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沈阳市政府迁到浑南,那边现在发展的如何,有希望成为沈阳新中心吗?

一诚不染


浑南区正在打造“沈阳市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新展区”,这个“新展区”的规划范围是以大学科技城为核心,也就是覆盖了新市政府。

首先解释一下这个“新展区”是怎么来的。今年,沈阳市委提出了一个沈阳市的建设目标,也就是要把沈阳市打造成为“四个中心”。具体来说,就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这“四个中心”的目标是很高远的,而其中的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的“展示区”就落在浑南的大学科技城。也就是说,浑南的这块“新展区”从展位上必须是标杆、样板和示范。


既然是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相关的配套肯定不能少了。所以说按照规划,这块“新展区”必须是基础设施最完善,高新产业资源最集聚的地区。区域内计划新增高中3所,国际学校一所,共形成初中8所,小学14所,幼儿园58所;规划新增商务中心1处、商业中心1处、生活邻里中心5处、产业服务中心4处;社区级规划商业内街共95处;引进建设医院12座、区级卫生设施8处、卫生服务站16处、区级养老院2所,居住区养老机构29家,实现医疗、养老设施100%全覆盖。


近期,这个片区也有一批配套项目开工。比如万达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了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国际影城等等,规模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是数一数二。另外还有月星的环球港项目,包括建设街天桥、炫影摩天轮、地下时光隧道及英伦观光火车等。此外已经落地的还有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也是沈阳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沈阳市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浑南新展区目前共有投资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731.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4.3亿元。


辽沈晚报


我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07年长白岛只有一个万科城和一个格林生活坊,周围都是成片的破厂子、苞米地和小平房,其他项目都没有,连路都破,公交就两个,均价3900我在格林生活坊买了一套房。


当时刚毕业父母拿的钱,做了俩月父母工作,才同意在那个他们当时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地方买房子。七八年后,长白有了南昌中学、南京二校这些名校,有了大润发,有了长白公园。

15年看中了浑南新市政府周边,高质量的马路铺设,占着沈阳中轴线的中央公园,先于楼盘居民提前铺设的宽大地下管网,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示沈阳市政府对这块未来作为沈阳新市中心地块的投入和决心,最后抛开当时沈阳糟糕的GDP,本着对沈阳的热爱和信心,我又在16年以4980一平的价格,在新市政府旁边买了一套。


站在全国角度看,沈阳的房地产泡沫相对较少,像西安这种收入也没比沈阳高多少的城市,房价三五万都有,很多贫困县人均收入两三千,房价都能一两万,就拿最近的兄弟城市大连比,沈阳房价和收入的对比也算平易近人了。

这有一部分要归功于沈阳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三省连接中原的要道上,再加上一马平川可以轻松扩张五六倍的平原地形,简单一句话“地多随便盖”!这一条就很好的压制了房价,没让沈阳房价泡沫过大,沈阳同胞应该庆幸我们没生在重庆,炸山盖楼成本都不会低了。


07年在沈阳要选一片最有发展的土地我选长白,因为长白从东陵区划给了和平区,作为原来沈阳各区的老大哥,和平区只有这一块新地,和平区政府发布的长白岛规划,也表明了和平对长白未来的野心和投入,结果和平区政府确实没让人失望。

现在要问我全沈阳最看好哪块地,我选浑南新市政周围,在这我看到了沈阳新崛起最有钱的浑南区政府和沈阳市政府的野心和投入。等自贸区完善;万达等商场进入;等南北快速干道以及二环南移工程修建;等2号4号8号地铁铺设;等中小学名校落户;等鲁美、沈音、东大等著名或不著名的院校安家,那新市政府旁就是必然一定是未来沈阳的新中心,而沈阳也会因为地理、环境、底蕴居于东北三省的中心。


古人讲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讲大了可能太虚,简单点就是开上车,市内五区、于洪、沈北东陵、浑南走一圈,看看马路铺设的好坏,以及路边种的树木名贵程度,尤其是大雨天气城市各地方路边的积水情况,就可见一点沈阳市政府把钱花在哪些地块了。

砸了大钱修建的地块,市政府又亲自搬迁过去,这里未来还能差了?当然浑南新市政府想成为沈阳的新中心,这还需要时间,只要地铁、名校、商场的跟进带来了足够的人气才行,五年内沈阳新市政府还不会是沈阳的中心,不过早晚都会是。
再说点大白话,市内五区多数是六七层的老楼,地底下管网这家铺那家改的复杂难理清,在市内五区想扒一块地盖点什么,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都太大了。这年头政府也不能强拆,遇到点钉子户多耽误事,浑南大片已经收在市政府手中的土地,那是想怎么建设就怎么建设。


浮华流年说事


这是一道不算太难的问题:以新市府为核心的浑南一定会成为沈阳的新中心!然而,中心不等于唯一,多个中心也会有着大小之分。

首先,沈阳核心城区(老市府、中街)为圆心的沈阳城,已有上千年历史,市内五区人口稠密,配套极其完善。老中心并不会被新中心替代。

第二,新市府南移,势必要备建各类配套。从全运村一带的城区格局、马路建制,均可明显窥出大新城端倪。但新城开发需要周期,浦东新区92年设立,到豪宅汤臣一品的竣工,浦东整整走了17年,而浦东是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发展速度自难望其项背。即便如此,上海的最强中心依然在浦西人民广场、在淮海路、在徐家汇。

第三,沈阳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东北唯一特大城市,为了承载一千多万的常住人口(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820万左右),势必要再造几个中心才行。如同武汉、成都的多中心格局,沈阳也需在市府-中街、太原街、铁西广场、三好街几个相邻不算太远但又绝对核心的中心区外,再造一个或几个中心。

最后,浑南居民不必着急,沈阳底子厚,只要政府不贪钱肯投钱,浑南很快即可羽翼丰满。内五区的居民也不必担忧,若想与老城区平起平坐、让人口成规模的南迁浑河南岸,至少有待15-20年的观察😉


mhel


经常去省图,新市府就在附近,以一个普通市民的平常眼光谈谈自己的看法。


浑南的路规划的很好,宽阔而整洁,没有市区内的车水马龙,不存在拥堵,绿化也不错,净又静。浑南的建筑也很有特色,省博,省图,科技馆,大学科技园,面积大,设施新,环境好,还是静。浑南的公共交通,轻轨正运行,规划中的地铁通过,公交较少,离机场很近,飞机出行很便捷,但毕竟不是主流。浑南的住宅,围绕市府的建成和在建住宅很多,但是除去回迁楼的入住率较高,其他的大多空置,因为在夜晚经过,商品房的灯光了了。新市府周边的房价,因为高铁南站的开通,自贸区概念,房价已经有了百分之四十的上涨。


发展一定会,也许十年,但是浑南一定会是未来沈阳的璀璨明珠。


孩子给我讲道理


沈阳的浑南新区,发展了,将近二十年了现在?也就是靠近浑河两岸的地方还算行吧。一座城市的中心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沈阳市传统的中心在中街地区的方城里,但是,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立起来,沈阳城的中心西移了,建立起以商阜地为中心的沈阳站附近的商业街和中心。后来,又以辽宁省政府在北陵附近,建立起很多比较好的学校,于是,中心又被拉回到了老市政府的附近。现在沈阳市的地理上的中心,就在市府广场附近。现在的沈阳城商业上的中心?有好几处呢,铁西广场附近,北行附近,沈阳站附近,和方城里的中街附近等等,这是几十年才形成的格局很难轻易的改变。市政府的南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态势?现在,还真不好作出判断。毕竟只是沈阳市的市政府,影响力还要打个问号?毕竟老城区里的生活配套和为市民服务的行业,太多了而且交通的便捷性?毕竟浑南新区尤其是新市政府那,交通问题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沈阳市又是个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占据了市民的主体,上下班的便利性?就会是个很大的问题!还有小孩子学校?医疗资源的便利?这些问题全靠私家车解决?那样的话?沈阳城离限号也就不远了!再说了老城区的人口怎么办?毕竟这些人才是沈阳城的主体力量。


爱看爱思考



题主所提问题很大,涉猎的是一个宏观经济的范畴,涉及的是城市区域空间布局及战略架构的大概念。沈阳市政府迁到浑南后,浑南新区的情况照比以前有所改善与发展,但距离适合人居的条件还有待于陆续完善之中。如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浑南新区全面提升人气,预计应在5-10年之间。

假设5-10年后,浑南新区人气全面提升后,浑南有希望成为沈阳新中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

沈阳市政府南迁,是想让浑河变成内河。截至2017年年末,这个战略设想已初步形成,十余座桥梁通南北,一条玉带贯东西,沈阳的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即便如此,为什么说,浑南依然没有希望成为沈阳的新中心呢?


首先,从城市人口规模的分布上看就不具备。截至2016年底的官方人口数据,沈阳城市人口730万。其中市区人口530万,市中心五区人口265万(涵盖皇姑北延、铁西西延、大东北延、沈河东延人口),纯正的浑南人口是30万,如果将浑河南岸人口都加一起,即苏家屯全部及东陵一部也刚刚100万多一点,未来五年后,浑南再继续增加人口,总量也不会超过150万。所以,从人口的权重比上,就不足以成为沈阳的新中心。

国内类似情形的上海,基本也是如此。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在世界上颇富名气,仅世界五百强及跨国公司有230多家。但那又能怎样?上海的市中心地区基本还是以人民广场为主的内环线以内。我是沈阳人,我不应该说的话是,沈阳浑南新区永远不会达到上海浦东新区规模的。


其次,从特大城市的战略布局上看,也不可能将浑南新区设定为沈阳市中心。沈阳平均海拔41-45米,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市中心的平均海拔38-45米,浑南平均海拔要低于浑河北岸的老城区。从军事上讲,在低洼处设局为大忌。再从浑河两岸大堤防洪能力上解读,北岸大堤一直为防百年不遇之洪水,浑南以前是50年标准,即便现在市区段大堤有所增强,也很难确保百年不遇洪水来临之际的浑南安全。1998年东北全境的暴雨,大伙房水库开闸泄洪的情形,浑南遭受怎样滔天大水,老浑南人应该不会轻易忘记。可以断言:沈阳一旦再次遭遇大水漫灌,必保的还是浑河北岸,人口的权重比在这,600万比不足200万,孰重孰轻?

总体而言,沈阳市中心基本还是以太原街、故宫、中街、老市府广场划线的内环线以里的区域,正常情形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应该无法撼动。


静静的云裳


不可能,为什么?人从那来?城市中心不是有机关政府就成为中心了,沈阳城市人口就这么多七八百万人,其基本就在浑河北老城区住,浑南要成为新中心是把老城区的人动迁过去?不大可能。靠外来人口填?东北现在吸引力不大。地方建了,没有人也是空虚的。不要说上海浦东是怎么发展的,你有上海的吸引力吗?


袁丁视野


说到浑南可以说真是看着它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老沈阳人都知道浑南过去就是耕地。主要以农户为主。当年沈阳发大水也是主要的泄洪口。13年全运会,我在全运村住过媒体村和裁判官员村。当时除了全运村基本马路上没有人。即使全运村出口对面也是大荒地,汽车随便停。莫子山公园只有全运村的人去玩。基础设施尽管规划建设的不错,但路上很少看到行人。即使奥体东的陆总分院附近,当时规划的停车位也没有车停。可见当时浑南的发展并不太顺利。但从15年开始浑南变化非常显著,莫子山公园有了人气。奥体东渐渐找不到停车位。过去的归属浑南的长白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富人区。

另外就是一河两岸的提出,自贸区的设定,大二环的难移,这些政策的落地无疑都是浑南发展的激活剂。未来浑南一定会成为它所被定义的沈阳的中心。


鸡蛋碰石头剪刀布


浑南要发展,不是看省政府或者市政府在哪里,而且要看有多少个优秀的企业愿意在那里,这些企业会承载多少社会人员就业,以及企业的薪酬情况。正如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样,政府的职能会不断的弱化,而企业的职能会成为主流。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如果它不再启动印钞机,我想持续投资的动力会不断弱化,而那时如果没有优秀的企业资金去填补,那就是拿钱打水漂,最终只造了一座死城。


coolermusic


其实我听说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卖房!政府南迁,周边的住宅就有了宣传的噱头,当然,那些空地也好出售,加上新南站盖在半个苏家屯的位置,更加表明了市政府的目的,当然这不是唯一目的,还有的目的就是继续摊大饼,在新市府周围建立又一个中心,从而连接苏家屯,这个时候,沈阳基本就是四个大中心,沈阳站,中街,五里河奥体,新市府。胃口大着呢。就浑南现在而言,奥体周围还算有人气,虽然住宅很多,但是过了奥体商圈入住率很低,要等到新市府周围都成规模,至少还得十几年,我是这么认为的。奥体周围能繁华起来,起码也得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