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新冠疫情之下,網購生鮮成了人們居家生活的必備技能.

某生鮮品牌發佈的信息顯示,疫情爆發後的一個月,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用戶增加了237%,其中九成用戶是在兒女的幫助下學會了手機買菜。

在其他行業蕭條的今天,生鮮行業似乎迎來了自己的風口,但這種火熱情形是可以持續的嗎,還只是曇花一現?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01

備受熱捧的生鮮電商


“凌晨搶盒馬,7點上美團,8點再看每日優鮮......“

春節過後,一份《北京互聯網搶菜指南》暗自流傳開來,和手機買菜相比,此前流行的QQ空間偷菜遊戲,也只是小巫見大巫,畢竟,買菜這事關乎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與生鮮電商相比,往日熱鬧的菜市場已經是一片冷清景象,不管是買菜的還是賣菜的,都寥寥無幾,有些地方更是直接關閉了菜市場。

但人們對生鮮的需求還是客觀存在的,當線下買不到菜後,人們就只能轉向生鮮電商,從一些數據就能看出,這批湧進來的用戶群體有多大。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大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生鮮類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為107.17%;

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

京東生鮮從除夕至初九銷售同比增長215%;

除夕到初七期間,微信小程序生鮮果蔬類交易筆數增長達149%。

從數據上看,生鮮電商的風口似乎已經到來。


02

繁華之下暗藏危機


疫情給各大生鮮電商帶來了蜂擁而入的訂單,崛起的機遇就像是白撿的一樣,但在風口之下,也隱藏著不小的危機。

1. 缺貨,打包、配送難,服務跟不上

當人們湧向生鮮電商平臺時,卻發現這樣一個尷尬的現實:

菜已經被搶完了。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根據瞭解,儘管今年很多生鮮電商為了保證“春節不打烊”,已經做了提前備貨,有從業者表示,一些頭部電商平臺的備貨數量甚至都能達到過去的十倍,少的也有四五倍。

然而在疫情帶來的訂單面前,這些備貨遠遠不夠,在大年初一前後,絕大多數生鮮電商平臺都被海量的用戶買到斷貨,以至於用戶只能在特定的時間“搶菜”,手快有手慢無。

1 月 30 日,一位用戶在社交平臺詢問:“盒馬和叮咚買菜 12 點上新才幾分鐘還沒來得及結賬就搶空了。有什麼買菜買東西的攻略嗎?”

面對海量的訂單,生鮮電商只能拼命調貨,但就算這樣,還是有些電商平臺要超過70小時才能發貨,相當於今天下單,三天後才能拿到手。

另一個問題是配送,人們可能知道,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外賣快遞小哥的人手會變少;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生鮮配送還需要分揀員、打包員等的共同努力,整個配送鏈在當下都是人手匱乏的狀況。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從各大生鮮電商的春節緊急擴招需求,就能看出匱乏的程度。

如叮咚買菜,在官網首頁貼出了擴招需求,崗位包括送貨員、店員、打包員、分揀員、冷庫理貨員,僅上海地區,擴招規模接近數千人。

特殊時期,消費者肯定不會鍾情於某一個生鮮電商平臺,甚至對價格也不會很敏感,有貨、即時配送是消費者的唯二需求。

只有能夠滿足這兩點的生鮮電商平臺,才能捉住這次機遇,而滿足不了的,只會被消費者的負面情緒所壓垮。

2. 99%都在虧損,如何扭轉是難題

儘管因為疫情生鮮電商都是一片火熱的景象,但盈利始終是它的一大難題。

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在2019年突破2000億元,受疫情影響,未來還將繼續高速增長。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但是,生鮮電商的特點就是利潤微薄、技術門檻高,同時投入巨大。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共有超過20家生鮮電商倒閉。

呆蘿蔔,去年6月拿到6億多人民幣的融資,9月入選《2019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一時間風光無限。

可當年11月就傳出了資金鍊斷裂危機的消息,隨後線下門店關閉、APP無法下單,員工欠薪,最終倒閉清算。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生鮮電商本就利潤微薄,而在疫情期間,生鮮產地的人力價格和採購價格更是一路上漲,但生鮮電商平臺的售價並未大幅上漲。

每日優鮮CEO業表示,“在這個窗口期下,供給側的穩定、商品和物流服務的穩定才是生鮮到家企業應該去解決的問題。”

從短期來看,疫情並不能解決生鮮電商的盈利問題,如何成為那能夠盈利的1%,才是將來生鮮電商走下去的關鍵。


03

疫情不是特效藥,只是契機


其實,生鮮行業本身的毛利率並不低,數據顯示,某些品類的商品在採購階段的毛利率就能達到50%。

之前生鮮電商不好做,一大重要因素就是訂單量密度太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投入的成本難以填平。

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僅為3%,很少有人擁有線上購買生鮮的習慣,用戶還需要教育。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這次疫情正好是一個教育用戶的契機,不僅花費為零,而且遍及全國,涉及全年齡段,聲勢浩大,是最好的廣告。

各個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被拉到一個很低的數字,而且訂單的需求更是源源不斷,似乎崛起就在眼前。

而然疫情只是暫時的,它並不是“特效藥”,雖然能帶來一定的增量,但並不能幫生鮮電商完善供應鏈、扭虧為盈。

當疫情結束,風口消失,各家生鮮電商還是要迎來一場全方位的較量,供應、倉儲、配送、運營、盈利,有缺陷者,只能黯然離場。

70歲大爺都上網買菜了 但是生鮮電商真的能成了嗎?

總而言之,疫情給生鮮電商帶來了風口,但能在這條賽道上走到最後的,必然是那些各方面能力出眾、商業模式能跑通的品牌。

其實,不管有什麼樣的外部機遇,一家企業是否能繁榮興盛,其實還是取決於企業的內在,各方面的能力跟不跟得上。

不只是生鮮電商,其他行業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