆和金沙遺蹟也就幾千年進入青銅時代的遺蹟。。。所以說華夏人類文明起源於重慶都有據可查。🤓🤓

★★★大禹治水分天下,華夏上古九州。。。現在荊州,揚州,徐州,兗州,青州,現在就一個縣級市。上哪裡說理去😂😂😂😂。。。

★★★上古時代蜀道難於上青天。。夏禹的老婆是重慶南岸的塗山族人,太子啟就在彈子石生的,夏朝第二位帝君。現在還有一些上古時代傳說遺蹟,彈子石。呼歸石。塗山寺。大禹一生奔波治水建國,所以重慶算大禹夏王朝大行宮,太子府所在地。。。👿

★★★成都也很厲害。一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天府之國核心地段,農牧副漁業發達,平原交通方便,和平時期很好,戰爭時候劍門一破,成都就沒法抵擋了。。。都江堰工程後,兩千年多年世世代代的安逸,旱澇保收的農業。讓人的性格,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人品,三觀標準都默默發生了很多變化。。。和重慶看似一樣。其實差別驚人。。。有些是截然相反的。👯👯👯

★★★重慶春秋時候是巴國,北通晉陝,南接雲貴,東臨楚湘,戰國時候就是衛城,軍事重地。被西方稱為東方麥加城。三國時候也是連接蜀漢和吳越的軍事關口。元朝時候重慶釣魚城硬是和御駕親征的蒙古帝國軍在重慶西北方向前前後後對打了36年沒有投降,打死了蒙古帝國大汗蒙哥。讓上帝折鞭,造成蒙古帝國分裂。影響了歐亞歷史。正史古代第一女將軍秦良玉也是重慶人。一直到民國,解放都是軍事重地。。。👮👲💂👷

★★★千年軍事重地,又是千年水碼頭,武俠文化和碼頭商業文化也成為重慶人基本性格。2000年時代每個區都有不少武校武館,練功房。還有和霍元甲齊名的"長江大俠"呂紫劍。只是後來大街小巷的進行了嚴打,控制打架鬥毆事件,街頭武打才慢慢沒落的。。。但是武打歸武打,重慶人是講武德的。乾脆,爽快,耿直,容易相信人,敢把身後交給兄弟,敢為知己兩肋插刀,和別人拼命。說話粗魯,跟李雲龍似的,隨口罵娘,但是絕沒惡意。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來了就聚一火鍋。千年水碼頭,來的都是客,見面都是緣,生意不成人意在,行走江湖講的是忠義二字。。。。在重慶這些形容俠客+商人的理論都管用。重慶城區人對外來人很是熱情,我打賭這是真心的。軍人和戰地商人的基因是強大的。。。一類像軍人看到親人來探親慰問。。一類像戰地商人看到客人來有商機。。。。和川西人的慢生活,吃點壩壩茶,喝點跟斗酒,吹哈玄龍門陣。平時富足安居樂業,白天種地,晚上睡覺,匡哈娃兒不哭。小農意識強,生怕你外人去了偷他家雞娃,降低他伙食標準。成都人也做生意,藏,陝,甘,寧,疆,雲,貴都在那裡魚目混雜的做各種生意。就沒有重慶那種戰地商人那樣純粹了。。在成都各地風俗不一樣,信息見識不一樣,就有用不平等的信息差做生意的,還真是一個坑,奸商比例幾率大。。😂😂😂😂

★★★國家計劃。三峽這麼多移民重建,貧困區,開發,水土,遺蹟,庫區經濟發展,一大堆事情。得有一個高規格的信息執行中心來做。不是一個副中心的分支機構就能搞定了。。。

╭(╯ε╰)╮於是就分了。。。而且有資格在中國版圖佔有一席之地。



有沒有小星星啊


歷史上,重慶與四川多次分開。最近的一次是在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了將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併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同年,重慶直轄市政府成立,其中很大原因是重慶在西南地區的經濟地位愈發突出、具有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作用。

1、歷史上“巴蜀”是分開的

眾所周知,巴蜀、川渝都是重慶和成都的合稱,但是追溯歷史,可以發現重慶和四川其實並不是一個整體。在春秋戰國時期,四川屬於蜀國,而重慶屬於巴國,這兩個小國並不和睦,直到北方的秦國吞併,這兩個地方才合到一起,成了一對兄弟。

2、由於地理環境差異大,重慶和四川獨立發展

四川地區的經濟核心地帶主要是岷江沿岸的成都平原地區,是傳統意義上“天府之國”的精華所在。重慶地區則主要是以嘉陵江、烏江與長江交匯處的長江河谷地形為主,東南有武陵山,東有巫山,北有大巴山,是名副其實的山城。

具體來說,川東南與渝西地區的低山丘陵與不甚寬廣的長江水域顯然限制了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導致重慶與四川之間並不能同身處於四川盆地內部城市一樣產生緊密的聯繫,因而產生了相互獨立的發展傾向。

3、從通商口岸到陪都,重慶的地位愈加突出

在民國之前,重慶還沒有建市,是歸屬巴縣(川東地區)。由於被迫開放通商、經濟發展迅速,1929年重慶從巴縣分離,正式建市,行政上歸屬四川省,甚至成為過四川省的政治中心,四川省長行署、省長公署、督軍公署、省政府都曾先後在重慶設立。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將首府從南京遷往重慶,並於1939年,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劃離四川省,最後通過法律的形式將其確立為永久陪都。在此期間,

有數以萬計的企業、學校都搬遷至重慶,重慶一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4、為方便管理,重慶重新劃歸四川

建國初期,重慶作為當時西南剿匪工作的大後方——西南軍政委員會的駐地,繼續保留著中央直轄市的地位。然而,隨著大西南的格局日漸穩定,軍事管理讓位於行政管理。1954年以後,重慶重新成為了四川省下的副省級城市。

5、重慶經濟發展迅速,升為直轄市

改革開放後,重慶再次依靠沿江的優勢地理區位,站在了經濟發展時代的橋頭,當時財政已經接近四川省的1/3,為避免造成省會權限集中,國家設立重慶為計劃單列市,賦予其單獨的經濟政策,財政收支直接與中央掛鉤,後來便直接將重慶設為直轄市。

其實,重慶與四川的分離並非只是簡單的行政區劃問題,而是蘊藏著深刻的地域文化原因。四川與重慶所處的位置看似相隔不遠,實則差異巨大,兩地擁有完全不同的地理區域環境,分享不同的經濟中心。

如今,兩地的民眾在各自的區域文化認同上十分獨立,不難發現,重慶人並不十分樂意被別人以四川人統稱,行走在重慶街頭的美女更願意被稱呼為渝妹子而非川妹子,也許現在劃分安排更貼近民情民俗。

哪座城市將率先成為我國第5個直轄市?2018年的房價還可能降回10年前的水平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讀!

金十數據


首先,從數據來看,重慶直轄後,快速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經濟發展令人矚目,如下表:

重慶為什麼要與四川分開?換言之,重慶為什麼在1997年直轄?重慶之所以直轄,主要有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區域經濟等原因,詳而論之,我認為有以前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川渝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

老四川地區地理條件特殊,由大山大河把老四川地區劃分為幾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如川西高原區、川南川北山地區、川東平行嶺谷、川中成都平原區。四川盆地周圍多崇山峻嶺,交通閉塞,有“四塞之國”之稱,易守難攻,容易形成獨霸一方的割據政權,如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明末清初的大西政權等。另一方面,由於老四川地區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也存在分成不同行政區劃的可能性,如川峽四路,民國時期的西康省等。從地形地貌來說,四川分出重慶,重慶直轄,是一種必然。

第二、國家發展戰略下區域經濟的調試。

國家行政區劃的調整, 更多是從國家戰略出發,從全局考慮,以利於行政管理、利於地方政治經濟生態平衡為目標。川渝地區,由於受到地理條件及資源稟賦的限制,川東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川中地區落後,換言之,整個四川地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而成都經濟圈距離川東南地區太遠,輻射有限。為了促進川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必須在川東南選擇建立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以此來輻射川東南地區的經濟,最終選擇了重慶市(為什麼選擇重慶請看下節)。選擇重慶市直轄,黨和國家給於一定的優惠政策,重慶市經濟快速發展。重慶經濟發展了,有利於充分發揮重慶市作為特大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帶動川東地區以至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重慶市與西南各省和長江上游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繫。以重慶市為中心,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市參加的重慶經濟協作區多年來的工作,促進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設立重慶直轄市,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它的區位優勢、“龍頭”作用、“窗口”作用和輻射作用。

同時,重慶直轄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加快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四川省由於所轄人口過多和行政區域過大,給行政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設立重慶直轄市,有利於四川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區,特別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

第三、重慶已有的經濟基礎和歷史文化悠久

如上文所言,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時,要在川東南地區建立一個大城市,輻射川東南地區,那為什麼沒有選擇萬州、涪陵等地,而最終選擇了位於兩江交匯處的重慶市呢?我想是和重慶市已有的經濟基礎、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優越的地理條件分不開的。重慶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先秦時期,就以重慶為中心形成了“巴國”,秦統一中國後,置巴郡,重慶市為巴郡治所。後改名為巴州、蜀州、渝州,北宋升格為重慶府。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內遷,重慶成為戰時陪都(全國都城),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隨之內遷,大大增強了重慶的經濟實力、文化實力,提升了重慶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三線建設時期,部分軍工企業等內遷至重慶地區,再次為重慶注入的新鮮血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慶成為首批計劃單列市,重慶的經濟實力再上一個臺階,為重慶直轄奠定了基礎。




大家好,我是“沙漠孤狼2017”,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沙漠孤狼2017


因為即便從歷史上看,重慶所在的【巴】與成都所在的【蜀】,也在更多時期是分開獨立的兩大行政區,【巴】、【蜀】分別開來直屬中央的歷史要遠大於【巴蜀】合併直屬中央。也就是說,【巴蜀】分立,在歷朝歷代的行政區劃上,反而是主流。下面寒鯤就為您回顧一番【巴蜀】地區的高級政區(相當於今日的省級)設置史,為您從歷史角度解釋一下【巴蜀】為何要分立。

先秦巴蜀古國與兩漢巴蜀兩郡:600年左右的巴蜀分立

在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成都平原是古蜀國的腹地,大巴山區則是古巴國的腹地,兩國分別以成都、江州(今重慶)為都。古蜀國的疆域囊括成都平原、川中丘陵與漢中盆地,古巴國的疆域則囊括重慶全境、湖北恩施與川東北部。

巴蜀兩國先後被秦國所滅,秦滅兩國後,分別在成都設置了蜀郡,在江州設置了巴郡,除了蜀郡因為漢中郡的設置而不再管理漢中盆地,巴蜀兩郡依然分別管理巴文化與蜀文化的核心區。漢朝基本沿用了秦代的郡制,由中央直接管轄郡一級單位,巴郡與蜀郡依然分立。

兩晉南北朝的益州與梁州:300年左右的益梁分立

東漢末年因為亂世混戰的原因,需要一個比【郡】版圖更大的行政區來鎮壓叛軍或保持割據,【州】的地位立馬從原本的監察區上升為全權行政區。在東漢末年與蜀漢時期,益州一直是巴蜀乃至南中、漢中的高級政區,巴蜀兩地在此時算是短暫地歸屬於一個益州治下(史上第一次)。然而,曹魏滅蜀後,為了防制巴蜀的再割據,立馬就把益州東部的巴郡故地與漢中盆地分了出來,另外設置了一個由漢中+巴地構成的【梁州】,【益州】與【梁州】的分立,又持續了整個兩晉南北朝,直到隋朝統一。

唐前期的劍南與山南:100年左右的劍山分屬

隋朝由於省幷州郡,雖然一會兒用【州】、一會兒用【郡】,【州】與【郡】基本平級化了,在這種局面下,不論叫【州】還是【郡】,都在行政上直屬中央,巴蜀自然依舊是分立的。

到了貞觀年間(627年),唐太宗在州以上設置了一個【道】,這個【道】和漢代的【州】是一個性質,都是【監察區】,並不具有行政全權。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以成都為重心的四川盆地西部依舊與今日的川西山區乃至雲南高原在一起,設置了【劍南道】,與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益州】相仿,而重慶所在的三巴之地則再度與漢中盆地乃至湖北平原合併,設置為【山南道】。可見,在唐前期統治者眼中的巴蜀,依舊是分屬兩個區域的。

唐後期的劍南西川與劍南東川:150年左右的東西分立

盛唐前後,山南道逐漸因為大巴山的原因而在行政上逐漸分化,先是三峽兩邊的山南東道(湖北平原)與山南西道(大巴山區)的分化,後來又是大巴山南北的山南西道節度使(漢中盆地)與劍南東川節度使(三巴之地)的分化。可以說,從757年以後,劍南西川節度使坐鎮成都平原,劍南東川節度使坐鎮川東山地,兩者互為犄角、互相牽制,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王建吞併東川建立前蜀政權。

兩宋的成都府路、梓州路(潼川府路)、夔州路:300年左右的三路分立

宋朝時期的高級政區被叫做【路】,宋朝的四川盆地更誇張,一支被三個【路】分管,成都平原一帶先後歸西川路(1001年前)、益州路(1001-1059)、成都府路(1059以後)管理,川中丘陵一帶則先後歸西川路(1001年前)、梓州路(1001-1170)、潼川府路(1170以後)管理,川東、重慶及三峽則一直歸夔州路管理。所以呢,在兩宋時期的巴蜀盆地是被長期三分的。

元明清時期逐漸擴張的大四川省:巴蜀合併的700年

西南天府巴蜀地區自古富庶,人丁也是自古興旺,所以巴蜀分立而治在元以前便一向是歷史主流。但是隨著宋元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的三次大動亂,四川盆地先後遭到拉鋸戰的破壞,尤其以宋元戰爭、張獻忠入川以及清軍入蜀三次拉鋸戰甚至大屠殺為最。所以,從元朝開始,人口大量縮水後,巴蜀地區不再需要分而治之,一個逐漸囊括蜀中、三巴與川西山區的大四川省便出現了。

隨著清朝中後期乃至近現代以來的發展,巴蜀地區的人口得到恢復,龐大的四川省不再適應於巴蜀兩地的人口與經濟發展形勢,再保留龐大的四川省,就顯得有些臃腫了,所以【重慶市】的設置便應運而生,巴蜀之間也便再度恢復了元朝以前的累積1500年以上的分立常態。

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轉發支持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回答上方的頭像關注


寒鯤


我不想就事論事的泛泛而談,想站在全球的局勢下,談談川渝分治問題。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直轄市等五個省(區、市),西南的地形就是中國西高東低的高原地帶,易守難攻,山路崎嶇,越走越高,世界屋脊是典型的特點。區域之內,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兩廣丘陵的西部密佈期間。自古都是漢人國度的戰略大後方,天然的屏障之下,就是從山上丟下幾塊石頭,都夠仰視攻擊的人喝一壺的。而這佔了全國近三分之一地域的地界上面,其中的四川盆地是該地區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四川盆地之內,重慶又是三江匯合之地,居高臨下,險中又險、高深莫測。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戰略縱深和戰略防禦的制高點在西南、西南的制高點就在重慶了,自古兵家就把重慶做為戰略要地對待。

展開中國地圖,可以清醒看到,重慶地處中部的西緣、西部的東緣,是中、東部經濟發達區和西部資源富集區的結合部,對長江經濟帶和西部經濟區有雙重聚散功能,其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使重慶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首選和經濟龍頭地位,是下活全國一盤棋的重要戰略支點。 戰爭年代,蔣介石曾把重慶作為陪都就可以證明這一點。重慶遠離邊境,免受戰爭第一波的衝擊。重慶是一座山城,獨特的地利優勢,退可攻、進可守。地勢較高,山坡高大,利於建造常用的地下指揮部、地下辦公室、地下工廠、地下商場、地下倉庫等等,在崇山峻嶺中建立的這些永備設施,更利於防核爆炸、空襲和遠程導彈等的襲擊。重慶地處中國之“雄雞”陸地版圖之心腹地帶,只要是異國進攻都難以得手,真是易守難攻。重慶的多山和兩江會聚的得天獨厚的地形又有利於多建兵器庫,糧食庫等,一旦開戰,某一方向需要補充,就可以快速進行支援。

成都軍區38萬部隊有21萬駐紮在重慶。西南地區最先進的空軍部隊空33師和軍力最強、裝備最先進的13集團軍駐防於重慶市,可見一遇戰事,重慶是重點防護地區。 重慶地處嘉陵江和長江交匯之處,永遠不可能缺水。重慶還是座兩江環抱的江城,具有很明顯的口岸優勢。水路、鐵路、航空發達,是國家交通中心樞紐之一。重慶具有門內較為齊全的工業,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

中國的西南方向有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不丹等南亞國家。這些國家處於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如果打通了西南入海口,中國的一帶一路更可以如虎添翼、錦上添花了。開發大西北估計首先就是開發大西南了,西南的欠發達國家成群而且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有重慶這麼一個重要的棋子放在那裡,假以時日,重慶就會是西部的上海、西南的核心甚至是整個南亞的最為重要的一極了。

如此,怎麼能不把重慶從四川分出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