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我曾經不認可李子柒代表中國文化輸出這回事,哪怕官媒說了我也不認,但後來我發現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李子柒,而在於,什麼才是新時代下的“中國文化”。


1 華人第一博主

前段時間,李子柒的話題又火起來了,有不止一個大V,包括人日,共青團等官媒都出來給她點贊,讚揚她在文化輸出方面的貢獻。

他們的觀點是,因為她的視頻,在國外獲得了幾百萬的播放量,吸引了無數外國人的關注。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2 為粉絲拖累的女博主




有很多人不認可李子柒,原因在於她有團隊包裝的跡象。

許多人對此感到不可思議,啥年代了?有團隊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其實原因在於,早年李子柒剛剛出現時,她的定位是小仙女定位,宣傳方向並不是現在的“東方生活美學家”而是“帶你看真實的田園牧歌生活”。

注意了,當年她的一大宣傳點就是“真實的農村生活”。是否有團隊,是否經過包裝,直接影響到了她的核心人設。

說好的真實農村生活,結果是團隊拍出來的,你還告訴我真實?

這才是李子柒早年被黑的核心。


那麼,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要走這個路線呢?答案是,當年最早一批的農村生活博主,都是走的“真實的農村生活”這個路線。因為農村不發達,能拍的內容少,想要吸引人,只能在真實度,還原度上下功夫。拍這些城裡人沒看過的農村生活,所以當時,不管是上山刨筍,還是下地種苗,大家喊的都是“真實農村生活”~~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大家就是愛看這股樸素真實的範)


李子柒當時估計沒有想那麼多,也隨大流走的這個路線。從她的第一二個視頻,那個簡陋程度來看,她並沒有說謊,當時也確實還停留在個人博主階段。


但問題在於,她火的速度太快了,遠超其他農村類博主。

她在大城市打工當過DJ,見過世面,顏值又出眾,題材又比較新穎,很快她就火起來了。而火起來後,所有博主都不可避免要走上專業化團隊化的道路,李子柒也不例外,很快進行了團隊化和商標註冊。但這時,早年放出去的人設和定位,就和團隊化商業化有衝突了。

大部分農村博主都經歷過這個陣痛,大家的普遍做法是~把“真實農村生活”“原汁原味農村”這幾個詞去掉。換成“新時代農村生活”。

嗯,新時代這個詞,就非常靈性,完美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粉絲們呢,對這個人設的變化,也心照不宣,看見團隊化商業化,甚至出現廣告植入時,大家還會說一句“恭喜恰飯”,這就過去了。


可李子柒火的太快,來不及進行鋪墊,一時估計騎虎難下。加上她的顏值和仙女人設,吸引了相當大一部分腦殘粉,粉絲群體有點粉圈化。

粉圈化的意思是:她的粉絲不允許別人說任何她不好的話,哪怕在無關緊要的地方提出一點質疑都不行,他們認為,李子柒的所有內容,從砍柴到種地,從拍攝到剪輯,全是她一個人完成的,對,小仙女就是這樣全能,沒有任何一個幫手,你質疑你就是黑子。而且粉圈化自然也離不開大家熟悉的控評操作,只要你提一下她的名字,千山萬水也會來控你的評。


粉絲的這個操作,激怒了無數路人的智商。

你讓我誇她的內容好,可以

但你要我承認這個畫面精度,這個色彩,這個構圖,這樣的專業級水準說是她一個人做的。對不起,我實在說不出口。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而要命的是,粉絲的這個宣傳,其實傷害最大的,是李子柒本身。

因為,粉絲在外吹牛的時候,打著的是,小仙女超級全能,沒有團隊沒有商業化的大旗,這直接導致,李子柒團隊在後續商業化上,得為這個粉絲的行為買單。

因為農村博主想商業化,基本走的農村特產路線,通過開淘寶店來賣土特產,而淘寶店大家都知道,要有店鋪美工,要有產品攝影,要有24小時客服。此時再強打無團隊純天然的人設,已經不可能了。總不能說24小時客服還是她一個人全兼任了吧?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李子柒淘寶店的開啟,直接導致之前粉絲控評下的輿論,開始反彈。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人設開始崩塌。

而李子柒的粉絲呢?他們太想要一個純淨無暇的仙女人設了,甚至很多時候不但不去宣傳,還否定李子柒開淘寶店這一事情,對外說這是假的店,李子柒從來沒有淘寶店。

為了維護人設,連李子柒自己商業化的路徑都要干預,這樣的粉絲價值究竟在哪,可能也是如今整個粉圈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李子柒團隊,花了很多時間,都無法處理好初設人設和商業化的兼容問題,也沒有控制粉絲群體的經驗。最終,李子柒不得不在微博上宣佈視頻停更,並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大家質疑的團隊一事做說明。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視頻博主有團隊這麼一個很自然的事,居然會被人來回的說,原因就在於此,這是當年導致李子柒退出停更的一個核心事件。


事後來看,“有團隊”這個事情,重要嗎?

我認為並不重要。

所有的博主,在做大後,都不可避免的要開啟團隊化專業化。觀眾不用吹毛求疵,團隊也沒有必要死撐這個人設。


李子柒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團隊也不算黑點,但其粉絲硬是要挑戰大眾智商的操作被大家認為是黑點。而粉絲行為,必然是偶像買單的。

李子柒是我眼裡,偶像被粉絲拖累的代表人物。


3 “她不能代表我”



那麼,拋開粉絲的奇特操作,李子柒的內容本身是否有爭議呢?

我認為是有的。

之前,我並不認可李子柒是一種文化輸出。注意,是之前。


簡單來說,你看華農兄弟的農村視頻,不管做的多土,但你都能感受到他們身上那股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這是一種很旺盛的生命力。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更典型的是快手上的農村小哥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很多人都會覺得,土炸了,什麼鬼。

渾身塗滿泥是什麼鬼,身上寫個DJ又是幹嘛,拿個泥壘成打碟機是要表演行為藝術嗎?

總之,一股濃濃的神經病氣息。

在四年前,大部分人,包括我,就是這麼覺得的


然後過了兩年呢,這位小哥是這樣的

嗯,這回能看出你在模仿模特走秀了,道具蠻用心,但還是好傻的樣子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然後,又過了兩年,他們拍的東西,已經是這樣了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這一次,你終於看懂了,並且將之前的所有掌聲一併送給他。

事實上,這一次,不止你看懂了,連日本奧特曼的原作都看懂了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 — “中國的特攝粉絲自行cos的迪迦奧特曼迷你劇,雖然看起來很傻,但是能感受到他們對特攝的喜愛,這個作品真的超好笑!”


“我為什麼要去營造一個漂亮虛假的農村花園?我為什麼要按照你們的審美去費心費力的改變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古典更傳統?我是在給你拍農村真人秀嗎?NO,我有我自己的熱愛和理想”

看中國好聲音的時候,我會幻想自己是DJ,看維密走秀的時候,我會幻想自己是模特,

甚至看了奧特曼後,我還會幻想自己去和怪獸浴血奮戰。

我找不到打碟機,也找不到高大上的時尚街景,我只能找到幾塊泥巴和一堆硬紙箱。但這並不妨礙我用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他們。我的理想我的熱愛也並不因此而廉價。


時代的浪潮從來不獨屬於你們,不屬於一線城市的白領和BAT的巨頭們,不在北上廣的天際線,不在985的高校園

他屬於每一個懷揣夢想的人


這才是21世紀,中國這片土地上大眾的真正想法。

華農兄弟和快手小哥們的視頻,在製作水準上很粗糙,但其在精神內核上,其實是更接近現代中國精神面貌的。或者說,如果一個老外問我,哪個更能代表當前的中國,我會認為這兩位,而非李子柒。

ps:他們才是真正吃了沒團隊的苦的人~很多人被李子柒的畫面拉高了胃口,其實沒有燈光師攝影師和專業後期製作團隊,正常人拍出來的視頻,就是這個樣子的。


嚴格來說,李子柒的作品,是精美製作的西藏文藝片,它有雪白的哈達,靚麗的布達拉宮,虔誠的朝拜者。你在現實中找不到這樣一個人,但這並不重要,她是過去無數故事拼湊出的一個美好形象。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而華農兄弟這些,更接近西藏扶貧紀實,反應的是當代一個真實的西藏人想要過上更好生活的故事。

西藏文藝片和西藏扶貧工作紀實 ,前者無疑會更有流量。

但你覺得誰更能代表現在的中國文化,這個就不好說了,這也是當前李子柒爭議的核心。

大家認可她展現了過去生活的一個側面,但已經不再認可她能代表當前的我們。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4 什麼是“我們”



但,這只是我之前的想法

改變我的,是一個老外的視頻,他在說起李子柒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觀點,讓我非常觸動。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現代的中國人,似乎因為之前二百年落後就被捱打的血淚史,而導致了對傳統中國這個刻板印象非常敏感,人們下意識的希望和過去那個落後的,原始的,閉關鎖國停滯狀態的傳統中國做割裂。也迫不及待的希望世界能以,新的,酷的,先進的眼光來看待中國。

但實際上,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來說,正是這些過去,成就了我們。

這個老外小哥,本身是猶太人,同樣是歷史悠久的民族,可能也正是因此更能理解我們。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仔細思考後,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觀點是對的。

去看這兩年國內做的宣傳視頻就會發現,高鐵,5G,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等高科技元素的佔比是非常高的,國內網民也普遍對這類長志氣,提精神的視頻更認可。大家太希望老外能說一句“中國真牛逼”了。

或者說的更直接點,以前窮怕了,現在剛富起來,心態上還是特別在意老外們的認同和誇獎。本質上還是有點精神上的崇洋媚外。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但我們真的有必要那麼推崇現代化的科技內容嗎?現代的先進的中國,又能夠脫離傳統的古典中國嗎?我們又該如何在現代中國的語境下保留傳統中國?

我認為這才是目前李子柒文化輸出這一話題的爭議核心。

大家都在討論李子柒和文化輸出,各種十萬加文章發了幾十篇,但你會發現,很少有人,坐下來好好定義,什麼是現在大家認可的“文化”。

有的人表示要全面西化(前兩年的公知思路),有的人提倡復古(弟子規等案例),有的人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捱打,有的人則認為不能忘本。

這些才是李子柒爭議背後的真正主線。在“什麼是文化”這個問題上,大家是撕裂的。

李子柒自己也許並沒想過這個問題,但這不妨礙她成為這個問題的大眾意見場。


近200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及近十年來科技行業的爆炸發展,直接導致這一代中國人,在認知層面的差距已經大到了一個很難調和的地步。大家對於目前的中國文化,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共識。

很多人都覺得李子柒無法代表“我”,但“我”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又如何尋找到傳統中國和現代中國的共同點?


5 真正的“我”


這個問題,也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而答案,其實已經展露了一部分了。


甚至可以說,自一年前的流浪地球面世以來,整個中國文化界從戰略防守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原因就在於,許多人找到了傳統中國和現代中國的一個共鳴點。


那就是,這個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展開來說,

在西方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由普羅米修斯偷來給了人類。

而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我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

我們與自然作鬥爭


大洪水來臨時,西方人聽從神的旨意,在諾亞方舟裡躲避,

而中國的神話裡,大禹通過多年的奮戰,戰勝了洪水

仍然是鬥爭,與洪水作鬥爭!”


每個國家都有太陽神的傳說,但縱覽所有太陽神的神話你會發現,只有中國人的神話裡有敢於挑戰太陽神的故事:有一個人因為太陽太熱,就去追太陽,想要把太陽摘下來。當然,最後他累死了——很多人在笑,這太遺憾了,因為你們笑這個人不自量力,正是證明了你們沒有挑戰神靈的意識。

在中國的神話裡,人們把他當做英雄來傳頌,因為他敢於和看起來永遠無法戰勝的力量作鬥爭。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再看愚公移山,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個看起來有點傻的故事為什麼進了教科書。

假如有一座山擋在你的門前,你是選擇搬家還是挖隧道?顯而易見,搬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在中國的故事裡,愚公卻選擇把山搬開。

很多人說,故事的最後,不是上天派神仙搬開了山了嗎?

NONONO,原因是,上天知道,愚公這樣一代一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路子,是行得通的,所以派神仙搬走了山。

這個故事的精神內核其實是,在凡人的意志面前,神靈也是會讓步的。結局是你自己搬開的山還是神搬開的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顆讓高山低頭的心。


在東海淹死了就把東海填平,被太陽暴曬的就把太陽射下來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這一套九年義務教科書套餐,其實講述的,從來都是同一個故事。

那就是,永遠,永遠都不要放棄抗爭。


很多人都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很傳統很保守的。

要我說,說這句話的人,肯定沒有真的瞭解過中國古典文化。

中國文化的核心內核,其實是非常開放且有一種骨子裡的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羅密歐和朱麗葉的那種浪漫,而是打上天宮一去不回的那種浪漫。

在全世界各國的傳統文化裡,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都是最開放最有先進性的。


而現代中國,在這個點上,和傳統中國的認知,是完全一致的。

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現代的網絡小說和古代神話,邏輯上是完全繼承的。

西方小說有一個很典型的設定,在哈利波特里面非常突出

— — 這個老魔杖,是很多年以前死神送給人類的,得到他的人能無敵天下

換成當前中文網文,“古老的寶物最厲害”這個設定是無法想象的,因為在中文作者這裡,最厲害的絕對不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而是自己造出的更厲害的東西。

無需守護傳說,我將超越傳說

這種非常積極超越前人,無視權威,打倒一切諸神的能動性,是中文網文獨有的精神面貌。

這是我能確定的第一個,橫跨傳統中國和現代中國的文化內核。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從這個角度你就能理解了,

為什麼這個故事,年年都有人變著花樣的拍。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流浪地球本質,也是一個非常非常中國的故事 。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帶著家園奔跑,點燃木星,以及,飽和式救援,都是非常中國化的行為。

所謂飽和式,就是指動員了遠超過需求的資源量去完成任務,不計代價。從大禹治水到航母下海,面對遠強於我們的對手,我們絕不會不束手待斃,而是動員一切力量,所有人齊心協力,不計代價的鬥爭。這是我們的世界觀裡拯救世界的方法。

換成老外呢?一個犯過錯誤的退休特工,一路插科打諢,頂著上局豬隊友的胡亂指揮,靠著孤僻科學怪才的靈感,還有一點運氣,最終拯救了世界。這是多年來歐美世界觀中拯救世界的方法。它在精神內核上和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


很多人以為科幻片有了先進的科技,超前的技術,就是全新的故事了,錯了,內在的精神才決定了故事的內核。這兩年火起來的電影,尤其陳塘關三兄弟,其實全是圍繞著“抗爭性”這個內核來說的。他們都打通了從傳統中國到現代中國所有人的共鳴點。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傳統中國和現代中國,是有一點撕裂的,但依然存在許多橫跨了傳統中國和現代中國的文化內核,這是幾千年歷史遺留給我們的最大寶藏。而如何找到這些寶藏,則是新一代文化人的歷史使命。


6 李子柒的出路


說完了這些,你就能比較容易理解李子柒了,她的問題在於,她的整體定位,其實是圍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麼一個意向來搭建的。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這句詩源自陶淵明這部分文人所推崇的隱士文化。但在現代中國中,這個文化並沒有為許多人認可。所以,她其實是拿到了傳統中國的某一塊碎片,但她並沒有找到這個碎片在現代中國的投影。

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她找到了,但現代的這個面還不夠強。


從老外的視角上,這個問題也許會更加清晰一點,為什麼李子柒的視頻在國外那麼火呢?

因為歐美各國,已經處於工業時代近300年了,早已習慣於高速變化的不斷改變的世界,所以很自然的,現代中國大力傳播的高鐵等先進科技傳播,能夠讓他們驚歎一句,但無法超越他們的認知邊界。

而李子柒所代表的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田園牧歌文化,其實是完全超越了歐美人現代工業化生活的認知邊界的。他們見到了一種全新的從未想象過的生活方式。無關是否先進,無關是否傳統,無關是中國還是印度還是什麼從未聽過的國家,在他們眼裡,這是一種全新的文明精神。

那就是,你可以逃離現代社會的高壓力和快節奏,逃離這個充滿了焦慮感的世界,去過自己的生活。


在他們的文化語境中,這是非常新鮮的概念。

在傳統中國裡,這個概念,叫做“桃花源”。而在現代中國,集體主義的氛圍下,這個概念是有點褪色的。直到這兩年,高速城市化,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節奏,讓許多人內心重新開始萌芽了對當前生活逃離的渴望。李子柒的內容,自然就開始火起來。


所以,很多人說,李子柒代表了田園文化,其實不是的。

李子柒的核心,是對當前生活的逃離,這是一種高度城市化高壓力後的心境,在古代並不是什麼田園農民想出來的,而是陶淵明這樣的文化大家心累於朝堂,居江湖之遠後才感悟出來的。

這就是為什麼李子柒的內容,一線城市北上廣用戶非常喜愛,但二三線大眾反而不太感冒的原因。

她的未來出路絕對不是展現田園生活農家樂路線,而是必然要往帶著都市人逃離他們的焦慮生活這塊走。古典背後,其實是高度城市化現代化的需求。


可能,這才是團團和人日們給她點讚的真正原因。


所以,你現在問我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輸出,我覺得,當然算

但原因不是因為她拍攝的這個農家樂生活,也不是因為她在海外拿了多少個贊,而是因為,她給國外人,展現了一種中國化的,逃離現代焦慮生活的方式。

這是目前很少有人做到的。因為許多人下意識裡,根本不會想到,老外也會焦慮也會想逃離他們的城市生活。


7 尋找新大陸



很多人都對印度人不太感冒,但這兩年,印度人納德拉成為了微軟CEO後,勵精圖治,帶領微軟反超蘋果,重回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他的經驗是:“為74億用戶設計產品是從為一個用戶設計產品開始的”。

這句話對我產生了很大的震撼。中國本土企業關心的永遠是14億人,大多數時候甚至只是14億裡的一部分。但真正國際化的企業是思考的全球74億用戶。


很多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下意識的覺得,國內怎樣怎樣,老外怎樣怎樣

你以為老外愛看高科技內容愛看中國的高鐵視頻5G視頻?首先問問你自己 ,你愛看嗎?

你會看歐美的高科技視頻,還是會看《唐頓莊園》《魔戒》?

你自己都愛看《唐頓莊園》,憑啥就覺得老外會給你的高鐵視頻點贊?


老外也是人,老外面對高壓力的生活一樣會焦慮,世界上比國家之間區分更大的是階級矛盾。

德國的一個工人,相比同在德國的企業家,在思維上反倒會是更接近千里之外的中國工人的。

事實上,不論中國還是美國,不論上海的寫字樓還是曼哈頓的CBD,從北京的西二旗到西海岸的硅谷,從廣州的城中村到佐治亞的紅山,所有普通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

我希望過不一樣的生活


這是李子柒這件事,帶給我的最大啟發,也可能會是擺在我們這代人面前的一個巨大機遇。

中國這些年,在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上有巨大的進步,但在文化方面,國際化視野是有點欠缺的。甚至還不如同樣是歷史古國的印度人。為什麼出海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卻沒有幾家國際化公司,核心原因之一,可能是文化這塊沒有起到指導作用。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是一個前所未有發展的時代,當國家上升,航母入列,從上到下都在高喊走出去的時候,就看你能否找到那些橫跨過去和未來,國內和國外的寶藏了。

正如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所寫: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願你能發現它。


《哈佛教授如何理解中國神話》-渝快

《中國網文和國外網文有什麼不一樣》-盧詩翰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外國人喜歡李子柒?》— 歪果仁研究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