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北京的哪些地名是連皇帝都改不了的?

vera0704


古代皇帝都十分講究且“迷信”。為了自己名號的神聖和自尊,會將很多地方改名。像廣安門在明代被改為廣寧門,到了清代為了避諱道光帝的諡號又被改為廣安門。不過老北京有一些地方的名字是連皇帝也改不了的。

頤和園附近有一個叫龍背村的地方。當時頤和園建好後,乾隆皇帝出宮微服私訪時曾來到這裡。有一次,他走到村口時,發現村口前立的石碑上寫著“龍背村”三個大字。“隆”和“龍”同音,算是犯了乾隆皇帝的忌諱,而更是讓乾隆皇帝生氣的是,“龍背”二字好像寓意著乾隆皇帝來到這裡要走背字。於是,便下了一道聖旨,將“龍背村”改為“百福村”。不過當地老百姓並不買皇帝的帳,依然稱自己的村落為龍背村。

在朝陽區有個叫龍道村的地方。據說,這裡曾經來過一條龍,並在村子由東向西的路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龍道”。從此以後,村子每年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活在這裡的人為了紀念這條龍,便將村子命名為龍道村。相傳,唐太宗李世民遠征高麗時路過此地,得知這個村子叫龍道村後,生怕這裡再降臨一位“真龍天子”與自己爭奪天下,便下旨將龍道村改名為“龍到村”,寓意自己才是真正的真龍天子,真龍已經來過這裡,其他的神龍就不必再來了。雖然聖旨已下,村裡的人們雖說不敢抗旨,但最終也沒有將名字改了,直到現在這個地方仍叫龍道村。

歷代皇帝為了避諱字號,都執意將一些地方改名,但往往是皇帝的一廂情願罷了。


京蜜


瞭解一點歷史文化

據我們所知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有歷史記載他是在明朝朱棣年間才開始大發展大擴建的,當時也是召開了很多次會議才決定的,最後還是劉伯溫和另外一個軍師領命開始設計的,有說法北京城設計的是個哪吒的三頭六臂呢。

我們都知道我們在古代時候信迷信很多故事和說法都是沒法考證的有的是傳說,有的是道聽途說有的就是記錄了一點點,但是真實的事情只有那個年代才知道的。

據整理瞭解

傳說龍道村

北京朝陽有一個龍道村當時是李世民時期,相傳,唐太宗李世民來到了這裡一看是龍道村心裡想我是真龍天子就我來了就可以了,怎麼難道還有人來跟我搶江山嗎?所以就給改了龍到村。但是現在好像大家一直都是用這個龍道村的沒有改變的。

傳說龍背村

這是傳說是在乾隆年間的,有一次乾隆到這裡去玩,看見了這個村叫龍背村,心裡想和自己的隆字是一個音,這不是讓我走背字嘛,所以就改了一個百福村,他走了以後大家還是用龍背村沒有改變的。


其實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故事終究是故事,傳說終究是傳說,有考證,有 資料有證據才是最真實的。

謝謝您的關注我們一起學習文化,開啟智慧的大門。


兵傳媒


老北京作為明清兩朝的國度,有許多地名都跟皇帝有不少關聯,特別是這些皇帝們比較避諱,遇到一些自己感覺不好的地名,總要改一改,但然並卵用,有一些地名甚至連皇帝也改不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朱棣改“沙河”為“金河”,沙河位於現在的昌平區,是北京的一條重要河流,話說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不久,便在昌平北面的天壽山下興建皇陵。一天他在幾位大臣的陪同下前往長陵察看,走到一條大河邊上時,他停了下來=來,問打魚的老頭:“這河叫什麼名字呀?”那打魚的人說道:“叫沙河。”永樂皇帝一聽就馬上變臉了:“什麼?叫沙(殺)河?不行,從今天就改了,叫‘金河’”。永樂皇帝為什麼不許再叫沙(殺)河?因為他叫朱棣,朱(豬)就怕殺(沙)了。老百姓們早已經叫慣了,才不買賬的,我行我素,依然把這條河叫“沙河”,以至於到現在人們很少知道它另有一個叫“金河”的名字。

慈禧改“六郎莊”為“吉祥莊”六郎莊位於頤和園東南側,最早叫牛欄莊,相傳北宋時楊六郎與遼兵交戰受傷,曾在此村養傷,於是人們仰慕他的英名,又把村子叫成了“六郎莊”。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當政以後,經常到頤和園裡遊玩。有一天她乘龍舟經過繡漪橋時,看見了六郎莊,便問隨行的太監那村子叫什麼名字,隨行太監告訴她叫六郎莊。慈禧聽了心裡就一激靈,她誤以為是“六狼莊”了,於是暗暗私謀:我是乙未年生人,屬羊的,那狼可是以羊為食,自己去頤和園常從這裡經過,總是遇見“狼”,狼與羊相剋,必是羊先亡呀!實在是不吉利。於是立即傳旨:將“六郎莊”改為“吉祥莊”。慈禧的旨意傳到六郎莊,村裡的人都說我們這村子叫了幾百年了,她的一句話就改了,我們才不聽她的呢,仍是叫六郎莊。不久這事兒傳到慈禧的耳朵裡,她被氣得差點兒昏過去,可又沒有什麼辦法,從此再也不敢從六郎莊附近經過了。

以上這些地名的趣聞,均無考證,多為民間傳聞,但卻反映出統治者的惟我獨尊,無理而霸道,但老百姓們並不買賬,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封建帝王的不滿和反抗。各位,還知道什麼有趣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


密探零零發


北新橋的名字不能改


用戶59201381677


明清時期最典型的為了避皇帝名諱而改地名的例子,就是老北京城的外城的西門,原名“廣寧門”。清朝嘉慶二十五年,仁宗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皇次子智親王愛新覺羅·綿寧即位,是為道光皇帝。為了避綿寧的名諱,清政府下令把“廣寧門”改成了“廣安門”。


小喵的老貓1979


請問那個皇上不敢改?皇上的天下!皇上不敢改什麼?那是他不想改。若是皇上有令,誰敢抗旨?哈!哈!哈……說成繞口令了。北京(北平)這個帝都前後就改了好幾次。難道真有皇上不敢改的嗎?


用戶624410544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