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傳說古代印第安人居住地是“黃金國”的中心,據說是現在的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附近的瓜達維塔湖。人們將新酋長全身塗上樹脂,再噴上金粉。活像“金人”的部落首領,渾身閃爍著耀眼的金光,乘木伐到達湖心。他用湖水洗去身上的金粉和樹脂,這時聚集在湖邊的部落民眾就把帶來的金器和寶石投進湖裡,作為對神的奉獻。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1982年6月5日,在北京曾舉辦過哥倫比亞古代金飾展覽,讓我國觀眾有機會親眼看到了古代“黃金國”的瑰寶,欣賞哥倫比亞古代印第安人精湛的金器手工藝和發達的文化。

佩戴金飾在哥倫比亞古代印第安人中十分流行,數量的多少象徵著社會地位的高低,有些金飾只有部落首領才能戴。

古代金飾製作精細,種類繁多,其中有大小不等的金絲或金片做成的扇形、月牙形耳墜和別具一格的鼻墜、唇飾。有由幾十節人形或牛角形小金器組成的項鍊,精巧的蛇形飾針、金簪等等。

古代的印第安人在部落的寺廟裡設有專門放祭品的容器,絕大部分祭品是金俑、金獸等黃金手工藝品。容器盛滿以後,連祭品一起由祭司埋在秘密的地方。這些金器的製作形象逼真,玲瓏剔透,充分顯示了古代印第安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哥倫比亞發現的最古老的金器製作於公元前50年,大部分金器是公元2世紀到16世紀之間生產的。但是長期以來,無數貴重的金器被盜走,文物嚴重散失。

1923年哥倫比亞共和國銀行建立後,在發現金器的地方設立收購站,管理金器在國內外的交易活動。後來建立了黃金博物館,現收藏有2.6萬件金器,成為世界上存有金器件數最多的國家,黃金成品總重量也是世界第一。

哥倫比亞天然金塊非常多,但最大金塊是1983年,一個巴西的挖金人在亞馬遜大森林裡的佩拉達山金礦發現的,它的重量是六十二點三公斤。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金塊不在盛產黃金的“黃金國”,而是在巴西。

世界上最大的金庫,在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它保管著世界上大約三分之一的官方黃金儲備,總額近兩萬噸,總價值在三千億美元。

金庫設在離地面80公尺的地下室裡,唯一入口處有一道精心設計的“機關門”,由多路電腦控制的開關門操縱。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金庫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分隔成122間密室,基本上是一個國家的黃金存放在一個密室裡。

負責具體保管工作的是一個保管小組,它由這家銀行的三個部門的三名代表組成。黃金的搬進搬出,這三個人都必須在場。銀行還有一支龐大的警衛部隊,並配備了當今最先進的監控系統和武器裝備。

當鑑定黃金成色時,也就是看純金量在金品總重量所佔的百分比數,“K”成為了黃金製品的純度單位。含金量4.15%為1K,24K金為99.6%的含金量,沒有100%的足金。

現在人們的黃金飾品基本上是戒指、項鍊、耳環、鎖片等。有專門鑑定部門檢測出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如,標註22K的飾品,它的含金量是91.3%;20K的是83%;18K的是74.7%;14K的是58.1%;12K的是49.8%;10K的是41.5%。含金量以外的金屬是銀和銅。

過去老百姓是憑傳統經驗來看成色的。有“七青、八黃、九五赤”的說法,即含金為700‰至800‰的呈青黃色;佔800‰至900‰的顯淡黃色;950‰以上的黃赤色。因上面伴有紫色光澤,有人又稱之為紫金。如把飾金擲向桌面,含金成分越高,就越不會劇烈跳動,並且有聲無韻,反之,會跳動劇烈,有聲有韻。同時,含金量高的飾金,柔軟而有韌性,低的則堅硬且易折斷。

國際上以聯邦德國法蘭克福德右薩公司生產的測定黃金真偽和純度儀器為標準儀器,並獲得世界組織頒發的權威證書。這就使其它國家生產的測金儀器沒有了權威性。

到目前為止,陸地儲有黃金最多的地方是哥倫比亞。然而,佔地球總面積71%的海洋,才是含有大量黃金的地方。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海洋裡黃金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除海洋地層蘊藏著大量天然金砂外,各大湖的河流裡衝進的含金礦砂也不少。僅以我國黑龍江為例,每年流進韃靼海峽的黃金就達8噸以上。其次,每年掉進海里的宇宙隕石約有3500多噸,普通隕石每噸含金10克,一年達18公斤。歷經幾百萬年,海中隕石黃金少說有幾萬噸。此外,溶解於海水中的黃金,每噸水達0.01至0.4毫克,全世界海水中含的黃金就達5500萬噸。因此,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南海,絕不能丟掉一寸。

世界黃金年產量從1985年的4860萬盎司,增加到現在的8960萬盎司。根據2015年的數據統計,黃金首飾的用金量713噸,佔製造業用金總量的72%以上。用於電子工業的黃金307噸,用於鑄幣430噸,其它110噸。大約有1000噸以上黃金在私人手中收藏。

從近二十年統計情況看,世界上黃金最大的買主是日本,共釆購800噸,是世界黃金平均年產量的一半。

由於近些年美元長期疲軟,使黃金成為投資者的收購首選。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我國早期黃金並不缺乏,只是在共和國成立前的1948年12月2日,被國民黨把原中央銀行的庫存黃金全部運往了臺灣,純金總量為2577358.99市兩。1949年5月15日,又將上海銀行171141.953兩黃金運往臺灣。因此,按照臺灣地域面積和人口來計算的話,臺灣是世界上人均擁有黃金最多的地區,也是每平方公里含有黃金最多的地區。

一提到黃金,人們立刻想到的是金燦爛的首飾,明晃晃的獎盃。其實,黃金的用途遠遠不止這些,從阿波羅登月艙到我們穿的紡織品中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

黃金在輕紡和化工工業中用途較多。我們通常看到的金色絲線,就是把扁平的鍍金絲紡在棉線和絲線上,可用於服裝的修飾。如加入鉑和銠製成的金基合金,能變得“刀槍不入”。酸和鹼都難以把它腐蝕,用作纖維生產中噴絲頭,真是再好不過。

金合金還可用於化工設備的安全隔膜,如芳香族香料工業的液氨貯罐就是用金合金製成的。金子還可以為陶瓷和玻璃工業增添異彩。陶瓷的紅、紫釉底色就是加進了三氧化金得到的,如想改變色調,還可加些其它化合物,得到從黑紫色到美麗的玫瑰紅的釉底色。要想讓陶瓷和玻璃製品金光閃閃,這也不難,把含有一定比例銠的配製溶於硫化松節油中,塗在煅燒前的陶瓷和玻璃表面即可。把一份金融於五萬份熔融玻璃加到十萬份,就成了淡紅色的紅寶石玻璃,這種紅寶石可做汽車指示燈和 其它著色玻璃。當然,用它做首飾也很漂亮。

普及一下黃金方面的知識


金還可用於紅外錢輻射加熱和乾燥設備的紅外線輻射器上,這種沒備節省能源,廣泛用於紡織、造紙、印刷、塑料、壓層玻璃、醫藥處理和食物等的乾燥。在航空和宇航工業,金和它的合金可用作對焊縫強度和抗氧化性能要求很高的耐熱合金金件的焊料。阿波羅登月艙的不鏽鋼蓋,就是用百分之八十黃金和百分之十八的焊料焊接成的。人造衛星的一些零件和金屬帽是鍍金的,可耐高溫、抗氧化和腐蝕。噴氣發動機的隔熱屏,是用有機溶劑中金的化合物和少量易氧化的金屬鉍和釩組成的製劑噴鍍的,這種被稱為“液光金”的配製劑也用在制動降落傘外殼和導彈防爆屏上。純金包的尼龍用在宇宙飛船的推進器、無線電裝置和導航系統的高能宇宙輻射的保護屏上。硅太陽能電池中也需要黃金。另外,黃金還被用於電氣和電子儀器生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