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战役”终会打赢 春天必将到来

“战役”终会打赢 春天必将到来

董晓晓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

作为一名武汉疫区返乡人员,我想讲讲我的故事:

17号:武汉归乡。上午十点从汉口站坐车,晚上五点回到家。当时的我对新型冠状病毒了解不多,新闻报道也只有只言片语。那天的武汉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地铁、火车站只有极小部分人戴着口罩,我自己虽装着口罩但也没有佩戴。不曾想,这竟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几天后发生的一切彻底打破了这个城市的“一片祥和”。

21号:生活如常。白天,我和好友去逛街,见面我还戏谑地问她,怕不怕我这个武汉归来人?她很淡然地说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当天晚上,我陆续接到亲戚朋友的询问电话,是否还在武汉,个人情况如何。亲人们的问候,让我倍感温暖,但他们的关注还只是我的个人状况。我自己也没有觉察到疫情的严重,并不认为自己可能也是个携带病毒的传染源,没有意识到病毒会通过人与人的呼吸传染,而且还有潜伏期,对整个疫情的传播和现状没有一个高度的认识。

23号:武汉封城。新闻上的封城消息,让我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疫情不单单是武汉的事情了,已经蔓延到全国。我心中其实有过害怕,也有懊恼,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回家,回家后也应该早点将自己隔离起来,而不是和爷爷、侄子生活在一起,毕竟老人免疫力较弱感染较多风险很大。我第一时间测量体温,当显示是37.4°时,内心非常的恐慌。武汉新闻已经报导,当体温超过37.3°时,就应该去医院监测观察。我担心自己会成为感染源,最担心的是家里人的身体;于是,作为密切接触者,我帮他们都测了体温,他们的温度都在36-37度之间,我的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些,至少他们现在是安全的。好在我目前仅有点发热,并没有没有出现乏力、咳嗽以及腹泻等症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又等待了一小时,庆幸的是温度降为36.8°。我推测缘由可能是“备年货、榨油锅”,由于在厨房待了近一个小时,油温和室温过高所致。今天的心情就如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所幸身体无恙。

下午。侄子所在的学校和我所在的村庄都对我进行了登记,并签署了居家监测保证书;之后,每天都有医务人员对我进行两次体温监测上报。我感慨政府工作人员的效率之高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这也直接说明了我们乡镇政府对此次疫情的重视程度,体现了由上到下的政策落实到位。

24号:居家隔离。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除夕,本应该是一家团圆的热闹相聚,却变成了给亲戚挨家挨户的打电话,将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全部取消,改为电话拜年。我的家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平时也不怎么关注新闻,我想如果不是之前亲朋好友的电话问候,他们都估计还不知道武汉发生肺炎。用爷爷的话来说,就是“我都七十多岁了,也活不了几天,没啥问题”。我当时劝说爷爷出门戴口罩费了很大的口舌,一直苦口婆心的劝导,普及肺炎知识。“这个过年好无聊,想出去逛逛,天天念叨想要回农村老家”,这句话爸爸天天挂在嘴边,我只能尽力劝说,让亲人自觉做好隔离。我能做到,我的家人也可以做到,想要溜达就在小区楼下溜达,我们家的业余活动变成了楼上打麻将、楼下羽毛球。疫情的发展速度之快,病情之严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以及很多武汉返乡的同学,在了解疫情之后,都自觉进行了自我隔离,也劝说家人佩戴口罩与消毒,并积极配合社区乡镇等各部门的相关工作;但是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其他人视为洪水盲兽,这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抗疫不等于恐鄂,希望网络上不要恶意传播。

25号村庄封路。26号小区封闭。今天28号,大早上小姨就发来视频,询问我武汉的所有网络都已切断,是否可以与武汉同学取得联系?这个问题让我有些匪夷所思,才明白新闻对老百姓造成了恐慌,看到疫情的爆发会心情沉重,轻信太多谣言。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对疫情的认识由无知到恐慌,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但也需要理性认识。相信党和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到不聚餐、不走动、自我隔离。不给祖国添麻烦,体谅医护和公职人员的辛苦,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守护家园,迎接春天。作为居家观测中的一员,每天清晨醒来,我就会算算这是隔离的第几天,如若体温正常那将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情。虽然我们会煎熬与担惊受怕中度过,但我相信,有太多关心我们的人与我们同在,疾病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恐慌,一起加油终会迎来曙光。阳光乐观,保持好心态,多喝水多运动,提高免疫力,积极对待生活,哪怕是微弱的轻症患者也可以自愈。我是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县里、社区还有乡镇朋友圈给予我们忠告和提醒,武汉回来的应该自觉隔离观察14天,我有这个觉悟,也有这份责任,事实上我们比你们更担心,也会更自觉,一起守护我们的家乡。“战役”终会胜利,春天必将到来。


2020.01.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