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鄉風文明勸導隊“請走”不文明

南昌的城中村和城市緊密相連,不分彼此。如今,走在這些城中村的街道上,不禁讓人感嘆鄉村的變化之大,基礎設施愈加完備、鄉村“顏值”不斷刷新、村民素質持續提高……

隨著最美“三風”鄉村推薦活動的持續推進,全市各個鄉村積極參與,“三風”建設如火如荼。近日,記者來到東湖區廟後村、前洲村、長巷村和西湖區大塉村等地,親身感受“三風”建設給鄉村帶來的變化。

整治環境衛生

提升鄉村“顏值”

近年來,東湖區所轄各鄉村在培育文明新風尚方面進行了許多嘗試。記者注意到,針對鄉村“顏值”問題,東湖區大力推進樓道清掃保潔、垃圾處理,加大環境衛生方面的整治力度,清理棚頂垃圾、樓道陳年垃圾;粉刷小區樓道牆面確保轄區衛生環境乾淨整潔、美觀靚麗。全面整治轄區市容市貌,重點解決亂擺亂佔、亂貼亂畫、亂拉亂掛、亂停亂放、家禽飼養等問題,對小區及主幹道周邊新劃泊車位百餘個,徹底根治“髒、亂、差”現象。

同時,各村都成立紅白理事會,確保紅白理事會成為移風易俗、文明鄉風建設的重要力量;推選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的人士組成紅白理事會,由紅白理事會推崇節儉辦宴,指導監督婚喪喜慶事宜,控制規模,簡化儀式。

廟後村:打造“三風”文化街 成立文明勸導隊

在廟後村,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路旁的一棟房子內吃飯。“這裡是我們村的紅白理事會,也是村民的家。”廟後村黨支部書記黃凱說,廟後村不大,為了讓大家有個聚會的場所,有村民將自家房子的一樓拿出來,免費拿給紅白理事會使用。

在廟後村,哪戶村民要辦紅白事時,理事會成員都會上戶瞭解情況。“有村民結婚,在我們的勸導下,妻子孃家沒要一分彩禮錢,婚事在家中簡單辦理,沒有燃放煙花爆竹,用彩色氣球、鮮花,把簡辦婚事省下來的錢留給年輕夫妻興業創業,成全一樁大好事。”黃凱告訴記者,他們還打造了一條長約350米的“三風”文化街,將當地的人文歷史,家風家訓等進行展示,同時還選出了由18名辦事公道的黨員組成的農村鄉風文明勸導隊,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宣傳、示範和勸導。

前洲村:成立藝術劇團 豐富村民業餘生活

距離廟後村不遠處,是前洲村。雖然村莊不大,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記者在前洲村看到,一些老人正在村廣場前的祠堂聊天。“中午天氣熱,都不太願意出來。到了晚上涼快了,就熱鬧了。”村黨支部書記陶曉弟告訴記者,前洲村成立了藝術劇團,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表演,不僅以文藝表演的形式宣揚了廉潔文明家風文化,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

同時,每年一次的成人禮也是該村最為盛大的“節日”,“每年‘五四’前後,村裡18歲的孩子都要來參加成人禮。”陶曉弟說,不僅如此,村裡每年都會舉辦啟蒙教育、重陽敬老、扶殘助殘等文明創建活動,形成了文明向上的鄉風、民風。

長巷村:建設家訓長廊 傳承優良家風

“過去,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就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機,年輕人則沉迷於打麻將、賭博。”長巷村黨委書記諶天偉說,為了破除不文明之風,村裡通過幸福小手學堂、文化牆、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轄區各個年齡段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他們改變生活中的陋習,增強村民間的凝聚力與認同感。

同時,長巷村積極開展“好家風永傳承”活動,將極具代表的八大姓氏家訓組成家訓長廊,讓這些歷史久遠的家訓時刻引導後代要為人正直、做事正派。“家風是最小的社會細胞,兒童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祖宗的優良傳統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丟失。”諶天偉告訴記者。

積極開展“身邊好人”

“道德模範”評選活動

近年來,西湖區積極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範”“三風榜樣”等評選表彰,厚植好人沃土、捧起好人明星,先後發掘出首屆全國文明家庭鄒德鳳家庭、全國“最美信訪幹部”高國蘭、“保姆奶奶”趙月蘭等一批鮮活典型。同時,通過讓好人上牆、請好人上臺、給好人點贊,推動全區上下形成“發現好人、推薦好人、崇尚好人、爭做好人”的良好風氣。

記者瞭解到,按照“集中小區有園、開放小區有亭、獨幢樓院有座、主要幹道有景”的要求,西湖區因地制宜、精心抓好“三風”活動進社區、進樓院,先後打造“三風”主題文化街區30多個,使“三風”活動更為具體、更加形象、更有看點。

同時,圍繞古色、紅色、綠色文化,依託孺子亭、繩金塔等景點,西湖區廣泛開展“三風”大講堂、“三風”大舞臺、“三風”故事匯、“我們的節日”等系列活動200多場次,參與群眾10萬多人次;重點打造出“鄰里百家宴”“老座解交團”“幸福微實事”“天燈下故事匯”等特色品牌,還編撰了《西湖好家風故事100篇》、製作了《繩金塔裡打鑼人》微視頻等。

大塉村:

從前“髒亂差”

如今“淨齊美”

作為大塉村的拆遷安置小區,濱江小區建有社區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園、喜宴廳、健身房、籃球場等配套設施,大大方便了群眾的生活,從前的“髒亂差”變成了現在的“淨齊美”。在小區的徐氏宗祠,每年都會舉辦冬至文化節,邀請全村老人共聚一堂,講述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故事。

家規家訓,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字,但無形中卻能教化村民積極向上,孝老愛親。大塉村黨支部書記徐景說:“好的家風家訓,要把它展現到群眾面前,發揮其教育教化功能,擴大家風家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從而影響更多的家庭。”

據徐景介紹,該村村民徐小龍,省吃儉用,靠打零工養家餬口,再苦再難借錢也要讓孩子上大學,如今,他的兒女都已大學畢業,兒子是派出所民警、女兒是銀行職工,而他們家的家訓是“讓孩子們讀書”;村民徐建成一家,兄弟倆都是教師,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姐姐是醫生,孩子也都是大學生,他們家的家訓是“詩書傳家”;村民陳保根,家裡三代都是村(社區)幹部,他家的家訓是“永遠跟黨走”。(南昌晚報全媒體首席記者高學斌 文 楊紫韜 圖 實習生 解文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