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2415平方公里12574平方公里都是大連

2415平方公里12574平方公里都是大連

2415平方公里12574平方公里都是大連

孫暉

《最美大連行》對鄉土題材一直情有獨鍾,無論是人文敘事還是自然風物,鏡頭所及,都會有大量的追蹤和關注。

回看前5季所有內容,城市題材約佔兩成,剩下的基本都是農村題材。就這個問題,有些觀眾還曾提出過異議。然而,大家似乎忘了,大連老城區面積2415平方公里,而全域面積有12574平方公里,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大連。大連,不僅是一座城,還有那麼多的山水。

穿行在鄉間,但我們的目的並不是“鄉土題材”,何況我們的觀眾多數還在城市。那麼,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例子很多,就以最近採訪的莊河市雙嶺村的故事來說說吧。

春暖花開只是風景嗎

莊河市得名於莊河,它的發源地位於蓉花山。雙嶺村是蓉花山裡一座不起眼的小村子,一進一出很費功夫,但我第一次去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

這裡的地貌因為地質落差和斷層,層次分明,有山區少見的通透開闊。村落影影綽綽,田園錯落有致。

5月初,果樹開花,粉白相間,一層層鋪下來,搭配上嫩綠的楊柳,雙嶺村的色調恰到好處。

姜春風是當地果農,名字起得應景兒,特別在這樣一個季節。

村裡山多地少,姜春風承包了河套邊的亂石灘。一個人挖石填土,整整幹了兩年,硬生生在石頭堆裡造出一大片果園,栽了200棵蘋果樹。果園種的蘋果叫雞冠,偏酸甜,不太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市面上不常見,但這種果兒卻供不應求。原來,國外市場特別青睞這種果兒,年年都被訂購一空,最遠出口到非洲的尼日利亞。

對城市來說,春暖花開是風景,但對農民姜春風來說,這是全家老小的生活——父母、岳父母、兩個上學的兒女,加上自己和妻子,整整八口,吃穿用度全靠這片果園。

春暖花開是否只是一番美景?這其實也是如何看待“最美大連”的問題。真正的美,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多角度的融合才匯成了豐富的感知。所以,鏡頭裡,春暖花開的果園是賞心悅目的畫面,但是在鏡頭外,春暖花開是對一個男人扛起生活重負的回報,這是姜春風獨享的幸福。

在一個又一個季節裡,我們像這樣尋找著差異化的觀察角度,也在多維度地詮釋最美的大連。

84歲老人的窗前,我們見證了浪漫

城裡人在水泥叢林裡呆久了,常常想要到鄉野裡透透氣,這種自然生出的需求,其實也是我們鏡頭的使命——代替大家去鄉野間尋找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寶貝,而這些寶貝,往往就是人類最單純的情感。

還是雙嶺村。陳玉芳今年84歲,年輕時嫁過來,跟老伴務農一直到現在。

老人會繡花,但年紀大了已經幹不了針線活。我們進門時,她顫巍巍地打開櫃子,拿出一個包裹,一層層打開,裡面全是年輕時的繡花。有枕頭上用的,有小孩肚兜上用的,最讓我們驚奇的是,老人60多年前給老伴繡的荷包,針腳密密麻麻,還繡了“金玉滿堂”和“福壽”六個字。兩個荷包,大點兒的是老伴的,小點兒的是自己的,這是當初結婚時的嫁妝。

能保存到現在,這兩樣東西一定封存了老人最美好的記憶。採訪時,老人說著說著進入了自己的情境,她把頭轉向窗外,喃喃自語道:“繡這個東西,都是四、五月份,把窗打開,屋裡都掃得溜淨,沒什麼灰了,大姑娘上炕,再把炕抹一抹,坐穩當了開始繡……”84歲的老人扭頭望向窗外,我們能看到她臉上那一絲沉浸的笑。再精緻的詞句都無法形容那一刻屋裡的氣氛,幾秒鐘的安靜裡,每個在場的人內心都湧起一種情緒,乾乾淨淨,感人至深。單看外表,怎麼能把浪漫與這樣一位老人聯繫在一起,然而誰的內心不深藏柔軟?當城市的密度已經把柔軟都壓縮掉,我們卻常常在鄉野裡遇到這樣簡單直白的浪漫。時過境遷60多年,陳大娘當初的幸福感,沒丟。

■行記感悟

鄉土是城市走不丟的影子

鄉愁是無數碎片化記憶,充滿了文學和柔情色彩,一個沒有鄉愁的城市,猶如靈魂沒有歸處,身家無處安放。

中國文化中,離不開“家國同構”,在這種制度下,鄉里社區、邦國天下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生活習俗才會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並進而形成一個地域普遍認可的文化背景和鄉土情懷。

鄉土是城市走不丟的影子,鄉土情懷是一個城市對本源的迴歸,表象於文化,其實是精神。

誰來把這份切不斷的聯繫表達出來呢?人文紀錄片應該是一種很直接的方式。英國紀錄片鼻祖格里爾遜曾說過:“紀錄片是高層次的藝術”,在時代的高歌猛進中,紀錄片人匍匐於鄉野,徘徊於村落,或許是一種使命。城市的每一處繁華,本該充滿著最樸素、最真實的煙火氣,而一座目標遠大的城市,更應該有被銘記的精神座標。

鄉愁,雖然久違,不過還好,依然尋得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