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排档”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大排档”原名叫“大牌档”,起源于香港。

“排档”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大牌档”一般开在横街或巷内,在路边搭起档口,并在傍边摆设台凳供食客就坐。“大牌档”的名字,起源于早期香港政府颁发的餐饮经营牌照,比当时发给一般小商贩的餐饮经营牌照大,并需悬挂在显眼地方。于是,拥有这个大牌照的档口摊位,就被称为“大牌档”。

近年来,由于大牌档渐渐式微,年轻一代知道这情况的不多,加上“排”跟“牌”同音,很多人误以为“大牌档”是因为在街边的摊位一排排地排列而得名,因此,以讹传讹为“大排档” 。​

“排档”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发现的南宋宫廷菜单考证,皇宫里连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有时,宫廷侍官们就自己掏腰包,请皇帝、贵族、大臣吃饭。一下子竟形成风气,由于是轮流请客,排队当值,称为“排当”。刚开始时当然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报销,到宋理宗的时候,开始拿到中央和各级财政的金库报销了。

当时广东经略使陈宗礼调任枢密院签事,就是从军区指挥官调到统帅部当高级助理,看到这种“腐败”现象,十分不满。他说,下级请上级吃饭,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在报销时捞点油水吃差额,一是拉拢关系,所以应该禁止“排当”这种现象。但是报告递上去,没有什么结果。吃喝的人看没事,自然吃得更来劲啦,而且也开始不限于吃喝这种低层次的消费。

“排档”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后来,“排当”被引进到民间,成为简易、廉价、大众消费的形式。由于经常设在街边,摆有大量桌椅,同时广东人常称摊位为“档”或“档口”,也进而转变为“排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