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君主為什麼是天皇而不是皇帝?天皇和皇帝有什麼區別?

汪業元


皇帝稱呼起源於秦始皇。當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群臣選出新的稱號曰“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為珍貴,大王可用。”結果,秦王嬴政只選個“皇”字,再加上“帝”字,用“皇帝”來稱呼。秦始皇雄才大略那是有道理,選的稱號囊括三皇五帝,讓群臣歎服。

上一段,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早有天皇的說法,不過稱呼秦始皇覺得配不上他。日本原來沒有“天皇”稱號,只稱呼“大王”(完整的稱呼“治天下大王”),7世紀的時候才出現“天皇”稱號,第40任天武天皇參考唐朝的做法。同時期的唐高宗稱“天皇”、皇后武則天稱“天后”,人稱二聖臨朝。

無論是“皇帝”也好,還是“天皇”也罷,名稱上鬥豔只是表面,關鍵要看這個位置真正代表著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才是最重要,最能看出本質來!

就這個本質來說,表面的稱號都不重要,叫“阿貓”“阿狗”都無所謂。同樣道理,唐高宗的“天皇”跟日本的“天皇”,也完全是不一樣概念。

其實,唐高宗的“天皇”,只是換一頂帽子戴戴,實際上跟以前的皇帝、以後的皇帝沒什麼大的區別。總之,中國的皇帝是代替上天統治百姓,統治者講究“德性”,喪失德性就會讓上天降下災禍,你這個皇帝就要換人、天下就要變色。

日本的天皇,講究的是血脈繼承,畢竟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按照神話傳說,天皇家族統治日本列島就是神的旨意,所以日本不存在發生皇朝更替、易姓革命的事件。

天皇的血脈有多純潔,可能有些事情很驚奇,足以讓中國人目驚口呆。多年前,明仁天皇動心臟手術,因為外人的血液不能流入天皇的身體,所以手術過程裡明仁天皇用自己的血來輸血。這就是日本天皇,他們一個個具有“人間神”的特徵,與天上的神靈要能夠聯結。

那麼,中國皇帝和日本天皇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就區別在即為的先決條件不同,中國皇帝要求品德高尚而惠澤萬民,日本天皇則要求血統萬世一系。


子屠龍


日本天皇從初代神武天皇至當今平成天皇,已經歷了125代。據日本“經典中的經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並稱《記紀》)記載,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原居於日向、後率領軍隊進入大和的磐餘彥。之後,“神武天皇東征”並建立了大和政權。但是現經考證,《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多系後人杜撰,不可作為信史。事實上,不僅“神武東征說”僅是傳說,而且從第二代天皇綏靖天皇至第九代天皇開化天皇,《記紀》均只提其名,未記其事,因此日本史學界稱之為“欠史八代”。

早在1118年(日本元永元年),已有人提出作為君主號的“天皇”創生於推古朝。按照這種說法,當時聖德太子取“天子”和“皇帝”字首,創制了“天皇”號。606年(日本推古十六年、隋大業二年)推古天皇致隋煬帝的國書中,有“東天皇敬稟西皇帝”一句。按照這種觀點,至遲在7世紀初,“天皇”名號已經出現。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學者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和角林文雄的《論日本古代的君主稱號》,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當時倭國君主自稱“天王”,而別國則稱之為“倭王”。上述國書中的“天皇”,很可能是“天王”之誤。由於原文佚失,真相已不可考。另外,《雄略紀》引注《百濟新撰》,有一處寫為“天皇”,其他幾處均為“天王”。因此推古朝時“天皇”號是否已經出現,並不明瞭。迄今為止,“天皇”號何時出現,日本學術界主要有“推古朝說”、“持統朝說”、“天智朝說”三種觀點,尚無定論。但這三個朝代均存在於7世紀。

日本君主為什麼是天皇而不是皇帝?根據日本史學泰斗津田左右吉在《天皇考》中的敘述,日本“天皇”號的由來,與“占星術”和“神仙說”有關。“天皇”主要是神和宗教信仰的對象,不是政治權力的實際掌握者。天皇具有“神性”的思想是通過古人的實際生活培育起來的一種“國民精神”。

中國有關於“三皇五帝”,即作為神靈的“三皇”和作為聖王的“五帝”的傳說。據《史記》記載,天皇即“三皇”之一。中國歷史上也曾有君主以“天皇”為號。例如,據《唐會要》記載,唐高宗在上元元年(670年)改皇帝為天皇。但唐高宗顯然是權力的最高主宰而不是神聖的存在。與日本的天皇不同。

那麼,天皇和皇帝究竟有什麼區別呢?根據東京大學教授西島定生在《皇帝支配的成立》中提出的觀點,至遲在漢代以後,中國君主名號的宗教和政治功能已出現分化:在祭祀天神地衹和致函南蠻北狄西戎東夷時,是“天子”。在號令王侯和臣民時則是“皇帝”。在隋唐時,更有八印璽制。三個“皇帝”印璽用於頒發國內文書,而三個“天子”印璽則用於致蕃國的文書。但是在日本,“天子”和“皇帝”自古就是“合二為一”的“天皇”。無論何種場合,天皇均使用三寸見方的“天皇御璽”。

順提一筆,“天皇制”一詞出現於共產國際在1932年制定的《關於日本的形勢和共產黨的任務的綱領》。該“綱領”寫道:“日本的天皇制,一方面主要立足於地主這一寄生的封建階級,另一方面還立足於正在迅速致富的貪婪的資產階級。” “我們的最終目的雖然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但首先必須進行廢除天皇制和重新分配地主階級財產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掃清達到這一目的的途徑。”

圖:1889年2月11日(當時為紀元節、現為日本建國紀念日)日本明治天皇裕仁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詔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