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連載張召忠的專著《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低強度衝突的理論探索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轉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放棄全面戰爭樣式。戰後初期,美軍先後發動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總共持續了近17年時間,均以失敗而告結束,之後美軍休養生息十幾年,再也不敢輕易捲入這樣的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先後持續10年,重蹈美軍覆轍。兩伊交戰8年,結果也是兩敗俱傷。慘烈的戰爭實踐說明,全面戰爭的結果將是全面失敗,無論是超級大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概莫能外。因此,這樣的戰爭樣式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就基本被放棄。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蘇聯雌鹿直升機於阿富汗戰鬥


二是放棄核大戰樣式。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以美蘇為首的兩個核大國就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核競賽。核大國之間的核威懾、核遏制、核壟斷與日俱增,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發展到極致,核大戰一度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蘇著手進行核裁軍談判,隨之倡導進行核軍備控制,並提出核冬天的理論,逐漸認識到核大戰在消滅別人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掘墓。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核大戰的威脅基本上不再成為實戰威脅,只是作為一種威懾手段存在。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1953年結果-節孔行動中M65 280mm

加農炮試射的

W9型15KT小型核子炮彈


三是尋找新的戰爭樣式。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那麼什麼樣的戰爭才比較適合作為國家政治鬥爭的暴力工具呢?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了低於門檻的戰爭、低強度衝突、常規戰爭和高技術局部戰爭等一系列創新的戰爭理論。


美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這樣一些戰爭理論,顯然是接受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教訓,同時也儘可能消除蘇聯的懷疑,避免蘇軍的武裝干涉,防止引發核大戰。


所謂“低於門檻的戰爭”是指常規外交行動失敗和宣佈戰爭開始之間這個階段的戰爭,主要表現為維持和平行動、非戰爭軍事行動、在聚集區的軍事行動等。這種新型的軍事行動要求人員傷亡要小,對敵方人員傷亡和附帶破壞要小,任務目標是政治性的,如恢復民主和秩序、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和減輕威脅,這與打敗敵人、征服領土和掠奪資源等傳統的軍事行動目標顯然有很大的區別。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在索馬里摩加迪沙的

一個居民區進行勘測

作為“恢復希望行動”的一部分(1992年)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軍在波黑、柬埔寨、索馬里、孟加拉等遂行了多次類似的軍事行動。很快,美軍認識到,作為一支超級大國的軍隊,不應把目標確定在執行這樣一些非正規軍事行動上,這不是正規軍的任務,正規軍應打贏正規的軍事行動,如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等。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又提出關於武裝衝突的一些理論,把戰爭界定為衝突,而衝突按照強度不同又劃分為高強度、中強度和低強度三種類型。

低強度衝突的作戰實踐

1983年10月,美國海軍出動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第82空降師等精銳部隊,對加勒比海小國格林納達開始了代號為“暴怒行動”的武裝入侵先在格島周圍建立了50海里的海空封鎖區,切斷了該島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繼而採用兩棲登陸和垂直空降相結合的戰術,以陸戰隊為先導,搶佔了機場和首都;之後,開始在島上搜捕格軍政人員,一週內結束戰爭,成立親美政權,轉入平時狀態。


戰爭中,美軍亡18人,傷91人,損失直升機10餘架,耗資1.3億美元。美軍入侵格林納達是低強度衝突理論的具體實踐,這樣的戰爭樣式為美軍思考新時期戰爭樣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鑑。美軍認為,這樣的戰爭耗資小,傷亡少,時間短,目標明確,速戰速決,進得去,出得來,能夠有效控制,國際影響也不大,蘇聯介入的可能性也很小。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美國傘兵空降在格林納達島


1986年3月,美軍出動3個航母戰鬥群共38艘作戰艦艇、240架作戰飛機,以海上軍事演習為名,對利比亞發動了代號為“草原烈火”的軍事行動,對利比亞空中、海上和沿岸軍事目標進行了攻擊,擊沉和重創利4艘導彈艇,摧毀一個薩姆—5地空導彈陣地。4月,美國又發動了代號為“黃金峽谷”的軍事行動。美國襲擊利比亞作戰行動主要創新了這樣幾個作戰樣式:


一是海、空軍聯合作戰。當時,美軍聯合作戰理論尚未成形,跨軍種之間的聯合正在嘗試,比如空軍和陸軍的“空地一體戰”理論等。由於海軍擁有足夠的航空母艦艦載機,所以與空軍聯合作戰的必要性不大,所以此前沒有進行過嘗試。


在“黃金峽谷”行動中,美海、空軍成功進行了首次聯合作戰。這次聯合作戰的難點有三個:一個難點是美國動用的51架駐英空軍飛機先後從4個不同的空軍基地起飛,按照約定時間到指定空域集結,確保精確和及時;第二個難點是集結完畢後,從英國經直布羅陀海峽向西地中海空域飛行,在5188公里的航程中進行空中加油,之後部分支援飛機返航。


第三個難點是飛抵航空母艦上空之後,與數十架空中待命的海軍艦載機進行編波,分4個波次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和班加西進行“外科手術式”襲擊。任務完成後,安全撤離,返回基地。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一架美國空軍 第48戰術戰鬥機中隊 的F-111 F戰鬥機

起飛執行對利比亞的空襲任務

(來源:U.S. DefenseImagery)


二是委託式指揮。當時,美軍在縱向指揮上已經實現了C3I指揮控制系統,但海軍和空軍之間還沒有建立起信息化的橫向聯繫,所以委託式指揮有一定難度。美軍的具體做法是:首先,總統、國防部和參聯會只實施戰略決策但不實施戰略指揮。


統帥部只負責批准“黃金峽谷”的作戰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連一次電話都沒有打過,堅持不指揮、不詢問、不干涉,全權委託戰區指揮官進行作戰指揮;其次,戰區指揮官只負責戰役籌劃,具體作戰協調由編隊指揮員負責。


第六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是作戰行動總指揮,他和他的參謀機構主要是負責作戰任務的區分、空襲目標的選擇、作戰指揮的協同,具體作戰事宜由編隊指揮員自行協調。由於空軍飛機遠程奔襲作戰,加之戰爭持續時間非常短,為保密起見,編隊指揮官與戰區指揮官之間基本沒有進行聯絡,各自按照戰前既定任務有條不紊地進行。


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三是大規模電子戰。此前,美軍從未進行過大規模電子戰,這次作戰行動中不僅創新了奪取制電磁權的理論,而且在電子戰的戰法上也有很多創新。美軍戰役級電子戰的特點是:首先,實施電子偵察,掌握對方電磁特性,摸清對方的電磁頻譜,以便對症下藥,準確攻擊;其次,實施電子壓制,迷茫對方防空雷達。


美軍以17架專用電子戰飛機進行強電磁干擾,使其指揮控制系統癱瘓、雷達迷茫;第三,發射反輻射導彈,摧毀對方地面雷達站;最後,遂行電子護航,實施自衛干擾。


四是外科手術式打擊。“外科手術式打擊”是美國襲擊利比亞作戰行動中首創的一種作戰樣式,其基本思路是在壓制、癱瘓對方的情況,進行選擇性、隨意性空中打擊。當時,美國海軍的電子干擾能力很強,但所有飛機不具備精確對地打擊能力,所以海、空軍聯合作戰之後,得到了相互彌補。


作戰中,海軍艦載機主要使用反輻射導彈對地面雷達和電磁輻射源進行硬摧毀,空軍飛機則負責投放激光制導炸彈,然後海軍艦載攻擊機再投放常規炸彈擴大戰果。戰鬥總共持續了11分鐘,美軍發射了30多枚哈姆導彈,投放了100多噸炸彈,對利比亞的軍事指揮系統、重點軍事設施和訓練基地等進行了轟炸。


——本文摘自《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第二篇 信息化戰爭的演變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次印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