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中醫——鍼灸學(七)足陽明胃經、腧穴

第九單元 足陽明胃經、腧穴


考點★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承泣(助理不涉及)(ST 1)

【定位】在面部,眼球與眶下緣之間瞳孔直下

【主治】①眼瞼瞤動、迎風流淚、夜盲、近視等目疾;②口眼喎斜,面肌痙攣。

2.四白(助理不涉及)(ST 2)

【定位】在面部,眶下孔處。

【主治】①目赤痛癢、眼瞼瞤動、目翳等目疾;②口眼斜、面痛、而肌痙攣等面部病證;③頭痛,眩暈;④膽道蛔蟲症。

3.地倉(ST 4)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約0.4寸(指寸)。

【主治】口、流涎、面痛等局部病證。

4.頰車(ST 6)

【定位】在面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中指),閉口咬緊牙時

咬肌隆起,放鬆時按之凹陷處。

【主治】齒痛、牙關不利、頰腫、口角斜等局部病證。

5.下關(ST 7)

【定位】在面部,顴弓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凹陷中

【主治】①牙關不利、面痛、齒痛、口眼斜等面口病證;②耳聾、耳鳴、聤耳等耳疾。

6.頭維(ST 8)

【定位】在頭部,當額角髮際直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頭痛、眩暈、目痛、迎風流淚等頭目病證。

7.人迎(助理不涉及)(ST 9)

【定位】在頸部,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主治】①癭氣、咽喉腫痛、瘰癧等頸部病證;②高血壓;③氣喘。

8.梁門(助理不涉及)(ST 21)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納少、胃痛、嘔吐、腹脹等胃疾。

9.天樞(ST 25) 大腸之募穴

【定位】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①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病證;②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10.歸來(助理不涉及)(ST 29)

【定位】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①小腹痛,疝氣;②月經不調、帶下、陰挺、閉經等婦科病證。

11.梁丘(助理不涉及)(ST 34) 郄穴

【定位】在股前區。髕底上2寸,股外側肌與股直肌肌腱之間(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

【主治】①膝腫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證;②急性胃痛;③乳癰、乳痛等乳疾。

12.足三里(ST 36) 合穴,胃之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主治】①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②下肢痿痺;③心悸、眩暈、癲狂等神志病;④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⑤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13.上巨虛(ST 37) 大腸之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6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主治】①腸鳴、腹痛、腹瀉、便秘、腸癰等胃腸病證;②下肢痿痺。

14.下巨虛(助理不涉及)(ST 39) 小腸之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9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主治】①腹瀉、痢疾、小腹痛等胃腸病證;②下肢痿痺;③乳癰。

15.條口(助理不涉及)(ST 38)

【定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主治】①下肢痿痺,轉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16.豐隆(ST 40) 絡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外緣;條口旁開1寸

【主治】①頭痛,眩暈,癲狂;②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③下肢痿痺;④腹脹,便秘。

17.解溪(助理不涉及)(ST 41) 經穴

【定位】在踝區,踝關節前面中央凹陷中

,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①下肢痿痺、踝關節病、足下垂等下肢、踝關節疾患;②頭痛,眩暈,癲狂;③腹脹,便秘。

18.內庭(ST 44) 滎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鼻衄等五官熱性病證;②熱病;③胃病吐酸、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胃病證;④足背腫痛,蹠趾關節痛。

19.厲兌(助理不涉及)(ST 45) 井穴

【定位】在足趾,第2趾末節外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指寸)。

【主治】①鼻衄、齒痛、咽喉腫痛等實熱性五官病證;②熱病;③多夢、癲狂等神志病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