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理解丑书名家王镛说的: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

惊龙轩


我很赞同王镛老师的观点。他是从书法美学角度谈这个问题的,说的很在行在理,并不是贬低欧阳询写的楷书、行书字体不好,而是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评价欧阳询书写技艺水平的,很多人完全领会错了!我想,他不是说欧楷不好,意思是它不适应艺术创作所需,想提升书法技艺水平,必须另寻他路,比如,练魏碑或其他朝代的楷书、隶书……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从小学书法,至今已经有五十年,最初起步入门的时候,练的就是欧体《九成宫》,而且在多年从事书法教学过程中,也教授学生练习欧楷,可以说,对欧楷笔法、字法特点还是比较熟悉的。

欧楷《九成宫》字体个性过于突出,加之是刀刻出来的碑文字,没有半点可发挥的余地,写慢了笔画软弱无力,神采不足,写快了字体变形,味道不对,火候非常难把握,原因是兼容性不好,艺术含量低。对于初学者来说,欧楷是不可触摸的网。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技法这东西,是撒不了谎的,对错自有评价标准。

很多人没有正确理解王镛的说法,甚至歪曲了他的本意,大发厥词,往他头上泼脏水,骂他是丑书盟主……其实,这些人很幼稚,自以为懂书法,实际上根本不懂,误以为写规规矩矩的毛笔字即是书法。

写字和书法不一样。当今书法界,这种用看写规矩字的眼光和低级的审美观念评判书法美丑的人确实很多,殊不知,与王镛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对话,纯粹是以卵击石,只能说他们孤陋寡闻,对书法美学和字外功一窍不通……

▲图为本人习作——创新试验品

我觉得,王镛说“欧体古板至极”,确有一定道理的。众所周知,欧楷的代表作《九成宫》,是当今书法圈里很多人推崇和追模的范本。在大众眼中,欧阳询的楷体字实在是太美了,实际上是过于规矩了。绝大多数人在“写好规范字”的概念下,误以为写得方方正正、工工整整像印刷体似的,漂亮就是好字。欧楷《九成宫》恰好迎合了不懂书法这些人的审美心理。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九成宫》为什么那么工整规矩? 主要原因它是一块记事碑,历史背景与特殊条件要求,字体不能太随意。这在书法章式构成要素上,叫字体必须与文字内容相符。又由于它是刀刻的工艺字,笔画和线条质感肯定与书丹效果有区别,尤其初学者临摹时,在笔法运用上难免会误读曲解,导致把字写得要么很死板,要么很媚气。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为什么当今书法界学欧楷的人很多,99%都写不出峻峭险绝、隽美劲健,表现不出原滋原味? 就是因为《九成宫》的字体固有美术字特质,艺术性元素十分欠缺。难道不是吗?试看那些沉迷于欧楷的,是不是都写成了算盘子僵尸字? 而且写不好行书?

正是《九成宫》字法太个性,与其他字体不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一点很多人不以为然。所以,我认为,欧楷确实好看,也值得一学,但是,必须明白,好看不等美。有些人单纯追求字形好看而没有艺术内涵,甚至故意做作,很多笔画细节都是描画出来的,如此只顾形状不得其法,那叫什么书法?

▲图为本人习作——创新试验品

我认为,书法艺术=书写技法+艺术手法,两者缺一不可。书法讲求形质美、气韵美、意境美……最突出的特点是: 在遵守法度与准则的前提下自然书写。

书法是载体,要想做到艺术化书写,那就必须要超出抄文稿、作记录的概念,需要有对书写的文字内店容进行二度创作,若是没有这个创意构思,那不是艺术创作了。

▲图为本人习作

奉劝那些练欧楷的朋友,最好练一练魏碑、晋楷,或者学学赵孟頫、文徵明等历代碑帖、字帖,那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后悔当初,回眸屈指的时候,可能二十年之后了。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认为,学书法,学的是书写技法,细分为实用性书写技法、艺术化书写技法两大系统,训练套路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是非,必须要分道扬镳。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程序

作为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必须要了解书法技术原理、艺术原理,以及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临摹法、拟作法等等,这些都是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此外,还需要兼修书法美学和字外功。如果不知道字体属性特征,练习书法的目的不明确,盲目崇拜,顽固不化,必然死路一条。

▲图为本人习作——创新试验品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比较同意王墉的说法,有些古人书法作品都是被后人过度消费、过度推崇、盲目崇拜所带来的结果!

虽然本人初学者,无聊时也曾试写过王墉、曾翔、王冬龄、石开、八大、崔寒柏、急就章、板桥、张瑞图等体,其实我认为,书法真没那么神奇和玄乎,只要天赋够,任何风格任何体都只是几遍即可的事,天赋不够就难说了,也许穷其一生也难有自己,临的好帖,不能称书法,离开贴就找不着北了……

本人练习大半年,枯笔、烂笔、秃笔、粗笔、细笔、鸡毛笔,随便什么笔写了些东西,十几种不同风格,大家看看就好吧……










隐子书画


王镛此言一出,证明他的审美标准。起码对正统的楷书有着别有洞天大胆看法,实在是,名人说话也是那么随便。但是所言不一定正确,不论王镛书体如何,从否定传统楷书一事,即发觉当前书法认知有了不少人对楷书的严谨而持排斥态度。

知其很多书家受益于楷书,后有的否定,也就是说没有正书的学来,哪有一定的法度基础。

即是王镛的书法基础,肯定有唐法的浸染,或纳入其中的优秀笔法。知其他的篆隶基础很好,但是行草的技法或多或少流露出晋唐法度。

而今却反目为仇之唐法楷则,但是排斥楷书的妙美。实在有偏颇。

名人的观点也属于自己的,既然放出话来,证明自己的书路似乎是正确的,窃以为,本着自由的艺术情怀,包容之美力,是一个书法家的胸怀。

欧阳询的书法地位岂能被一人抹杀?

现在依然很多书者对欧体非常着迷,着迷之处自有魅力所吸引。

王镛之观点,因为他的荒率理念,肯定与严谨的欧体之法度,相违背。相抵触。格格不入,因为认为书法应该自由放任天真,才是大境。

而我们认为没有了美,没有了逸致,也就不成其为书墨之妙。有真率而意高,法疏而意宕。何以称书?皆有了名气,话说有人相信。呜呼!


狂喜淡墨a


首先非常感谢回答这个问题!王镛,当代名气较大的“书法家”,其书法写的那是真让人欣赏不了。对于他所说“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王镛本身根本就不懂楷书。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位列楷书四大家之首。字迹秀丽端庄,结体严谨,以险绝著称,历来被公认为古今楷法第一。无数初学书法的朋友,都把欧楷作为入门的范本。试问,如果欧阳询的楷书真如王镛先生所言古板至极,那么欧阳询的楷书还能自成一个体系吗?还能被后世作为万世法程?启功说欧阳询是书法之集大成者,张怀瓘称欧阳询的楷书为楷书之冠。难道这些书法大家还不如王镛先生懂书法吗?可笑之极!!!从古至今无数人学习欧阳询,试问有几人学习王镛?



2.王镛根本不会写楷书!楷书之难,练过书法的都知道。所谓上至天子,下至花子,无一不对楷书偏爱。也就是楷书写的好与坏,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只有那些写不好楷书的人,才会横涂竖抹地糊弄别人。说欧楷不好,至少你能把欧楷写好,你才有资本对欧楷指点画脚。


3.大谈创新,不尊传统。试问,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怎么有可能创新。只有把古代大家的经典法则学会了以后,才有可能谈到创新。好比一个孩子连站都站不住就想跑,可能吗?王镛就是当今流行书风的倡导者,对古代书法没有很好的继承,大喊创新。欧阳询的经典法帖自然是被攻击的对象。下面我们把王镛先生的书法跟欧阳询的行书做下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孰优孰劣,自有公论!!!


清涵书法


我是一人。现在有一种书法家,书法以外的实力很强。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不知羞。

都叫丑书了,就不要叫“丑书名家”,千万不要小看王镛。

现在有一种书法家,书法以外的实力很强。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

本来是学画的,这些年却因为书法得名。

看过一篇文章如此夸赞:王镛是前段时期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短锋作书,以侧取态,深深地感染了一大批青年书家,追随者很多。

王镛只是把写毛笔当成画笔,完全不懂控笔。

王镛能够以书法成名,他书法以外的实力是很强的。这样的字是理解不了,并且也不会思考欧阳询的字是怎么写的。

一人有感

自古文人相轻,虽然现在书法界文人并不多,但是非常相轻。

目前打着欧阳询旗号的书家就是田英章和田蕴章,然而书法界确实存在着“拥田”和“反田”。

反田有很多中反法,直接质疑欧阳询,比说田英章的字失欧阳询水准来的更加大胆。

欧阳询的字好在哪,不足又有哪些,为什么会有不足。需要好好练字的人才能慢慢体会。

我们当代篆隶先不说,楷书行书草书能写好一种就不错了。楷书有取舍,总有喜欢与不喜欢,欧阳询的楷书非常优秀。比起楷书欧阳询的行书没有那么的有学习价值。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这个题也是个奇葩题,首先就抛出“丑书名家”,靠,这是直接扣大帽子啊,有没有点书法常识啊,什么叫丑书?什么是书法的审美啊?你懂多少啊,是不是学了几天田英章的书法,就觉得中国的书法审美已经被你洞察了?

我告诉你只有基础的审美才追求极尽华丽和精致,而更为博大,更为形而上,更为抵达灵魂,更具个性和生命力,更具独立思考,更有丰富和复杂的思想表达的书法,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华美就能表达的。


魏碑汉简的解构用笔你懂了么?张旭怀素的笔意你细致研究过么?郑板桥的乱石铺街是怎么个铺法你知道么?金农的漆书好在哪里?你懂得么?赵孟頫的书法俗与不俗之处你懂几分?《麻姑山仙坛记》的古拙浑厚大气之美你感受得到么?《祭侄文稿》你知道为什么是天下第二行书么?米芾的风樯阵马,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弘一大师的无人间烟火气,是不是你让三岁小孩就能写出来啊?王冬龄的《道德经》你是不是那个扫把就能扫出来啊?馆阁体是不是你真以为跟就是印刷字体那么简单啊?

一天到晚道听途书,自己没看过几本字帖,没写过几个字帖,本身就是江湖流派,还天天动不动批人是丑书,还动不动扣人帽子,动不动鄙视这个抨击那个,抱着什么大众审美说事,有没有点常识啊。


还有人王镛本来就是传承非常深厚,功力非常深的书法家,写得字很有文人书法的气质,虽然也有一些毛躁和轻率行笔的缺憾,但总得来说沧朴自然天真的趣味占了主导,从书法中是可以看出学养的。这个怎么就成丑书了呢?是不是世界一切你看不懂的艺术都是丑的呢?那你回到伟光正高大全去就好了,还追求个什么艺术啊?


另外,王镛说欧体古板至极,行书不足观?这个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王镛主要都是攻的行草,追求的是率意自在的风格,追求的是洋洋洒脱,其审美自然也往这方面去倾向,他提出异议,说明是对书法独立有思考的,不流俗的,再说批欧阳询的人自古就有,古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将其作为宗师。

(唐)李嗣真在其《后书品》中,将历代书家分为逸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等十分等级。

其中,欧阳询被排在“上下品一十二人”之十。在虞世南、褚遂良之前。

书家的审美不同,艺术境界和走向自然不同,有的尚古拙,有的喜华丽,有的求筋骨,有的讲血肉,有的求高古,有的走流俗,有的骨骼清奇,有的玉树临风,有的志怪异,有的高山崩石,有的黄河决堤,有的潺潺流水,有的飘若浮云,有的枯藤老树,有的超凡绝尘,有的小家碧玉,有的大家闺秀,有的老僧入定,有的力士拔山,如此种种不可尽意。


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书法大美,造就了洋洋大观,要是书法一味求美,求精致,求华丽,求工整,求大众之爱好,那么书法之生命力也就是死了。


所以,动不动拿丑书说事的人,呜呼哀哉,尚飨吧。


李艺泓


可以说是睁眼说瞎话了。

欧体书法历来以法度严谨著称,何来古板?难道非得写的很丑很怪异、夸张的,才算是灵活的、不古板的书法吗?

欧体行书确实有问题,不如楷书那样写的好,结构过火,瘦窄不舒朗。但是欧体行书有墨迹本传世 ,对于研究欧体楷书的人来说,有重大参考价值,随便加以否定是不可取的。

我们还是回到楷书上来 欧阳询楷书以法度著称,法度上的精巧、细致是欧体楷书的特色。

但是欧阳询并非十分古板的人 ,不然,只会写呆字,写傻字的书法家,是不可能成为楷书四大家的。

假如否定欧阳询的书法,认为欧阳询书法古板,没有生机,我想,他否定的,可能不是欧阳询一个人,而是整个楷书书体,其背后野心 ,是将楷书这一书体打趴在地。

假如各位看官认同了他这个说法,觉得欧体书法古板,不好看,那可就上了他的套了。

你一认同不要紧,这绳子可就套在你头上了,以后他就牵着你的鼻子走了,他说欧阳询书法不好,欧楷死板,你觉得对。

明天他问你,你既然觉得这个说法对,那咱们干脆说楷书都不好算了。

你看,这就开始一步一步的实行他的计划了,先打掉一个,再撂倒一片。最后,他干脆说,欧阳询和王羲之都是一路货色,都是馆阁体书法,难看!媚俗!这就实现了他的雄心大志了。

这样宏伟的蓝图,我只在某小国欲征服亚洲征服世界这样阴险无聊的计划中看到过,没想到,在艺术界,也有这样的侵略者!


松风阁书法日讲


王镛根本就不会写书法,所以他说欧阳询的字古板,欧体是楷书最高最美书法,他的作品被唐太宗李世民爱不释手乃至于随葬,后来人都把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当做标本学习,王镛的字就是个垃圾有一个人学的吗?我研究欧阳询和王羲之书法已经二十多年,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其笔法和精髓,还是看看我的作品吧,感兴趣的关注我!



书法大师


这个问题很有趣,看似一个问题,实则三个问题,在此我发表一下看法。

1、关于丑书

名画《向日葵》《星空》等,在创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为大家所理解的。唐代颜真卿也被封为恶札之祖,颜体产生之初也一定是骂声一片。

现在所谓的丑书,也许其中一些会被人们所接受,为书法闯出一条新路。所以对待丑书,不妨多一点宽容,让时间来检验其艺术价值。

就此而言,王镛先生是值得称赞的。

2、关于欧字

欧体楷书,点画工整,骨气劲峭,结字严密,被称为正书之冠。但欧字难写,易陷入板滞一路。

欧体行书,也可说是卓尔不群,独树一帜,但毕竟受其楷书束缚,外形变方正为修长,结体紧凑,笔力险劲,意态精密,整体而言有刻意求稳之嫌。

也就是说,相较楷书,欧字行书确实逊色不少。

3、关于艺术的评价

对于艺术的评价,其实受评论者的艺术理念的影响极大。

像王镛先生这样主张创新的书法家,就楷书而言,他喜欢杨凝式一定胜过欧阳询;就行书而言,他喜欢李北海一定也胜过欧阳询。

用一句俗语,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根本不用理采!谁去理会就会陷入一个怪圈。我们不是反对评论古代和近代(至清末民初)的书法家作品,而是坚决反对与抵制贬低己经过上千年或近百年书法界和公众己经认定的好的书法佳作。这种为了一己之利,哗众取宠,借名人买效应,抬高自己的作法目前在书法界己经不是一人,而是甚嚣尘上,误导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看看前辈书法大家的作品,再看看你们的怪书,乱书简直令人发止,作呕!书法说简单也简单,有文化的人谁不会写上几笔。说复杂也复杂,它不是简单的写字,更不是照葫芦画瓢,特别是用毛笔写字,要有一定的功力,内涵,艺术气息的连贯表露,这一切都要出于书法作者经过长时期的苦行僧式磨炼和揣摩的过程才能创造出耒的。回过头耒再看看丑书,怪书,书法之美,之规,之收放,之功力有那一点体现!它唯一点就是把草书的张扬,不拘一格无限夸大,象猴子画画,大象用鼻子乱描一样怪张!这一点只要我们多看看毛主席用草,行书写的诗词就很清楚了!前辈书法家作品能流传几千年,上百年。怪书,乱书能存在几何时?时间会证明一切!这样的书法只有在日本,韩国和没有书法真传,似懂非懂的国家传播。前几天环球时报己经写出一篇批评书法界乱象的文章,直指怪书,乱书的泛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