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全文共1688字閱讀約需3分鐘

馬雲是中國企業界的“法國人”,多情善言,幾乎他的每次演講都表現出了令人眩暈的興奮感,使聽眾著迷。可惜,馬雲是中國的“稀有動物”。我見過很多領導者,他們平時都講話充滿激情,並且富有幽默感,但是一站上舞臺,就變得死氣沉沉、身體僵硬,語言無聊而且枯燥。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總是說:“因為我在演講。”

俞敏洪與馬雲經常也有的一拼。而從前的俞敏洪講課乏味,學生們聽得哈欠連天,以致課堂教學難以維持。一天,他準備關門打烊,便一屁股坐上臺子講“最後的一課”。散課了,結果學生們都不願意離去,他們給俞敏洪的反饋是,希望以後都能夠聽到像今晚這樣的授課,這對他刺激很大。再以後,這個平日裡看起來有些像頹廢詩人的新東方老總,只要登上講臺,看到聽眾,立刻精神抖擻地演起“激情戲”來。而“激情”也成為了新東方課堂的一大特色。他鼓勵、要求新東方的老師們必須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無論做招商演講、業務演講、還是路演有3大模型:陳述型、引導型、和說服型。說服型包含3個板塊:傳遞信念、輸出激情、演繹邏輯。所有的說服最終都是能量的說服,所有的能量都是在激情碰撞中得以釋放。如果演講者不能激發起聽眾的熱情你的演講就無法觸動聽眾。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激情來自於夢想,沒有夢想產生不了激情。

描述夢想的目的:拉高聽眾的夢想,這個世界上永遠是沒有夢想的人跟著有夢想的人混,有小夢想的人跟著有大夢想的人混,有大夢想的人跟著有領袖格局的人混。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什麼是夢想?就是想成就什麼樣的事業,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描述夢想的方式簡言之三點:

第一點

必須講出你夢想漸漸升起的過程

世界上有兩個詞,一個叫用心,一個叫執著,用心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只要堅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第1句話必須講出你的夢想是跟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接近,重合或者超越。

第2句話就必須有一句話講清楚能夠傳播開,成為經典的腳本。

比如馬雲15年前說我要成立一家世界級的電子商務公司,我要成立一家生存102年的電子商務公司。俞敏洪15年前說,我要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教書匠。郭廣昌20年前說我要成為中國的巴菲特。陳天橋20年前說我要成為中國的比爾蓋茨。

第二點

只有聽眾覺得你是在真正幫助他,你才能產生真正的激情。你講的對聽眾有幫助,聽眾自然捧場。

第三點

激情來自於場

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曾經說過男人必須學會進行三場:情場、賭場和商場。一個男人經歷了情場忽然明白長大的意義,男人經歷的賭場會明白捨得的意義。男人經歷了商場會明白活著的意義,三種都經歷的人就是高人。你跟別人分享什麼東西能夠引發別人的情愫,能夠引發你自己的情愫?答案很簡單,只有你自己親自體驗過,並且最好是深深的被情場商場賭場的傷過,你講出來一定滔滔不竭,一瀉千里。我口才不好,也不是專業出生,但是我每次演講取得的效果都不錯,主要原因都是我講的自己親身經歷的發自內心的說事實。

怎樣有激情?

1、加手勢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演講中態勢語言更能有效傳遞演講者的狀態,聽眾也最容易受到演講者肢體語言的影響和帶動,因此在演講中正確使用肢體語言,比如干淨利落、剛勁有力的各種手勢,能起到振奮人心、帶節奏的作用。

2、以情傳聲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演講中如果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語氣語調,聽眾很難一直保持高度的關注。演講者只有根據演講背景、演講內容通過“以情傳聲”,用不同的情感表現自己不同的有聲語言,使演講跌宕起伏,抑揚頓挫,才能使聽眾聽得津津有味。

3、內容簡潔有力

為什麼演講結束聽眾無動於衷(二)?

冗長的演講內容必定出現重複和累贅,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說,來回說,往往會使聽眾產生煩膩和排斥心理,最終關閉耳朵。

如果你沒有激情,最好不要演講。要講,就要展示出你的激情。不過,激情不等於聲嘶力竭的大喊,不是聲音大就有激情,而是,通過你的演講,觀眾能感受到你的熱忱和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