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是怎么停顿的,有何深意?

举头瞪明月


《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

人之道是可以言说、可以表述、可以执用的,它并不是常道,不是自然而然的天之道。

因此它的停顿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在说什么?

要想真正的理解这一句话,就要弄清楚《道德经》说蕴含的思想。

《道德经》是一本记载了三皇之学的集大成之作。

用于指导承担治理天下责任的圣王,如何才能顺应天道治理天下,使天下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什么是三皇之学呢?

伏羲观天,建立了河图洛书八卦的象数模型,通过掌握天时,进而掌握了二十四节气这样的农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掌握了农时,华夏民族迈进了农耕文明。

在这一时期,百姓天真朴素,圣王通天彻地,以天伦指导社会生产。以天开天,不以人开天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易道思想。

易经,是这样华夏思想文化的总源头。《道德经》则在总结三皇之学的基础上,对易道思想进行了升华。

什么是道呢?

在《道德经》中,在不同的语境里,道有三重含义。

1、至道

宇宙的第一因,万物、万事、造化的源头,所有的一切,追溯到最初,都会回到“道”。

2、天道

自然规律,宇宙法则。

3、人道

人所制立、所发明的道。天人相合的人道,为善,天人两分的人道,为恶。


平凡2850



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常,应该是恒,因为避讳汉文武刘恒,改恒为常,即: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断句的不同,理解自然就不一样,千年来关于“道”的解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道可,道非,恒道。(道可道,非恒道)(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名可名,非恒名)(名,可名,非恒名)

《道德经》中“道”字。道,为天之道;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规律为“道”,道,万物本来存在;

道:形声字。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 指“行走”。“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首” 在行走,“首”在“之”,称着“道”。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或者说:阴阳是世间万物的父母

道可,道非,恒道。(道可道,非恒道)(道,可道,非恒道)

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名可,名非,恒名。(名可名,非恒名)(名,可名,非恒名)

“道”以“名”现,“名”生“无名”,“无名” ,生“有名”,无中生有。而有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有,万物之母。无有,有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认识的变化,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及概念会不断更正与变化,如:从地心学到日心学再到新的宇宙观,认识是不断在变化,无有与有无,否定之否定。所有名,可名,但非恒名,这样思维去理解道的发展规律。

断句的不同,应该只能说是理解的角度不同,对道、名等本义不会产生影响!


我是汉字谷主, 【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理解等)让孩子更优秀】


汉字谷主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理可以说,只是寻常的道,只有不可说的道,才是非寻常的道。

名可以是名说,却是寻常之名,只有说不出的名,才是真正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没有名字的时期,是天地的开始,有名字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母亲,是她孕育了万物,孕育了我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我们处于无欲望的时候,看到了其中的妙处,也就是思想的处于自在的状态,我有欲望的时候,看到了其中多彩缤纷,让我感觉这个世界这么的神奇,多姿多彩』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而无欲和有欲是一同出现的,只是名字的不一样,一个来自内心,一个来自外界,所以让人觉得很奇妙,都很玄乎,所以觉得不可思议。』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而又玄,是众人寻找的妙处,也就是内心的感悟和外在的事物,是所有人想要去找寻的答案』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丽的事物很是美丽,却没有人喜欢不美好的事物,对它极度的厌恶,却没有想过,正是因为有了恶,所以才让我们以此为警示,以身作则,变得更加的善良和美好』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所以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要不然就无从分别。

打个比方,就好像有难就会有易,一件事情天天去做,在难的事情也变的容易了,有就成功了,〔成〕在这里解释就是成功的意思,有浅到深,有难到易。

又比如说长和短是有分别的,一个长一个短,你从能看到它的分别,否则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是短,是好是坏,只有互相印证,才知道好坏,〔形〕在这里的意思是对比它的细微的分别之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一定相同的,都是有差别的。

高与低是各有各的用,站在高处可以看的很远,处于低洼,便可汇聚成海,所以他们都是有用的,并不是因为高低的缘故,所以就要贵贱之分的,他们在世间万物的面前都是一样,没有差别,却又有不同,〔倾〕就是其作用都是不同的意思,却都是有它的作用,不是没有用的,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

声音和音乐它们是一样,没有分别,因为都是声音,他们却能彼此融合,就像人群居在一起交谈一样,很是和谐,〔和〕的意思就是融合在一起,杂音、燥音、唱歌、等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是声音,它们能够分开,却也能彼此的融合,就像成语的合二为一,一个道理。

前和后,它们一直都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但却像春夏秋冬一样,春天走了,夏天紧接而来,就是前和后紧紧跟随对方,前一秒和后一秒的关系,〔随〕的意思就是跟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从来不会做多余的事情,无为的意思是,从来不会做多余的事情,而是以身作则,以身力行,而不是白喊口号』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世间万物都不辞辛劳,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对他们而言,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生下来便不会占为己有,从来不会因此沾沾自喜,也不会因此恃才傲物,成功之后,便隐居退隐,不会因此觉得高人一等,而是让人感觉很是平静平和,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这正是他不普通的地方。』

3.不尚贤, 使民不争。

『如果在位者不自持自己很贤明,到处宣扬,而是默默的去做事情,那么民就不会无端无故的去争抢,去不择手段,反而效仿在位者,这种不为己私,不为名利的精神』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如果东西不贵,也不是难得的货物,大家都买卖的起,百姓黎民自然不会去偷盗,没有诱惑和欲望,民心自然就不会想入非非,却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圣人是如何处世的那,就是让人虚心受教,让每个人都吃饱饭,让所有人不为金钱利益而去奔波,没有欲望驱使着,不会像不停转的机器,不会让每个人,每天忙忙碌碌的去追求功名利禄,这样就没有利益的纷争,看似没有志向,其实就不会有争斗,让每一个人都有强壮的身体,让人民无欲无求,生活在一个慢节奏,吃饱穿暖的环境中,让每个人有时间沉淀自己的智慧,让好乱事情的人,也不敢在做什么,保持一种平衡。』

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看似是没有作为的,其实是民风自正的表现,就像万事万物,自然演化生死及气候,是自然的规律和规则,不需要人多做什么,他们就知道知道该做什么,没有他人的意志左右,他们自然而然就会约束他们自身,形成好的规律。』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每一个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但都是有用的,但都不是完美的,〔不盈〕是不饱满的意思,可以解释任何东西都有缺憾,过犹不及,盈满而亏的意思,正是因为有着不完美和缺憾,所以它们能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产生新的事物,让世界多姿多彩起来,因为渊就是地,它可以生长万物,并包容万物,好像是渊是万物的祖宗,〔似〕在这里是好像的意思。』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渊〕它能化解万物之间的纷争,它能将不一样的东西完美的融合,就像光一样,让它们如同尘沙一样,没有分别,但它们深而清澈,相似却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它〕在这里是指统领万物的神奇存在,老子称之为道,但他是显现的万事万物的祖先,也就是起源』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若天地不能仁慈,那么就会是万物如狗一样,奴役着它们,圣人若不能仁慈,一样会把万物当做狗一样,奴役他们,圣人可以指的是在位者,比如古代的皇帝,权利的掌控着,所以不仁慈的人,就会把人当狗一样奴役使唤』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

『天地万物,就如同人拉着骆驼一样,驮着货物进行交换,不外乎如此』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虚张声势而不屈,是指判断力,该出手就出手,不要犹豫不决』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说也没有用,不如不说了,就点到为止好了,另外一个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多说了也没有意义。』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物若要饱满,就必须有水来浇灌,水是神奇的东西,它能让谷物长的颗颗晶莹,〔玄牝〕指的是神奇的水。

这神奇的水,就是万物的根,是支撑天地的柱子,它可以存在万物的任何东西之中,它勤劳,亦用之不竭,给万事万物恰当好处帮助。』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不把万物,当做是自己生的,所以才能够长长久久,万物才能循环往复』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如果是圣人,有需要就会比别人身先士卒,若没有他去做的便退隐江湖,以保全自身』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正是没有邪念,正是因为无私和没有私欲,所以才能够成就自我』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水是善良的,因为它不争不抢,却利天下万物,这样的水难道不是高上的吗?它每每都在最狭隘和险处的夹缝中求生存,所以说水,近乎就是道的化身,道的显现』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们应该如大地一样能厚物载德,如深渊能包容乃大,我们应该做到善行和仁心同步、言行一致,让人相信,以正直方式去做政治,做的事情,也是带给人善良的能量,每时每刻我们都不能忘记善良,〔夫〕的意思是,我不去争抢,所以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有忧患和不安,因为我们做到了心口如一。』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当一个人的知识已经很厉害,倒背如流,不能认为自己厉害,因为比你厉害的人多的是,如果一人锐利不可挡,就没有办法只保,韩信、岳飞就是很好的例子,当一个人钱财多的花不完,也总有一天无法留下,因为那是身外之物,就比如沈万三。』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富贵的时候,要懂的施舍,否则就会身首异处,当一个臣子以及做完自己该做的,就要功成身退,以保自身安危,这才是天道的法则和道理,否则逆者死,天道自弃,顺者生,天道自佑,参考范蟲,三成三退。』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你能不能精神和身体合二为一,而不是分离的状态。』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你能不能如婴儿一样的柔软,呼吸绵长,没有杂念。』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你的灵魂能不能干净纯真,若你能做到,你便是没有瑕疵的,就是完美的』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你若真的爱国爱命,能不能别搞乱七八糟的事情,让下面人提议建,让他们自己做,制定合乎道的法律规则,然后让他们后果自负,能不能做到放权给下属,又能不能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当你的天门打开,就知道雌的妙处,母、阴、静、水,都是属于雌,正因为它们才繁衍万物,调节时节,正因为有它们,所以万物才得繁衍,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当你明白这些之后,你就能够知道原来如此,这么的简单,任何的思路都四通八达。』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十三个木杆和车轮中心,进行组合,形成了车轮,看起来是浑然一体,它可以当驱使马车行驶使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用柔软的水和土,做成的器物,是那样的浑然一体,而这器物自然是有用的。』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把房子凿出一扇门和窗户,这样才可以作为房子使用,这样的房子才是浑然一体,用做住房,最为合适不过。』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因为这对人的方方面面都有作用,你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么,正是因为它有用,才用它。』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颜六色的绚丽颜色和生活,会让人迷茫,就像是眼睛失明,看不到方向,不同的声音让自己不知所措,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让人像聋子,跟着别人的声音行事,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经历,让人生跌宕起伏,就是一个酸爽,驰骋疆场或者朝堂亦是打猎、做事,都会让人丧失理智,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反而让人处处提防,心中不安。』

是以圣人 ,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如果是圣人的话,只是为了吃饱穿暖,并不是任何的利益和目的,所以我们要效仿圣人的做法,不要随波逐流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如果极度的受宠爱,就要惊觉,否则就会招制灾害,若人身居高位,就要顺势而退,否则就会大难临头,若身居高位,就要为天下人着想,这样天下人就会跟你一心,若你爱天下人,那天下人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看见什么的事情,有时候不一定是真的,听到什么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真的,传来传去的,有时候也是不可信的,很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其实他们并不一样的。』

其上不皦 (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上位者不一定是皎洁无暇的,平民百姓不一定是顽固不化愚昧的,不一定以成功和名利来衡量一个人,因为终究会归于虚无。』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因为它是没有形态的,因为他们影象,因为它恍恍惚惚,但它是存在的。』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你去看的时候,看不到头,你跟着它走,看不到尾,这就是自古以来的道,所现化现存在的事物,若是能知道以前的事情,就是又是道的世纪的开始和结束,就像从人孕育、出生、成长及死亡。』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自古以来善良的人,都是十分精通玄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敬畏之心,拥有敬畏之心,他们才有深不可测的实力和知识,这个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源于经历。但是你们都不认识他,但他却能够容忍之量,所以这样的人很强,这是心灵的强大。』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

『自由的人,纵然是冬天,去爬山涉水,去游历大川,也是安然自在的,心灵也是安详和快乐的;

如果你敬畏你周围的邻居,心里就会安详,就会幸福;

恭谦和得仪的做派,会让人心生喜欢和赞叹;

若有摩擦的事情,别当一回事,那么有了摩擦的两个人,就会自动的冰释前嫌;

如果一个人朴实善良,一定是一个可以结交的人。』

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liáo,风的声音)兮若无止。

『你要拥有平易近人和虚怀若谷的心胸,这样的话,不管你是不是在污泥之中,只要你的心清澈的如海一样,纵然是狂烈的飓风,也会无声无息的消灭无踪。』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要是能在嘈杂和动荡还那个保持安静和本心的就已经很不简单。若能在没有希望的环境中,行动起来,将获得新生,要是能够其道理,不自满,那么你便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6.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事万物一起运作,我反复的观看,才发现其中玄机。』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万事万物都是从源头而来,也要回去源头。』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万事万物在回归到源头的之后,就处于静止的状态,是回归自我,回归本源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很正常,知道就好。』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然,我们说不知道,就可能有凶险的事情发生,如何避凶那,那我们就要做到知足常乐,心胸开阔,能容天下,以天下为先,为什么要以天下为先,是因为成全了别人,才能够造就自己,而这是天意,更是道的规则,而道的规则来是长长久久,哪怕死亡,这样的意识,也能够一直流传下去。』

17.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对于潜藏的微小事物,也能察觉祸福』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对于我们人而言,亲人胜过名誉,所有我们要敬畏我的长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我们的兄弟姐妹以及妻子丈夫,不可以辱骂他们,让他们伤心难过,更不要骗他们,因为相信是互相的,如果无法相信,那就是伤害了我们自己和亲情,人要听进去良言相劝,也能够事半功倍,黎民百姓皆是如此,就是保持纯朴的作风。』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若这个世界没有道理,就会出现满口的仁义道德,若这个世界都觉得自己聪明,那么就会出现虚伪,若是亲情不合的话,就是长辈时时刻刻把孝挂在嘴上,让自己的子女都顺从自己,而子女要求父母要慈悲,能够感同身受自己的痛苦,而国家如果混乱,是因为有着自许自己很忠心的人,却干着猪狗不如的事情。』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如果是上位者,就不会觉得自己聪明,这样就会造福百姓,如果是上位者就会丢弃满口的,仁义道德,这样民风自正,子女自然会孝,父母自然慈,重新归来正位,如果人人都不投机取巧,将只身利益置身于外,这样的话就没有偷盗的事情发生了,若是能做到这三者,就知道自己文化多么的浅薄了。』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定位,我们各司其职,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欲望,要做到不以私谋公,这样便是做到了朴素和没有欲望。』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若是身怀绝学便可无忧,唯有保持本心和正直不阿,才能够与人和平相处,否则你怎么与人来往,善良与罪恶,是互相的,若作恶多端否则岂不是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人言可畏,是因为假的也能传成真,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招致灾祸。』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空虚的心,纵然在众人之中,有是无趣,每一个人谈笑风生,却每一个都不自在,因为要迎合对方,我觉得无趣便向内寻找答案。』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

『我独自的飘零,没有然而征兆,是突然决定出发,我心如婴孩,回归本心,然而这样的我,就像个傀儡,像是没有归路。』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皆有顾虑,忙忙碌碌,唯独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选择离去,我恐怕也是愚弄人心的人,因为而我让只想我昏昏沉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每一个人的想要的都昭然若揭,而我装作不知道,所有人都察觉了,我却闷闷不乐,众人皆拥有名利富贵,唯独我顽固粗鄙,我之所以与众人不同,是因为知道我吃的每一个粮食,都是天地之母给于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明明白白要什么,而我在想我不想要,每个人都察觉了事物的变化,我却看到未来的灾难,所以闷闷不乐,众人都想要名利富贵,而我只想要粗茶淡饭,不想向天地过多的索取什么。』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子的德行,很容易知道,就是找寻道,追道理,对道理唯命是从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这个神秘的力量,可以是物体,有可以是虚幻,看不真切,在恍恍惚惚物体之中,像是看到了真理,在恍恍惚惚的虚无中,看到了实质的物体。』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我追寻着神秘的事物,其中有着精华,其中有着真相,其中的道理是可信的。』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自古以来,记不清名字的书籍,我看了不知多少,我是怎么知道众生的状况的,就是因为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做人做事拐个弯,不要太直了,就如同说话,要换个柔软的说话方式,比强硬的方式,能让人接受的了,做人要有容人之量,当一件事物被淘汰后,那么就会有新的事物诞生,有时候自己没有多少多东西,其实却得到了更珍贵的,有时候看自己得到了一大堆东西,却不知道应该去玩那一个,圣人只抱着一个信念,便能走遍天下而无阻。』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是明白的人,他不说自己明白,其实比任何人都明白,他自己不彰显自己好的行为,其实就已经是彰显自己了,他去做好事,却不去彰显自己功劳,其实是有功,他不炫耀自己的特长,其实就是彰显自己特长,只要自己不去争取什么,那天下人便争不过你,没有任何的可以与你争什么。』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自古以来的明白的人,都会告诉世人,拐个弯说话做事,才是真理道理,但一定要记得要真诚,谁都顾及了,才是众望所归的圣人,也可以指上位者。』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少说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那风也不是整天的吹,那雨也不是整日的下,你可之这是什么,这是蕴含天地的道理。』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

『天地也不是长久的,人怎么可能长久,说以知道这些的,就是懂的了道,就是等同道。』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有德者是不会食言的,食言就等于失德,同样是得道的人,在一起也乐的自在,有德性的人在一起,在一起也自在快乐,而失信的人,却会失去快乐,因为没有信誉,就不能让人相信。』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作为一个商人,不可能独立,离开了这里,恐怕就不行了,也就是说一个商人的资本,是有当地的消费而决定的,离开了这个地方,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这局限于古代。』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有时候见到的并不是一定是真的,有时候自以为是的不能表彰,有时候善做主张着,反而无功,自持身份者,反而活得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而真正的道理是,若是想要更多的话,反而成了自身的累赘,而且会时时刻刻的提醒你。』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天地在形成之前,是很多看不见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的,它寂寞孤寂的一个人在运行着,从来没有想过后退和改变,它没日没夜的去运行着,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唤它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它非常强,非常大,大了就扩散了,扩散了,就渐渐的远离了,远离后,它又回来了,所以道极大,天很大,地亦大,人也大,所以在世间万物中的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需要地,才能存活,地需要天,才能形成,天需要道,才能存在,道需要自然,才能运行』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能够承载重物的往往是很轻的东西,安静是狂躁的主人,所以是君子的话,他天天自省自己的优缺点。虽然有大局观,却超然物外,所以想要乘风破浪,就要灵台清明,心思恬静,否则被情绪控制的话,便处于下层,被情绪牵着走了,做出非理智的事情,伤人更伤己。』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行善的人是没有形迹可寻的,善意的语言让人挑不出瑕疵和毛病,善良的人,不会去筹谋和策划什么,顺其自然,善良其实很简单,它没有开关,但也不是随便就开启的,善缘所结下的因果,是无法解开的,所以善人经常救人,他不会抛弃任何的人,经常做善事的人,经常把旧的器物翻新,所以没有抛弃的旧物,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良的人,不会是不善的,他是恶人的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善良的人,通常都喜欢剥夺他人的利益,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不自以为是自己高贵,而是寻常的人,便是高尚的,这样的人,不会喜欢利益,虽然有智慧,却很迷糊,可谓是很有趣的人,很值得人去学习的人。』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我们知道好的行为,却还要说到做到,这样的人值得天下人去学习。天下人去学习他,好品德就会如影随形伴随人的一生,这样的人才符合自然,〔婴儿〕在这里比做自然,因为是刚诞生事物,所以很纯粹美好。』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道做什么是好的行为,那不要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是为天下去追寻的,天下人追寻的,就是让祸事远离,回归本源,这里的〔无极〕,是源头和起初的意思。』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只到什么是荣德,就要知道什么是羞耻,这样才能养成宽阔的心胸,拥有宽阔心胸的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德行不足,继续的修行,当修炼到顶点,就会便得朴实无华,是经历过风雨,才只知道平凡可贵,是一种心念和思想的升华。』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以最实用和朴素的办法,去做事情,是十分奏效的,所以圣人成为上位者的话,就会大致的制定规则,却不会细致的划分。』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若想得到天下,就要顺势而为,以我之见,若是得不到,只能怪你自己,天下的神兵利器,也不可能为你所用,若强行为之,必败无疑,纵然你手握重权,也会失去。』

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对于一个有才能的人,要做到能自己想做的事情,即能自己行事,又能跟随人行事,而且还能吹嘘说大话,有时候还要假装镇定和自信,在受挫的时候,可以懒一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未来该怎么走,如果是伟大的人,就要去除战心,去除奢侈,去除安逸的心。』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若有道德的将军,辅佐君王成大业,不会以强取豪夺的手段,去谋取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

『而在成功之后,要将兵器交出,以保证自身的安危。只是因为是将军,以虎狼之师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战火连连,与道相违背,而在打完胜仗之后,必然会有大祸临头降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若想落个善果,就不要去把持兵器不放。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就必须做到谨小慎微,就不能惹是生非和骄傲自满,想要活下去,这是不得已的方法,记住,想保全自身切勿强求。』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当有家产丰厚后,人也以老去,若是不只进退的人,早已经一命呜呼了。』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好的将军,是知道兵器是不祥的,对其很是不喜欢,所以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危险时刻,知道急流勇退,保全自身安危。』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如果是好的指挥者,平常的时候平易近人,看起来没有什么危险,而在两军对垒的时候,一定会在气势上压住敌方。』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不是有道德的人,喜欢的东西,之所以用它,实在是形式所迫,逼不得已才用的,如果可以解决,宁可不去用它,以其它的平和方式解决。』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有道之士,纵然胜利了没什么好炫耀的,而真正爱炫耀的人,是以一个以杀人为乐的人,若整日杀这个杀那个,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天下的爱戴和拥护。』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冷静的判断打仗,会处于有利的局势,而失去冷静,变的浮躁的时候,就往往就处于劣势,变成凶事,古人尊右为尊,所以越处于高位,往往会更加危险,平民居左,所以处于低处,也就越加平安。』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说到要处置自己人,要以哀伤悲痛的礼乐来送行,若战胜对方也要以哀伤礼乐送行,以示尊重。』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道里从来都是不定的,虽然朴素和微小,但天下人若能知晓,王侯将相若能守此道,世间万物都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也互相有礼。』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将下雨露,是天地所赐,凡人和万物,都能平均的得到馈赠。』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从一开始便存在的物质,便定下了姓名,有名字的东西,都是我们看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有,然而有些是我们看不见的,我们不知道的,若是知道,是能够运行不止。』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这样的道,纵然行走在天下,也能通畅无比,就犹如川谷和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道什么人和什么人是智慧,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更是明白人,胜了别人是比别人更有能力,若是胜了了自己便是自强不息,知足的人往往是富有的,自强不息的人,是有志气的。』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失去自己好的品质,是能够长久一辈子的,若是活到古稀之年,还没有亡故,是寿命长久的人。』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无处不在,可以左右任何事物。』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

『万物不自以为是其主人,却生养运行生态发展,有功而不自夸,包裹万物的天地,不把自己当主人,所以它没有欲望,因为看起来那么细微,不可察觉。』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万物都是属于它的,可是他却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所以它的能有很大的成就,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好傻伟大,反而最后成了伟大存在。』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执杖天下的套路,天下皆可去,但要做到没有害人之心,这样才能太平。』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快乐与引诱,都只是惊艳刹那,过去也稀松平常,道理若说出,便平淡无奇了。看到不觉得稀奇,听到觉得很新奇,用到的总是觉得不够。』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将欲望收敛,用来巩固和扩长,将欲望削弱,用来巩固和增强,将欲望摒弃,用来巩固和兴旺,将欲望取代,必然巩固和庇佑,是冥冥之中的规则,所以柔弱的物体,往往是强硬的物体的克星。』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儿不可以离开水里,而一个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对人说。』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理是以守为攻,所以就不作为,若是帝王将相能够遵守,那世间万物自然会遵守,将欲望淡化,不去做多余的事情,老子以镇子为例子,它没有名字,却纯朴自然,正因为如此,自然而和谐,上位者没有欲望,整日里想什么主意,那么黎民百姓便可以清净下来,那么天下自然平和安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位者有时候要做出与道德相反的事情,才能顾全大局,所以才有上位者不德,反而是德的道理,平民百姓不能失去自己道德,不然就是没有德行,是被人唾弃的。』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位者没有作为是不行的,平民百姓无作为反而是好的,上位者若仁慈反而是无作为,而上位者若有义气,反而是有作为,上位者应该有着礼节,好应对任何要发生的意外,如果没有礼节,别人会生气,甩袖而去。』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所以失去的道理,便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德行,失去了德行,就会失去仁爱,失去了仁爱,就失去了义举,失去了义举,便失去了礼仪,没有礼仪的人,便没有多少忠信可言,就是一切祸乱的开始。』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前人知道的人,知道道的精华,是大智若愚的显化和开始,所以顶天立地的人,为人憨厚,不会让自己落到粗鄙的浅薄的行为上,与人相处要实在,不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上,所以去除浅薄无知,而取平易近人。』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源头的真道,若能悟得一二,便以足够,比如天得到了清净,地得到宁静,神得空灵,谷物得到了饱满,万物得到了生生不息,王侯得到了,天下便是盛世。』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而如果没有领悟道的含义,天就没有清澈,就会被雾霾掩盖,就像是裂开,地没有安宁,恐怕就会寸寸断裂,无法种植草木,神若失去了灵智,天下恐怕乱套了,谷物如果不饱满,那人类又吃什么来存活,万物若没有生存的环境气候,那么都将凋零,王侯如果残忍暴虐,就会有人举义,推翻暴政。』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越是位居高位的人,就越是要为民着想,越是高的房子,就要打好根基,所以候王觉得应该用,孤,寡人,来自称,以的态度谦虚,不自满的行为来表示,这难道不是自贬身份,当然不是,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不以玉的,高贵标榜自己,而是以石头来标榜自己,这恰恰是上位者的高贵之处。』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违反道的规则运行,是弱者才用的,因为它弱,连自己都不能主宰,又怎么运行日月,登临巅峰,制定这个世界的规则那,天下万物是有生育,而有诞生与虚无〔通俗的来说,就是佛说,一念一世界,庄子说,一梦一人生,成语中的无中生有,一念一思便是世界,你的世界你就是主宰,你就是创造万物的神明,那也只限于你的千般思绪而已〕。』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对有德行的人,对道有悟性,会遵从道而行事,对于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却没有心思去遵守,放任自我,而没有德行的人,听到之后,笑话道德就是愚昧,所以不相信道德,一笑了之。』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所以说,知道道德的人,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觉得自己还是太愚昧,而且只进退,在别人看来他已经够好了,可他却知道自己的还是够好,而且有道德的人,虚怀若谷,若夸夸其谈的人,反而自取其辱,做表面功夫的人其实是德行不足,说自己多少多少功籍,其实是偷来的,质朴纯正的人才是好的,大方的人往往看起来不起眼,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到最后一刻才成功,真正说话掷地有声的人,往往很少说话,但一但说话便是一鸣惊人,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却已经将事情都处理的妥妥当当。』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所以道理是隐形的,如果你知道道,那么就去做善良的人,并遵守道,最终会成功的。』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无限衍生的,有一个开始,便有第二个,第三个,就会有无数个,最后形成了万物,万物面向光明,而背面往往是黑暗,然而就是因为有光明和黑暗,所以才如此的和谐。』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以会成为坏人,是唯我独尊,不知谦虚,是君王的称呼,所以物体承载的不满,反而有益,若太满,反而会损坏。』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是互相学习的,我也是如此,有道理的话语,是经久不衰的,我将他奉为我师傅。』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软的,往往是最坚不可摧的,没有什么能伤害它,因为没有人能伤害它,我才说无为才是最好的,以身作则的教育,就是无为的法则,不强迫其他人,而是让其他人自愿跟随的意思,这样的做法是有益天下的人和事物。』

(无为的意思是自然,就是我们。追寻的道,可以从万物的自然生死中寻找。)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和身体那个更亲,身体和货物那个更多,得到和死亡那个会病,所以所以最爱的那一样物品,必然会让身体累垮了,太多的金银珠宝不过是棺材里的点缀罢了,知足常乐反而乐的清闲,知道而去遵守,便可以长久平安。』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世间万物是有道可循的,纵然是马的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天地万物要是不遵循道的法则,那么战争不止,马革裹尸在荒郊野外,有大祸来临,却还是不知足,不知道收敛,最大的错就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什么都想要,所以我们要知足常乐,才能保证平安。』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却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不是我聪明,而是我发现了天道的运行规则,走的越远,就觉得自己知道的越少,而得道的人,纵然不出门,却天下事都可知晓,不见事情,便明白怎么回事,不去亲手去做,就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功。』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的越多,就知道的多,然而都是道听途说,对于自己修行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继续下去,是没有前途的,顺应自然和不做为是两码事,所以要保持无事不生非的心态,要真的有人无事生非,也不用理他,翻不起什么大浪。』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是没有心眼的,因为他是以百姓的心灵为心,他们善良,我有是善良的,不知道善良的人,我也是善良的,有德行的善良,是相信我的前提,不相信我的人,我一如既往相信人们,是道德信任。』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无所偏执的样子)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心怀天下,没有偏心向谁,让天下的让都是一条心,百姓只看到和听到,而圣人都是像孩子一样,纯粹干净。』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兵将上战场,十个人中只有三四个生还,死去的人也只有两三个,人能生还的,在行动的绝地,还是能有十分之三活下来。』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我们为什么而出生,因为我们出生便福泽深厚,我们听到谁善良,便赦免谁,这样他就因为他的善良,而能生存下去,陆地是不会遇见凶恶之人,入了军队不会,不会被兵将恐吓杀害,遇见凶险的事情,也能逢凶化吉,老虎没有了爪子,将士没有兵刃,为何那,因为对他而言没有死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福泽深厚的人,遇险不险,遇凶不凶。』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是生生不息的,有德行不能做畜牲,物是形成的,得势的时候,就能成功了。所以万物莫不是遵从自然法则的道,所以才会贵德兼备。』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道是可尊敬,德是可贵,所以世间万物的生死,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道生生不息,有德行不能做畜牲。』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长辈父母生育儿女,正当和毒害是相克相反,养育儿女要注意,恐怕会覆灭毒害,生下来孩子,不将它当做自己的私有物,为把它把持在手,长大了有不要求它为自己做什么,这是道的显现,虽然很奇妙,但正是道德的体现。』


女婍


这个问题我已从不同角度答多次了,怕有一题多答之嫌。我只把句读和通释写下来,请想弄出个究竟的人在“悟空问答”中寻找我的解答。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通释]

道可以因循,没有恒久不变的道;名字可以称呼,没有恒久不变的名称。“无”,为天地的初始命名;“有”,为产生的万物命名。所以恒久的“无”,要来考察事物是怎么产生的;恒久的“有”,要来观察事物是怎么存在的。(无与有)这两个事物同出一个源头但名字不同,不同的名称却出自相同的源头就叫作深奥。深奥又深奥,是认识万物的关键所在。


陈广逵


道可、道非,常道。



采访本上的人生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可以言说的。但都不是真正的道。

(如果能理解,就不是道。如果理解不了,才是真的道)

(这就是道德经的神奇奥妙之处)。


云岗山人


好像上学学习的时候都是“道可道,非常道”,没有其他断句,现在几乎全部《道德经》印刷本也都如此断句。

不过还看到过一种断句“道,可道,非常道”,解释如下:先贤令人体而行之,故曰道也。至于仁、义、礼、智、信,皆道之用。用则谓之可道。可道既彰,即非常道。


最近还看到一种“道可,道非,常道”,没有深究其意思,这里不做解释。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至于如何断句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过我个人喜欢第一种,也是公认的一种。

其实“道可道,非常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


我理解为道是本体,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永恒存在不断生生造化的,是不可知、不可测的。所以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认识的变化,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及概念会不断更正与变化。


养河豚的猫


道德经在古时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话语,阐述深刻道理。第一章,其实讲的就是什么是道。开宗明义,道是非常的名。名含无名和有名。无名是事物从无到有的创生过程。有名是事物生生不惜的繁衍过程。创生是玄妙的,被生是微妙的。名得演变过程,就是非常道。


手机用户64148718763


你看的一定是通行版的《道德经》,是经过后人改动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段话中有四个“也”字,显然不可能有别的断句方式,只能在四个“也”字上断句,即:”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汉朝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名字之中的“恒”字,就把“恒”字改成了“常”字,变成了“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到了三国时期,王弼为了让《道德经》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干脆把句中的四个“也”字都去掉了,就变成了今天广为流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些人不知道《道德经》所经历过的上述变化,胡乱给这句话断句,比如台湾的曾仕强就把这句话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句子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与老子的本意相差了几千里,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了。这句话的本意是:我所说的“道”是可以言说的,但不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那个“道”;我所说的“名”也是可以说出来的,但是我所说的“名”不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那个“名”。意思是说,我所说的“道”和“名”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那种东西,是我老子的专有名词,含义也与普通人所理解的完全不同。


用户6329540944


在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发明标点符号,如何来断句,就给后人解读道德经留下了无尽的想象,这给道德经的研习留下了意趣,这恐怕是老子没有预料到的。不同的断句解读会在意义上有细微的差别。

第一种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一种: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这种东西,如果用语言表述出来了,就不是永恒的那个“道”了。

第二种: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是可以描述的,可以正向描述也可以反向描述,这两种表现形式都是永恒的道。也就是老子说的:正言若反……道法自然。看似事物在向前发展着,其实都是在回归到他以前的本位上去。

第三种: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和描述出来的,但一旦从语言描述出来,他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道了,但不管怎样变化他依然属于道的范畴。

因为道只有一个,但它的表现形式是无限的。比如:上高香可以获得10倍的利益,当你听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同时就失去了10倍利益的机会,因为有了“有心有求”的参与,那么道的表现形式就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