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武漢謀劃大健康萬億產業集群,明確提出產業佈局和建成時間點

繼光電和汽車之後,武漢正在重點打造大健康領域的萬億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的全面高質量發展。4月1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

大健康產業領域的發展規劃與專項支持政策,這標誌著武漢正式啟動大健康萬億產業集群的重點打造。

確定產業空間佈局

據瞭解,本次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武漢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5年)(送審稿)》(以下簡稱規劃),致力於構建全方位、全週期的大健康產業鏈條,打造武漢市第五個國家級產業基地。

規劃確定了“一城一園三中心”的空間格局,明確提出要把光谷生物城打造成為武漢市大健康產業的驅動核,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則作為大健康產業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增長極,漢陽大健康產業中心、環同濟-協和國家醫療中心和長江新城國際醫學中心的產業佈局,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生物農業和健康服務五大領域。

其中,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產業總部經濟建設、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和

生物農業產品研發、創新企業孵化、產業鏈協同出新、技術平臺支撐等領域與功能,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主要聚焦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規模製造。

明確產業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大健康產業到2025年要實現8000億元的總收入,新培育100億級企業5家至8家;到2030年,大健康產業總收入達13200億元,建成世界級萬億大健康產業集群;到2035年,該產業總收入達到18000億元,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和創新鏈上的重要節點。

其中,到2025年,生物醫藥年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100億元規模企業達3家至4家,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上市4個至6個;醫療器械領域年總收入突破500億元,100億元規模企業達1家至2家,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上市3個至5個;醫藥流通銷售總額達2000億元,1000億元規模企業1家;

生物農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健康服務領域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新增10個緊密型醫聯體等。

到2030年,武漢市要在基因工程藥物、幹細胞治療、基因檢測、數字醫學影像、光電醫療設備、醫療機器人及智慧醫療等特色領域佔據國內優勢地位;到2035年,武漢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水平要走在全國前列,並在生物農業領域建成全國最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育種基地。

重金獎勵企業創新

與《規劃》同期審議通過的,《武漢市關於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送審稿)》(以下簡稱意見)則提出,要對企業自主研發並在武漢市實現產業化的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創新產品給予相應獎勵。

其中,1類新藥給予最低200萬元,最高2000萬元的資金獎勵;1類新藥以外的創新藥物,在不同階段可享最低10萬元、最高600萬元的資金獎勵;

對在武漢市首次註冊的部分醫療器械、新獸藥等創新產品,可享受10萬元至1000萬元的資金獎勵。

意見中表示,新建全國性藥品物流園和配送中心,在武漢設立市場潛力巨大、具備相應產業規模的醫養結合示範園區、國家級的智慧養老企業以及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等項目,將按照實際投資額度的10%給予支持。


武漢謀劃大健康萬億產業集群,明確提出產業佈局和建成時間點


位於武漢市蔡甸區的合眾人壽養老社區,圖片源於“武漢發佈”,特此致謝

同時,擬將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優先將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藥品納入武漢藥品帶量採購遴選範圍。並且,對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單一產品獎勵最高達500萬元。

萬億產業的基礎

產業發展規劃和專項支持政策的出臺,彰顯了武漢市對於打造萬億大健康產業集群的高度重視,而敢於衝刺上述目標的基礎則源於武漢市在大健康產業領域雄厚的產業基礎與科教及人才等資源的積累。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大健康產業總收入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5%。目前,武漢大健康產業已形成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區,

江夏區、漢陽區、礄口區等為擴展區,其他各區為特色區的多層次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其中,武漢現已集聚人福醫藥、九州通、國藥控股、國藥器械4家年收入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引進了輝瑞、費森尤斯卡比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藥明康德、華大基因、聯影醫療等國內細分領軍企業。

並且,武漢區域高校與科研機構每年培養的生物相關人才超過5萬名,擁有大健康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14家。

注:本文根據“湖北日報”記者唐曉安 餘瑾毅的相關內容整合編輯而成,特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