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往往是所謂的“理性”

選擇大於努力,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多半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當我們面對大大小小的選擇時,到底該如何做出客觀的抉擇?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我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凡是那些能讓我們困擾的選擇,往往都是我們未曾體驗過的。

換言之,對於那些未知的選擇,我們並不知道做出的決定是好是壞,以及它會給我們帶來何種影響。

所以,我時常說,“有選擇比沒選擇其實更難”,尤其對於一個理性的人而言。

因為,過於理性是枷鎖,它是一個人成長的壁壘。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往往是所謂的“理性”

1

真正的機會

從來不留給 “有準備” 的人

過於理性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毛病,就是容易 “想太多”。

用經濟學的話說,就是喜歡用成本收益法來思考,把每一個選項量化,從而做出看似客觀的權衡比較。

可問題就在於,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的理性,因為當我們面對一個未知的選擇時,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和數據都是有限的。

說到底,所謂的理性不過是基於個人的認知偏見。

尤其是拿創業這件事兒來說,越理性的人越難邁出第一步。

因為創業的起心動念往往是 “盲目” 的,它往往是源於一種興趣、好奇心或者是對某個問題的洞察。

如果你思前想後精於算計,那麼多半的結果是弊大於利。

相反,感性的人從不善於計算成本得失,他們遇到問題,只會先幹了再說。

比如很多人都羨慕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但之所以不敢付之於行動,缺少的並不是錢,而是一種 “愛誰誰” 的勇氣。

就像我曾經的一位同事,之前上班時候每逢週末都會自己駕車外出旅行,到了大的節假日就滿世界跑,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是個標準的 “月光族”。

但即便這樣,他還是覺得不過癮,因為他對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好奇。

因此他索性辭職,帶著一個揹包和兩萬多塊錢現金,就開始了自己的 “環遊世界之旅”。

當時我們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勸他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結果呢?他花了一年時間滿歐洲轉了一圈回來了,並拿了一筆投資,做起了私人旅行訂製的生意,如今活得有滋有味。

因為只有當你行動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把握住機會。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往往是所謂的“理性”

2

所謂的選擇

本質上是價值感問題

一個人之所以面臨選擇會糾結,最核心的原因,是缺乏對價值感的認知。

比如我有一個很欽佩的朋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清醒,即使是在他創業最艱難的時刻,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記得有一段時間,他的公司遇到了低谷期,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

一條是當時有個投資人肯投錢,但條件是要他做一件與其價值觀相悖的事,但能賺到一筆不菲的 “快錢”;

另一條是堅持自己的方向,繼續做現在的事,但要冒著幾個核心員工離職的風險,並且未必能看到希望。

最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並經過長達一年的煎熬才走出困境。

也許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你會覺得這個答案很容易給出。但如果你經歷過人生的低谷期,你就會明白,很多事情是用理性分析解決不了的。

因為從成本收益的角度去看,第一條選擇才是最優選項,它可以避免你遇到重大的損失和挫折,能夠很快地把你從危機中解救出來。

更何況你是拿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叫 “黃金圈法則”

其核心觀點是說,當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先應該解決為什麼的問題,然後再去解決是什麼、以及怎麼做的問題。

因為前者是非理性問題,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價值感,它能解決許多理性分析所解決不了的問題。

比如在談結婚這件事時,我發現絕大多數人表述自己現在的老公或老婆,並不是自己年輕時候臆想中的理想對象。

這種想法起初讓我大吃一驚。

但仔細想想其實也並無道理,畢竟,當你在結婚前設想的所有可能,都不過是你置身事外的一種判斷。

它是一種看似深思熟慮的理性分析,但並不一定是你內心中的真實訴求。

所以,越是生活中那些看似違反邏輯的抉擇,其背後都是由價值感決定的。

因此,要想做出充分合理的判斷,條件不是你是否擁有理性,而是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價值感是什麼。

換句話說,為什麼選擇,比怎樣選擇更重要。

3

人生戰略不是選擇

而是一成不變的信仰

在任何一家企業裡,大家都很喜歡談到一個詞,叫 “戰略”。

依我個人理解,所謂的戰略,其實就是從全局的角度思考資源與目標的適配問題。

簡言之,就是如何讓現在的自己能配得上未來的你。

然而,制定戰略是個極其複雜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對同一件事情的判斷因人而異,沒人敢說自己企業的戰略是最正確的。

因為,戰略原本就沒對錯,它本質上是一個關乎信仰的問題,而信仰又是由價值感決定的。

比如,很多人把 “成為有錢人” 作為夢想,這其實是一種偽信仰。

因為沒有人期望自己越來越窮,它只是一種需求而非價值感,即便這種想法很理性,但它依然會在困難面前變得極其脆弱。

反之,真正的信仰來自於非理性的認知,它能夠抵抗一切理性的說辭。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往往是所謂的“理性”

好比喬布斯說自己 “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換一個普通人說,可能有人會罵他傻。

可你要知道,當喬布斯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學生時,他就已經這麼想了。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把這種信仰延續了下去。

所以,在很多卓越的人看來,戰略從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堅持。

這讓我想起了上學時看過的一本書,是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 · 舒爾茨的《將心注入》。

這本書中好幾次提到了一句話,“Follow your heart”,即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很多年前,我認為這句話完全是雞湯,讀起來沒有任何感覺。

可當你隨著時間的增長,時不時地會遇到某個重要節點的選擇時,才發現,原來這句話是所有問題糾結的答案。

畢竟,理性能夠解決的,往往都是戰術層面的選擇。

而決定你信仰的非理性,才能最終助你達成人生的躍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