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太子胤礽被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居源月颖


向敬之

太子胤礽两次被废,主要是康熙帝感到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胤礽的威胁。

康熙实施汉人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加之对太子胤礽的放任,如默认索额图“怀私倡立”与皇帝并肩的太子仪注,导致太子成年前后,已发生激烈的皇储矛盾。胤礽自身能力出众,但由于康熙的迁就包容,越发“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作恶多端,大失人心,遭到了同样受到康熙重视的其他年长皇子的围攻。

胤礽第一次被废,为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长子胤褆向出巡返京的康熙密报(皇十三子胤祥应该参与密报),太子夜窥皇父动静,意图不轨。帐殿夜警,使康熙联系到途中皇十八子病危,作为哥哥的胤礽漠不关心,感到了胤礽对自己的生命威胁。康熙勃然大怒,决意废储。

当胤礽声辩绝无弑父之心后,康熙又后悔了,迫于压力废储后,又力排众议复储,把关系国本的立储大事视同儿戏。胤礽被复储,但暴戾性格不改,荒唐事情不断,甚至说出了天下哪有四十年太子之事。

康熙五十年,安郡王马尔浑病逝,太子亲信、步军统领托合齐违反规定,召集部分满洲八旗中下级武官饮酒,被人举报意图不轨。

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之事,被反太子集团发酵,导致康熙于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此次,太子胤礽彻底被废。

至于《雍正王朝》中,胤礽与康熙的宠妃郑春华有私情,那都是杜撰。康熙后妃成群,但无郑氏其人。胤礽平日行为恣肆,淫乱放荡,身边不差女人,除了不受重视的太子妃瓜尔佳氏外,还有侧福晋、庶福晋和媵妾十余人。他最爱的,当是给他生了二子二女的侧福晋李佳氏。同时,康熙安排左都御史王鸿绪密查,胤礽经常派人至苏州购买童男童女。胤礽有恋童癖,又岂会铤而走险去勾搭庶母。


以礼观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胤礽这个人。


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太子胤礽还是有一定底子的,身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无可否认,胤礽本身也是耀眼的存在。其母亲是贤良淑德的典范,是孝庄太后钦点的皇后唯一人选,遗憾的是最后因难产而死,才21岁。


因此,康熙格外的照顾胤礽,给他最好的教育对他也格外的偏爱。


他六岁开始跟李光地,熊赐履上学。十二岁的时候就可以熟练使用满蒙汉三种语言,并精通马术,四书五经也基本都熟读了。因此太子胤礽的能力是毋庸置疑。总体来看,治理国家方面还算很合格,但在父子相处方面,胤礽属实是有所欠缺。诸如胤礽十八弟从病重到病死,胤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难受和心疼,被父亲康熙称作薄情寡义。


另外,当时康熙年事已高,大家都担心康熙因为丧子之痛而病倒,胤礽不但没有做好兄长的事情,连儿子应尽的责任都没有尽到,他没有安慰父亲而是每晚都去窥视,偷偷的看康熙怎么样,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父亲康熙病倒一蹶不振然后驾崩,自己顺利继位。从他的做人方面来说,胤礽薄情寡义十分心机阴险,对于手足的死无动于衷,就连对父亲康熙也是不安好心,白瞎康熙的疼爱。

胤礽两次被废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康熙是当时的皇帝,太子胤礽是一国之储君,皇帝的接班人,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危险重重。两人的政治关系也很微妙,处理不好就是一场灾难。皇帝当久了会危险,更何况胤礽当了三十六年之久的储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太子在储君之位待久了,不可避免的要发展自己的势力集团,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两个权力中心,最高统治者皇帝当然害怕晚节不保,自然要打压,所以矛盾就这样出来了。太子胤礽久居储君之位,影响了康熙的最高权力,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权力中心,而且太子品德又不太好,让康熙一次次寒心,这是康熙第一次废他的根本原因。


胤礽还有一群牛掰的兄弟,也是对皇位虎视眈眈。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后,又册封诸多成年皇子分别为君王和贝勒,参与国家政务,分给他们权利,想让他们互相牵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但,他们有权有势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他们各自早已形成了几个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是争夺表面的钱财而是皇位。


康熙帝第一次废掉皇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这种争夺,反而让一些皇子看到了希望,因而储位之争更为激烈。


康熙深恶皇子结党,内外勾结,心怀鬼胎。太子储位空缺,诸皇子越来越不像话,促使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好切断诸子争储之路。思前想后,最后不得已考虑用嫡长子这一套体制,于是康熙也很无奈,只好将胤礽重新请回江湖, 实际上,康熙重新认识到胤礽的罪名原多不实。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胤礽被复立为储。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好景不长,很快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胤礽勾结大臣,借助手中的权势,保奏康熙尽早退位,这种作死的行为,让本就气不顺的康熙更是勃然大怒。导致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康熙再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并将他圈禁在咸安宫中。就这样,胤礽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人生大起大落有时难免,但不知悔改才是你一落不起的根本原因。


纳兰婉儿


在清朝的历史上,原本没有预立储位的制度,奉行的是“有德者即登大位”的原则。但是到康熙时却一反常规的立了太子,而且是两立两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康熙皇帝要立太子,还来了个两立两废呢?

第一次立太子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1674年6月6日),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在生下儿子爱新觉罗·胤礽后离开了人世,这个从11岁就嫁给康熙、与康熙帝感情深厚的结发妻子的死,让康熙帝悲痛欲绝,为了对的起这个陪伴自己走过最困难的日子的皇后,在奏请太皇太后恩准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时年仅21岁的康熙皇帝打破了祖宗不立太子的规距,正式立胤礽为皇太子。



然而,这个皇太子却让康熙皇帝伤透了脑筋,一生两立两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康熙要对太子两度立废呢?

第一次废太子

出于对皇后的思念之情,康熙对太子胤礽是关爱有加。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又特请大学士为师教他学习。在康熙和老师的调教下,年幼的皇太子文通满汉,武熟骑射,加上仪表堂堂,着实让康熙十分喜爱。康熙帝还特意在畅春园西面为胤礽修了一座小园林,赏他居住,就连出巡时也时常命他随侍左右。

然而,正是因为康熙对胤礽的宠爱,养成了他骄纵暴戾的性情,这些都让康熙帝十分不满。据史书记载,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在行宫侍疾时毫无忧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怒遣胤礽先归。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帝出塞行围,忽闻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忧色,康熙帝亲自回銮看视。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八岁。而作为太子的胤礽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受到康熙的斥责。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另外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也激起公愤。康熙帝对胤礽的行径无比气愤,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礽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康熙帝边哭边诉,竟至气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惩办了怂恿皇太子的官员,继而又废了皇太子。这次废皇太子,对康熙帝精神上打击很大,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



第二次立太子

第一次废皇太子胤礽后不久,皇三子胤祉向父皇告发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魇镇皇太子之事。康熙帝闻听此事,当即派人前往胤礽住处搜查,果然搜出魇镇之物,于是确信胤礽为魇镇致狂。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魇至狂之后,立即召见胤礽,问及以前所做所为,胤礽竟全然不知。康熙帝确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纷纷建议复立皇太子,康熙帝经过反复思想斗争,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第二次立胤礽为皇太子



第二次废太子

第二次被立为皇太子后,胤礽并没有吸取第一次被废的教训,反而在大臣中疯狂结党,培植亲信,安插自己的人到重要位置上,企图借此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他越这样做,康熙就越讨厌他。与此同时,康熙的其他几位皇子也都加入了夺嫡之争,纷纷对胤礽落井下石,于是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二次被废。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太子胤礽之所以被两立两废,完全是因为他不具有一个帝王的资质,且恃宠而骄,不听教诲,目无法度,结党营私以致失去了康熙对他的信任,正如电视剧中康熙所说“无奈所琢非玉”,为了祖宗的江山不断送在胤礽手里,康熙只有废了他这个做了30多年的皇太子。


DJ你懂


太子是个特殊的存在,作为储君,他既是君也是臣,不做太子怕当不了皇帝,做了太子怕没命当皇帝。但是太子之位的吸引力实在太大,就像河豚肉明知道有毒也要拼死吃,都以为自己是好厨子。



不光康熙皇帝的太子,大抵所谓雄才大略皇帝的太子,特别是首位太子结局一般都不会太好。就说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始皇的太子应该是皇长子扶苏,因为看不惯父亲的做法提了点意见,就被老爹赶到边疆去带兵。最后被弟弟抢了位置还丢了一家人的性命。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最惨,被父亲逼得造反,然后几乎被汉武帝灭了九族。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担心被弟弟抢了位置企图发动政变,很显然他没有他爹的能力和运气,最后被太宗废了,在这里我要插一个曾经一日杀三子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靠着两次宫廷政变上台,所以对太子的超然地位很敏感,他的首位太子李瑛和鄂王瑶、光王琚一起被赐死,也就是历史上说的“三庶人事件”。之后李隆基立了后来成为唐肃宗的李亨,李亨的太子当的是战战兢兢,压力山大,年纪轻轻就头生白发,最后仅仅比玄宗多活了几个月。宋太祖一直没有立太子,在这里不做讨论。

咱们说回胤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正式册立的太子,在初期和康熙的相处还是非常好的,康熙也给了胤礽很大的权利,但随着太子威权日盛,逐渐就对康熙的皇权产生威胁,有一次祭天,按照礼仪只有康熙皇帝能在殿内主祭,作为太子的胤礽只能在殿外带着诸皇子和大臣在殿外随祭,但是礼部官员为了讨好胤礽竟然将太子的跪垫和康熙的并排放在垫内。康熙看到后,十分不快,命礼部将太子的跪垫移出大殿,结果礼部的官员竟然要求将这一命令写入《起居注》,以便日后留证。明显的是在向太子示好,首鼠两端,康熙大怒,祭祀后严惩了礼部官员。


再加上其他事情,康熙和太子关系日渐紧张,其他皇子看到太子失宠,就上蹿下跳,诋毁太子,希望能取而代之,特别是皇长子。在康熙面前诋毁太子,并且添油加醋,但是康熙深信不疑并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实际上就是认为太子要抢班夺权。

太子随康熙至塞外出巡,返京途中,父子矛盾激化,甚至当面言语失和,之后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估计是太子回去之后感觉自己行为有失,想向康熙道歉,又怕皇帝怒气未消,所以想看看情况,结果康熙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太子也随即被废。之后复位,矛盾还是不可调和,太子再次被废。



所以太子被废并非胤礽有多么不堪,关键是权利之争,皇权容不得任何人分享,即使是父子。如果不是这样,康熙废了太子就可以,没有必要废除太子制度,而改为秘密立储制度。


醉美木渎


题主所言应该指的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下诏第二次废除太子。诏书说:....如此狂易成疾,不得众人之心,岂可托付乎?故将允礽废黜禁锢。太子允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时年38岁。纵观太子允礽的一生,两次被废黜,恐怕康熙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

太子母亲

话说顺治皇帝临终前,为康熙留下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不曾想鳌拜居功自傲,严重威胁到皇权。老道的孝庄选择了拉拢首辅索尼,结成政治联盟,抗衡鳌拜。拉拢的方式是和索尼联姻,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康熙四年(1665年))。


时年只有康熙12岁,赫舍里氏11岁。原本以为这一桩政治的婚姻,发展成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真感情。《康熙起居注册》记载来看:但凡赫舍里氏的忌辰,康熙当天破例不处理政务,前往祭奠。不见康熙对待之后册封的皇后,可见赫舍里氏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赫舍里氏难产而死,留下了允礽,康熙早早在其周岁时,册立为太子。当然了,除了赫舍里氏家族在政治上帮助康熙铲除鳌拜,还有是康熙、赫舍里氏培养起来的少年男女纯真爱情,在帝王之家,还是政治联姻,是很难得的。

太子成长

允礽哥哥承祜的早夭,康熙对赫舍里氏一往情深。让康熙对允礽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其钦点了汤斌、耿介、徐元梦等人,作为侍读,教授经典。这一时期康熙评价太子: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处。

但康熙在其中扮演了不是太好的角色,没有树立师道的尊严。上面提到了徐元梦,前有因其是文人不擅骑射,康熙当着众人责骂了一顿,因其辩解,康熙又下令抄家。后面康熙认为其不尽心教授皇子,将其杖则。杖则即是脱了裤子挨板子,还是当着皇子的面。在皇子背书时,老师得一直跪着,直到皇子背完,方可起身。

如此,师道何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引申开来古代的教育制度,是经师与人师合一,讲授经典重要,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言行示范。在面临困难上的选择,而不只是刷刷嘴皮子。康熙此等做法,无异于让传统的儒家教育,徒有其表。

太子跋扈

少年是人生中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太子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起码没有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观念根植心中。年纪稍长,自立门户,聚集了以索额图为首“太子党”,近墨者黑。加上康熙的纵容,让太子奶妈丈夫,担任内务府总管,方便太子支取银两。助长“太子党”嚣张气焰,开始了争权夺利。

这样的睁只眼闭着眼,使得太子不加节制,变本加厉,中途截留番邦进贡的贡品,良马,此等大逆不道的欺君之罪,康熙都选择容忍。太子产生幻觉,觉得自己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上至王公,下至百官,太子是“任意凌虐,恣行捶挞”(看不顺眼的动手教训), 其“太子党”首脑索额图,对于不肯依附的官员,当众斥责,明目张胆,无法无天。

太子寡情

对于八岁丧父,十岁丧母的康熙来说,亲情是十分重要的,但太子也是表现相当淡薄。先是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班师途中,连续高烧。太子奉旨来迎,对于康熙的病情,漠不关心,顿时康熙将其逐回京城。而后十八阿哥生病允祄,时值只有8岁的允祄,对于遭受“九子夺储”,已心力交瘁的康熙来说,难得的天伦之乐是巨大的慰藉。而太子表现得对弟弟毫无友爱之意,对君上更无怜悯之心,对联系到以前多次极其拙劣的表现,这次康熙选择了废黜太子。虽之后念及赫舍里氏,一度复立了太子允礽,但其冥顽不灵,此时的允礽已经做了34年的太子,那种对权利的渴望,铤而走险,与索额图密谋变动政变,事情败露,再次废黜太子,一直囚禁致死。


后记:

原本出身嫡子的允礽,加上其天资聪慧,在皇位继承上有先天优势。但其父康熙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塑造了无父无兄,眼里只有权利的不正三观,对上不孝顺父母,对下不友爱兄弟,迫使康熙两次废黜,也造成了“九子夺储”的局面。兄弟相残对于晚年的康熙,内心是凄凉的,对于囚禁致死的允礽,亦如是。但康熙始终还是放不下,留下遗诏善待允礽。雍正继位,封允礽儿子弘晳为理郡王。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康熙一共有四个皇后,分别是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其中前三位是康熙在世的时候册封的,而最后一位是因为其子雍正继位之后,而加封的,而我们所熟悉的宜妃,荣妃都并不是皇后。

第一个孝诚仁皇后,是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康熙王朝里是索额图的女儿),而索尼是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顾命大臣之首,而胤礽正是孝诚仁皇后的儿子,孝诚仁皇后难产而死。

第二个孝昭仁皇后是遏必隆的女儿,是钮祜禄氏,但是她并没有为康熙生下儿子。

第三个孝懿仁皇后,是佟佳氏,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她也同样没有给康熙生下儿子,不过,有将雍正抱过来抚养。

由此可以看出,胤礽是康熙帝唯一的嫡子,所以胤礽的地位是最高的。

其实清朝的皇帝继承制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立贤不立嫡长。

努尔哈赤立过长子褚英为太子,最后褚英被杀了,后来又立次子代善为太子,最后代善也被废了,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并没有遗命由谁继承,最后是八子皇太极在众人的推举下继承帝位的,可见太子反而不见好。

皇太极太子完全没有立过,死得比较突然,他的长子豪格与他的弟弟多尔衮争夺继承权,最后呢,反而是皇太极较小的儿子顺治帝继位。

而康熙也是以皇三子继位的,由此可见,大清的帝位继承与嫡与长无关,更多的时候是立贤能。

但是康熙又不一样了,他是一个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人,以他的才能甚至可以在科举考试里面力夺三甲,所以他就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他就立了太子,而且他的儿子与子孙们都模仿明朝皇帝那样,有字辈,有带同样偏旁的字。

胤礽的不幸在于,康熙的皇帝当得太久了,长达六十年,他当太子,也长达四十几年,从一岁开始,一直到二度被废,另外,康熙的其他儿子也都很优秀,比如皇长子,皇三子,皇八子,皇四子,皇十四子,所以才有九子夺嫡。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大清皇帝的继承,嫡长子的优势并不那么大,最终还是看谁比较贤能。

如果在其他朝代,比如汉代,明代,那么嫡长子太子之位是很难撼动与废黜的。比如刘邦的儿子刘盈,朱元璋的儿子朱高炽。


历史简单说


作为太子,由于母亲赫舍里生他去世的缘故,因此一生下来,便被康熙立为了太子。可以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子了。一个子凭母贵的典型。

这么宝贝的儿子,从小自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结果反而对他的性格和做人起到了反噬效应。我们从《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中的几个地方就能看到:

第一集的时候,黄河水灾,皇上和所有大臣阿哥们都在开会的时候,尤其是胤禛还越权跑到了八爷管辖的户部清查存银的时候,他却在享受儿女私情。被康熙喊到了金殿上时候也是一问三不知。可见,这个人的内心毫无国家,父母兄弟。

再后来,四爷江南筹款有功,作为四爷和十三爷忠心要保护的太子的他,却在皇帝面前,说四爷办事的不是。把康熙弄得十分难看,毕竟老四把康熙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给做了;再加上四爷前方筹款,自己的儿子弘时重病在家,作为太子不管不问,就连和老四对着干的八爷、九爷、十爷都在那里熬了一宿。康熙从这个时候开始,便对太子产生了不满。

知道后来,太子为了还清国库欠款,自私买卖官职,结果让大爷从中作梗让康熙给发现了。于是康熙便自己自问了一句话:这就是我大清未来了的皇帝吗??从这一刻起,康熙已经有了换掉太子的念头。

八爷党从这个事情中看出了端倪,于是开始了行动。但是拍案叫绝的是,大爷也打了一个助攻。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康熙在承德以太子起兵反叛,第一次废掉太子,圈禁大爷。这样一来,太子的位置就正式空缺。

但是康熙念着对赫舍里的誓言,并没有完全对太子死心。面对着八爷党勾结佟国维的太子提名,直接否掉了。不但让太子复位,还放出了十三爷。佟国维直接养老回家。

面对失败,八爷党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可就在这个时候,太子复位,暴露了他的本性,凶残,记恨,没有一点仁君风范。于是乎,太子在失去了四爷和十三爷的拥戴后,被八爷党死死地掌握在了手心里。

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太子第二次梦想起兵反叛,结果很显然,康熙这个王者面对太子这样的青铜,简直没有悬念。于是,太子便永久的被废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太子得位,是收到母亲的荫庇。而被废,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性格,才让八爷党有机可乘。


房房小建


爱新觉罗·胤礽,康熙皇帝第二个儿子,皇后赫舍里所生,正宗的康熙帝嫡子。正是因为是正牌皇后所出,在皇后因难产生下胤礽死后,康熙帝悲痛欲绝,为了表示对皇后的哀悼,在胤礽一出生就立胤礽为太子,这在大清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可惜,胤礽在当了近四十年太子后还是和皇位失之交臂。第一次被废最大的原因是被索额图拖累了。索额图是胤礽的舅舅,是全力支持太子的中坚力量。在朝中一直和明珠(大皇子胤禔的舅舅)对立,争权夺利。而且索额图为了帮太子树立威信稳定地位,到处为太子拉拢人心,太子的队伍越来越大,康熙皇帝感到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在处置了索额图后冷淡了胤礽,使得胤礽也是焦躁不安。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围猎中,胤礽为了想了解清楚康熙帝的想法,悄悄地在康熙帝的住所外窥探,被发现后引起康熙大怒。恰在这时,康熙帝的第十八个儿子在围猎中感染风寒不治而亡,胤礽作为兄长哥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悲伤痛惜之情,被康熙帝借此斥责他胸无亲情,感情淡漠,毫无仁心,不配为储君而废掉胤礽太子之位。


废掉胤礽后,康熙诸皇子都蠢蠢欲动起来,觊觎太子之位,开始了互相之间的明争暗斗。康熙帝一看这种情况是有损朝政稳定的,为了平衡诸方势力也为了再给胤礽一次机会,毕竟他是真心喜欢胤礽这个儿子是花了心血培养的。康熙帝又在康熙四十八年为胤礽复立了太子之位,借这次复立胤礽,康熙罢免了权臣明珠,圈禁了大皇子胤禔,打压了皇三子胤祉。胤礽复立后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上次被废到底错在了哪里,他以为自己拉拢的势力不够,复位后更是加大力度地拉帮结伙,太子党在索额图倒台后又一次死灰复燃并有燎原之势。康熙帝怎么可能容忍胤礽做出这种挑衅他皇权的事?于是康熙五十二年,胤礽再次被废,这次被废胤礽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胤礽的两次被废固然有朝中政敌的陷害,但更多的是他自己刚愎自用,不够聪明又还自以为是,加上他性格中好色,骄奢淫逸,最终落得废太子位并圈禁的下场也是自找的。


陈晨孕育育儿专栏


康熙对太子胤礽曾寄予厚望,很早就启动了的精心培养计划,遍请满汉有真材实学的官员成为他的老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品格端正的张英、杨斌、李光地等等大儒都在其列,康熙帝自己也身体力行,在闲暇之余,亲自向太子传授治国安邦之道;太子胤礽一度也不负众望,他天资聪颖,能举一反三,进步快,成绩惊人,康熙帝甚为喜爱,一度也赢得满朝文武的称赞;但后来还是废黜了他的太子职位,那么太子胤礽被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1.确立太子地位过早,幼小心灵不能承载太子头衔之重,养成了自私,蛮横、冷酷、唯我独尊的作派。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御驾亲征漠北噶尔丹部,劳师远征,持续奔波,昼夜操劳,在两军相遇,交战正酣之际,康熙帝病倒了;需要回京治疗,途中传旨要胤礽前来迎驾;可在京城养尊处优的胤礽看到形容憔悴的病重父皇,没有半点悲戚、伤感之情,使康熙顿感失望,以忘对此事耿耿于怀,对太子产生了反感。


2.太子建立班底太早,对康熙帝位形成潜在威胁,太子胤礽不自知,让康熙有不安全感。

太子声誉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参与了诸多军国大事的商议,见风使舵的阿谀奉承之徒常常围绕在太子胤礽左右,极力巴结、讨好太子,期望太子坐北朝南时能有新的依靠,康熙对太子有过暗示,希望他警觉;而胤礽没有引以为戒,还对溜须拍马者加以翼护,严重违背了“君子不党”的储君祖德,长此以往太子形成了势力集团;康熙三十六年再征噶尔丹部,回京后对太子的势力集团予以了坚决打击;但太子胤礽的优良品格已经失去,引起了朝廷官员的不满,康熙帝开始淡漠他。


3.太子胤礽的地位开始动摇了,其它阿哥开始落井下石,制造和散部太子胤礽的流言蜚语,这样,康熙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加之朝中大臣的推波助澜,太子的地位已处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此时胤礽突然发生了辱骂、殴打老师徐元梦的事,更有甚者敢于截流皇帝贡品,而且带外间女子进入内宫淫乱;至此,任为储君的应有的德性几乎丧失殆尽。

4.索额图再来个最后一击。作为太子党的骨干,索额图是领侍卫内大臣,活动在皇帝身边,本应忠诚康熙;但索额图为个人利益,早与胤礽结成联盟,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结党妄为”,被康熙拘禁囚死,作为太子党的总后台倒了,废黜太子是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事。



希望星晨58298869


太子胤礽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所生,在胤礽之前,他还有一个哥哥,不过早夭。胤礽就成了康熙唯一的嫡子。

康熙继位之初,为了抗衡鳌拜的权势,孝庄太后决定与大学士索尼联姻。索尼是“天命”年间,努尔哈赤的贴身侍卫,资历非常深厚。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索尼还有一个儿子叫索额图。这样一来,索额图就成了国丈。正是在索额图的支持下,康熙顺利搬到了鳌拜。



康熙与赫舍里氏的感情深厚,在生下胤礽不久,赫舍里氏亡故。康熙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胤礽身上,胤礽一岁半就被立为太子。

康熙比较长寿,胤礽做了40年太子仍然没有熬到继承皇位的那一天,为何?

在《雍正王朝》中,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胤礽与康熙侧妃郑春华有染。

郑春华原本是康熙身边的一位宫女,胤礽无能,经常受到康熙训斥。郑春华因为“皇上不可以在众人面前训斥太子”这句话,被提升为妃子。



胤礽心存感激,经常变着法子来找郑春华。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在追缴户部欠款结束之后,康熙建议到热河狩猎。在八大庄行营,康熙在去割鹿血的一个晚上,看到在一间屋子里有人在行苟且之事。康熙命令手下抓住了放哨的太监何仲,此人是胤礽身边的太监。

胤礽和郑春华偷情的事情做实。康熙大怒,下令捉拿胤礽。

此时,十四阿哥伙同八阿哥伪造了太子调兵的手谕,凌普的两千人马包围了八大庄行营,抗议误以为胤礽丑事败露,狗急跳墙,想要逼宫。

因为这件事,太子第一次被康熙废除。康熙秘密打掉了郑春华腹中孩子,打发她到辛者库洗衣服。

接下来康熙推举新太子,朝中大臣大多举荐八阿哥。康熙看到八阿哥的势力过于庞大,又查出太子被人陷害,为了平衡八爷党势力,康熙再度推出太子。

然而太子不思悔改,密谋政变夺权,被康熙永远圈禁。

二、胤礽治国无能。

在康熙四十三年,黄河水患。康熙召集重臣商讨对策,连问“太子为何未到?”这是胤礽刚从郑春华的被窝里钻出,对灾情一无所知,被康熙问“有何对策?!”胤礽回答:“皇上英明锐断,自有主张。”康熙一句“我是有主张,我问你有何主张!”,胤礽顿时无言以对,引起朝中大臣和众阿哥们的嘲笑。

三、贪腐成性。

水灾频发,国库无银,究其原因,是让朝中大臣悉数借走,并且拖欠多年未还。康熙任命四阿哥追查国库欠款。

查来查去,太子胤礽竟然是最大的债主,欠户部银两高达50万两。

四阿哥重用田文镜舍命追缴,太子无法还清,利用自己掌管吏部的职权,卖掉了手上六个官职,凑足银两还债。

此事被康熙知道后,非常失望。感叹:“这就是我大清未来的皇帝吗!”

四、众阿哥推波助澜,加速太子被废。

吏部出了问题,康熙开始清查吏部冤狱,矛头直指太子。因为四阿哥与太子是同党,四阿哥拒绝了查冤狱的差事。八阿哥接受这一差事。八阿哥在审理张五哥顶替任季安死刑一案中,秘密审问肖国兴,从肖国兴口中供出不利于太子的证据,并且透露给了康熙。康熙对太子深感失望。


总结:太子治国无能、染指“母妃”、斗不过众阿哥,导致最终被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