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碟中谍6:全面瓦解》在暑期档的最后一天正式登陆中国院线,首日票房1.76亿元,豆瓣评分8.3。猫眼预测,最终国内票房有望突破十亿元。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IMF(不可能任务署)再度回归,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 饰)又一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熟悉的音乐,勾起无数人心中关于这部经典特工片的回忆。“碟中谍片尾没有彩蛋”这个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唏嘘,这可能是《碟中谍》系列的收官之作。

1996年汤姆·克鲁斯携IMF首次惊艳亮相,距今已经过去22年。从《碟中谍》到《碟中谍6:全面瓦解》,IMF小组每一次的登场,都大获成功,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能持续产出的特工片。而六部曲在风格上既有继承与发扬,又有创新与求变。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冷峻古典的《碟中谍》惊艳亮相,IMF正式成立

《碟中谍》于1996年上映,与后五部是两个时代的电影,这一部在风格上明显更加复古与传统,展现了导演布莱恩·德·帕尔马鲜明的个人风格。

本片以一次失败的布拉格情报窃取任务开头,伊森所在的小组全军覆没,余下伊森一人侥幸逃脱,却因为账户上莫名多出一笔钱,而被怀疑为出卖小组的间谍。伊森找来两名前特工重新组队,最终揭露真凶,洗刷清白。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这一部注重悬念感的营造,布莱恩·德·帕尔马在片中采用大量追踪式长镜头,加之蒙太奇的节奏处理方式和顶拍所造成的视觉效果,使得本片成为整个系列中最复古、最传统的一部,在气质上更加含蓄内敛,与后面五部是很明显的两种风格。尤其是深夜一片浓雾中,布莱格街头杀机四伏那一段,浓浓的英伦复古味扑面而来。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伊森潜入中情局,倒挂以窃取特工名单的一幕也成为后来很多影迷念念不忘的经典场面,导演构造戏剧张力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伊森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男主角让·雷诺,在隧道中对决的动作场面,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这部中的“谍女郎”是我最喜欢的,后面五部中的“谍女郎”在人设上有对第一部的继承与致敬,但始终不如这一部中艾曼纽·贝阿塑造的克莱尔那么成功。

艾曼纽·贝阿同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一样,冷峻古典,她饰演的克莱尔本是小组组长的妻子,因小组全军覆没,她只身回到安全屋,引来伊森的怀疑。当伊森在安全屋中朝克莱尔举起枪,要求克莱尔背转身体进行搜身后,克莱尔举起双手,缓缓转身,眼角挂着屈辱的泪水,淋漓展现了一个死里逃生的女人,在遭遇队友不信任时,所受到的伤害。正是这滴眼泪,使她重新获得了伊森的信任。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当她在雨夜中赤脚坐在地上,朝归来的伊森伸出手时,伊森为脆弱无助的她折服,一度陷入温柔陷阱。而结尾揭晓她才是与组长合谋,杀害同伴,陷害伊森的反派时,影片进行了巨大反转,一个美艳温柔、蛇蝎心肠的“谍女郎”形象跃然纸上。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这奠定了后面五部中“谍女郎”的基本形象与影片的基本格调,即“谍女郎”大多美貌冷艳且蛇蝎心肠,而影片结尾会有重大反转。

这部电影在1996年作为进口分账大片引进到中国,并且通过当时盛行的VCD和DVD碟片风靡全国。而它的译名堪称神来之笔,英文片名IMPOSSIBLE MISSION直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意思,国内将其翻译为“碟中谍”,取“靠碟片窃取情报的间谍”之意,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符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暴力美学的《碟中谍2》,从悬疑片变成动作片

2000年上映的《碟中谍2》,导演是吴宇森。影片具有鲜明的吴氏风格,双枪、慢动作、彩虹、白鸽等吴宇森电影必备的元素,全都出现在这部电影中。激烈暴力的动作场面荷尔蒙爆表,然而,这部片子并没有如第一部那样获得口碑上的高度认可,是整个系列中评分最低的一部。

这一部中,伊森再度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奉命解除威胁全球的病毒危机,伊森找到美女神偷奈雅(桑迪·牛顿)加入IMF小组,并与奈雅相知相爱,但为了完成任务,伊森不得不将爱人送到反派身边潜伏。最终,伊森在易容术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解除病毒危机,抱得美人归。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这部有三个设定非常让我不喜欢。

第一,抽丝剥茧的悬念感缺失,伊森与反派当面pk。第一部中层层递进、一步一步逼近真相的紧张感淡然无存,伊森从一开始就精确瞄准目标,需要做的只是与反派来一场正面对决。这使得《碟中谍2》更像一部动作片,而不是一部悬疑片。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第二,感情线薄弱。鉴于《碟中谍》一水的男性编剧,这个系列就没有产生过令人信服的感情线。当然,第一部的编剧比较聪明,对于伊森与克莱尔之间的感情是点到即止,没有花那么多篇幅去集中刻画。后面几部,伊森与“谍女郎”的感情线一部比一部敷衍,不过这一部绝对是最不合理的,爱一个女人还要把她送到前男友身边潜伏,这叫爱吗?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第三,易容术的设定缺乏说服力。编剧是觉得无法自圆其说才用上这个梗吗?尽管这与电视剧版中交代的IMF善于易容的设定有关,但我真的觉得不高明。从这一部开始,易容术的梗开始频繁出现,伊森好几次死里逃生,都是因为他率领的IMF可以成功制作一张与反派一模一样的橡皮面具,真的很牵强。《碟中谍6:全面瓦解》都忍不住借配角之口犀利吐槽:“IMF是什么?不过是一群戴着橡皮面具的成年人,在玩不给糖就捣乱的游戏罢了。”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这一部在首映两年后登陆内地,取得了2500万的票房成绩。同一年上映的《英雄》票房为2.5亿元,《碟中谍2》只有它的十分之一,但在无宣传且晚上映两年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这个成绩,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的号召力与吸引力。

俗套陈旧的《碟中谍3》,经典元素的再度应用

《碟中谍2》是整个系列中评分最低的一部,2006年的《碟中谍3》继续了前作的坏运气,是整个系列中票房最差的一部。

本片中,决心归隐的伊森因徒弟死亡,不得不重新出山,在内有叛徒、外有攻击的双重夹击下艰难脱险,最终揪出叛徒,成功完成任务。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从简介就可以看出故事已经很难讲出新意,一、二两部中曾出现过的矛盾被再度应用。

与此同时,从这一部开始,直到后面四部,导演的个人标签都在不约而同淡化,《碟中谍》成为不依赖大导演掌舵的特工片。观众甚少能再看到导演个人风格在影片中的渗透与表达,不过,从导演J·J·艾布拉姆斯此前并没有电影导演作品也可以看出,毕竟导演的个人风格尚未形成,如何在影片中进行个性化表达?

J·J·艾布拉姆斯尽最大可能,将特工片所能应用的经典元素都用上。于是,片中出现了典型的内外夹击式矛盾,及奔跑、搏斗、飙车、枪战、直升机追逐等,动作片所能出现的几乎全部元素。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后半部在上海取景,但是由于情节涉及退伍的中国军人,因此内地版中进行了约10分钟的删减,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剧情的不连贯。尤其伊森从中银跳下那一幕,完全没有交代大厦里面发生了什么,接着伊森便仓皇逃命,非常突兀。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如果说上一部中,香港导演吴宇森的出现,为这个系列首次注入中国元素,那么,《碟中谍3》对于中国元素的引用就直接多了。这部片子不仅来到上海取景,还在剧情上为IMF与退伍军人设置了矛盾,而当伊森穿梭在挂满内衣的上海弄堂中,与四个正在打麻将的老伯们对视时,中国观众是会感到熟悉亲切的。

堪称完美的《碟中谍4:幽灵协议》,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让人惊艳的第一部后,《碟中谍2》、《碟中谍3》先后陷入口碑不佳和票房不佳的窘境,令人不禁疑惑:这个IP怎么了?后面还值得观众期待吗?

质疑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碟中谍4:幽灵协议》又高质量回归了。《碟中谍6:全面瓦解》上映之前,这一部是系列中票房最高且评分最高的。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影片以一次暗杀开场,女杀手莫伦(蕾亚·赛杜饰)截获了一份核机密文件,在IMF成员的帮助下,伊森从俄罗斯监狱逃出,辗转俄罗斯、迪拜、印度多个国家,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成功阻止美俄两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从这一部开始,影片的格局开始变大,IMF面临的任务不再局限于国内,转而化解美俄两个超级大国间的矛盾与冲突。影片中,不仅有俄罗斯的地标建筑克里姆林宫被炸毁,伊森还只身攀爬座落于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片尾的超级沙尘暴更令人目瞪口呆。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蕾亚·赛杜在这一部中饰演的女杀手非常惊艳,冷艳狠戾,是整个系列中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而“谍女郎”的形象从这一部往后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既能以美色诱敌,又需要肩负吃重的动作戏份。

从这一部开始,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开始显现,即整个系列开始注重情节的连贯性,有意识地在上部对下部进行铺垫。

相对来说,前三部整体风格比较割裂,前一部与后一部的情节上处于完全脱轨状态,例如第二部中伊森深爱的“谍女郎”在第三部完全没有交代,这都是前作没有埋下伏笔造成的。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的神秘组织辛迪加,早在《碟中谍4:幽灵协议》中就有了惊鸿一瞥,为下一部剧情的展开进行了铺垫。

这一部以3D版本在内地上映,因为正值2012年的春节档,票房非常火爆,在大幅占据排片的优势下,单周收获2.4亿票房,占周票房的63%,最终取得6.7亿元的票房,位列年度第四。

平平淡淡的《碟中谍5:神秘国度》,一次不太成功的致敬

《碟中谍5:神秘国度》身上具有强烈的致敬意义,片头歌剧院暗杀的桥段有《擒凶记》的影子,而深夜伦敦大雾中的巷战,又有致敬希区柯克的意味。例如不可思议的男女关系、戏剧性的真相和内敛的玩笑戏弄,这几个希区柯克式悬疑片的重要特征,都在这一部中得到了体现。

本片中,IMF面临解散危机,神秘的辛迪加组织在全球制造危机,伊森在队友的帮助下,与两大政府机构——美国中情局和英国军情六处斗智斗勇,最终化解两国间一触即发的军事危机,避免了IMF被解散的结局。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继上一部“黑”完俄罗斯后,《碟中谍5:神秘国度》开始“黑”英国了。片中,伊森不仅劫持英国首相,还将军情六处耍得团团转,拯救世界的同时,不忘周游列国,主角光环又一次亮了。

这一部企图将这个系列的基调,由动作片拉回悬疑片。片头维也纳剧院中的那场暗杀,配合《图兰朵》的高潮唱段,双方在黑暗中安静对峙,具有古典感,打斗不再是暴力式的,有了一点第一部中的冷峻感。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但后半部仍然有些许割裂感,开场所保持的冷峻感被削弱,从“谍女郎”伊莎(丽贝卡·弗格森 饰)在本片中的设定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与第一部中冷峻古典的克莱尔相比,伊莎这个角色更像一个打手,承担了激烈的动作戏份,是片中动作戏份仅次于伊森的人。

而由于这一部中致敬的桥段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原创性,我很难确定,哪些是导演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哪些是他想致敬和借鉴的内容。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从在整个系列中的地位来看,《碟中谍5:全面瓦解》既不是开山之作,又不是票房与口碑最好的一部,同时更不是最差的一部,因此,整体而言只是平平淡淡。不过,它对《碟中谍6:全面瓦解》还是具有重要过渡意义的。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这部片子是这一系列中首次有国内公司参与制作,1905影业和阿里影业都参与出品,张静初也在片中有几个镜头的特写。尽管她的角色对于推进剧情并没有任何意义,但可以看做近几年中国女演员不遗余力,在好莱坞大片中打酱油的缩影。影片在国内的票房成绩也是喜人的,8.6亿元的票房,位列2015年票房榜第十一名。

重磅归来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口碑全面爆发

《碟中谍6:全面瓦解》目前的表现很出人意料,我印象中绝少有系列电影会在最后一部(目前为止的最后一部)达到口碑巅峰。随着IP不断被消耗,观众的评价多是贬大于褒,唯有这个系列是个意外,这部片子的评分已经超过第四部,成为六部曲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影片中,上一部中的恐怖组织辛迪加卷土重来,誓要以消灭人口的借口营造假和平,伊森与回归的IMF成员并肩作战,成功制服反派,解除核武器威胁。

这一部是导演、演员和故事的集体回归。

这部片子是六部曲中唯一没有更换导演的影片,《碟中谍5:神秘国度》的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继续执导,故事延续了上部中留下的伏笔,辛迪加再度出现,矛盾一触即发。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演员方面,除了汤姆·克鲁斯和饰演卢瑟的文·瑞姆斯之外,第三四部中的茱莉亚(米歇尔·莫娜汉)、第五部中的伊莎、第三四五部中的班吉(西蒙·佩吉)都回归了。

回归本身是一种情怀与噱头,然而这一部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并不是班底的简单回归。这部片子不再像第五部那样在究竟应当侧重营造悬疑感,还是重点展现动作场面这个问题上踯躅不决,而是全身心投入动作场面的设计上,创造了新的动作片巅峰。

高空跳伞和低空开伞、摩托飞车追逐、直升机追逐、实拳格斗、雪山悬崖边对决,每一场戏,都使得这一部走上了这个系列动作戏的巅峰。全片从头到尾,始终处于亡命狂奔和剑拔弩张的状态下,IMF置身更加危险的境地,靠疯狂玩命挽救颓势,这是十分刺激的。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最难能可贵的是,56岁的汤姆·克鲁斯作为好莱坞超一线男演员,仍然亲身上阵,尝试从未有演员尝试过的惊险拍摄场面,为此一度负伤。片头跳伞和后半部直升机追逐的戏份,他拒绝绿幕特效,坚持实拍,直白的自然光和干净的画面,对于视觉而言都是一种享受,这也是本片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作为暑期档最后一部影片,《碟中谍6:全面瓦解》在国内首映当天就登上微博热搜,国内观众对它的期待与关注可见一斑。这部片子目前走势喜人,不仅豆瓣评分见涨,而且连续两天单日票房破亿,可以预见,在口碑效应的助推下,票房成绩必然不会令人失望。

22年,岁月侵蚀了阿汤哥的容颜,但他的搏命精神赶上了成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