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莫氏政經說系列——中國貨幣供給難題

中國貨幣超發原因在哪裡,超發貨幣流轉在哪裡,怎麼調節貨幣供給,貨幣金融甚至貨幣財政機制又是怎樣,貨幣如何影響資產價格,貨幣超發如何影響匯率,貨幣乘數怎樣變動,持幣觀望現象如何解釋,一談及貨幣現象,似乎有太多東西需要解釋,但往往越解釋越複雜,似乎貨幣被永遠蒙上一層面紗,貨幣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需要貨幣,貨幣與資產配置交易又是什麼關係呢。

貨幣最基本功能是交易,背後支撐是資產,貨幣本身並不是資產,資產貨幣化也只是為了方便定價與交易,但似乎很多人越來越追逐貨幣本身,似有捨本逐末之嫌。現代社會里,貨幣被壟斷髮行,背後信用基礎即為國家財政基礎,也是國民收入徵稅基礎。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最直接導向是調節貨幣供給,但往往國家並不清楚市場經濟交易內容與實質,偵查成本無疑很高,往往難以避免隔靴搔癢,藥不對症。貨幣供給應該回歸交易本質,迴歸交易動機,迴歸交易背後實質。

中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外貿發達導致出口遠大於進口,換來鉅額外匯儲備,這部分儲備可當做國民資產儲備,因為這部分產出並沒被國民消費,而是被國外消費,因此最終結果類似變相過度儲蓄。而這筆鉅額資產定價背後需要發行貨幣,然後通過貨幣乘數擴大全社會貨幣供給。按當前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0萬億元左右,按5倍貨幣乘數即為100萬億元貨幣供給,基本相當我國貨幣供應總量一半,這個過程還可以循環反覆,只要全球貿易格局與模式維持不變。但這種貿易基本是世界財富再分配,出口大於進口的國家相當索取交易對手方的財富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假以時日,交易對手方肯定會醒悟,從而從中阻礙,這也是當前中美貿易爭端的源泉,不合理世界貿易格局不太可能持續過久。

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多年快速增長後果之一就是資本積累以及交易關係拓展,資本過度積累便會催生貨幣,資本流動自然會催發貨幣流動,而貨幣流動又是交易關係在廣度與深度雙重拓展,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已經通過貨幣關係聯結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存款即我的貸款,反之亦然,銀行或交易所等融資中介只會催生貨幣轉手速率加快,貨幣乘數也是這樣被擴大。即使中央銀行可以準備金率、貨幣利率以及公開買賣資產等手段調節貨幣供給,但這是一個遠非中央銀行所能完全掌握與控制的去中心化貨幣市場,不管是各類貨幣中介從中作梗,還是國民投機心態從中作祟,資本逐利性會催生各類創新貨幣工具。貨幣工具背後是貨幣交易關係,蘊含交易合同協議準則,無論是外顯規範合同關係,還是抽屜合同協議,均是貨幣交易藏身之處。經濟體系交易關係錯綜複雜,無中心化個人或法人間交易自發衍化,貨幣交易永無停滯,人心對利潤敏感度也永遠在調整。

貨幣還會自我創造,自我繁殖,就比如細菌爆裂般增殖,假以信念脆弱性與人心貪婪性,對資產利潤追求直接轉化為對貨幣本身追求,貨幣母生貨幣子,子生孫,孫生曾孫,此時貨幣已異化為人格,按自我繁殖規則生存下去,集體社會行動迷思就被貨幣綁架,人類所創造交易媒介反過來充當交易主體,交易鏈條已是如此之長遠,幾乎看不到原處交易目的與價值,虛擬化,無目的化,自我演繹神話,就如永動機,不需外在能量就可以自我運轉自如。按理說,資產增值才能體現為貨幣增殖,而資產增值需要累積人類勞動,有效人類勞動才能創造有效價值,而貨幣只不過是體現了這番價值創造結果而已罷了。中國貨幣超發就如剋制不了青春衝動的年輕人,過度揮霍生命力,浪費太多寶貴能量去追求可有可無的虛幻之物,資產價格泡沫已是貨幣自我煙花般表演,如同塞壬歌聲誘惑太多心智不成熟的群體去傾聽,最後弄得桅折帆破,舟沉人溺。尤其是貨幣發行成本微乎其微,鑄幣稅又是那麼可觀,算是一本萬利的壟斷生意,任誰都無法剋制這番衝動。馬克思早已說過資本利潤率過高將會踐踏人世間一切法律與良知道德。

中國貨幣供應就如一個注滿水的池子,水龍頭還沒關上,一直往裡面放水,而國民還樂意在其中游泳嘻戲,隨其流,揚其波,不亦樂乎,當往往潮退才會顯露誰在裸泳,貨幣來如潮水汪洋,去亦如潮水倏忽。貨幣過度供應使得人人自視為富翁,殊不知背後真實資產價值幾何,更多是交易關係表徵,一旦交易關係破壞,經濟體系便有癱瘓之虞。貨幣超發體現為銀行體系資產負債表膨脹,中國銀行體系總資產便高達250萬億元,人均20萬元,一半為正常貸款,一半為非正常貸款或所謂非標類應收類款項。其實中國所有資產總額基本為350萬億元左右,100萬億元左右為企業資產(上市股權市值50萬億元,按一半估算),100萬億元左右為存款(轉為企業債務,基本假定企業股權與債務均等,即資產負債率為50%),150萬億元左右為房產(人均住房面積30坪,5000元/坪,人口10億)。而廣義貨幣供給即M2包括流通現金、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由存款再派生貸款,可見通常廣義貨幣供給僅包括流動性較強的資產,基本不包括企業資產與房產,而這兩類才是國民資產大頭。資產證券化或者資產貨幣化,便會極大解放資產流動性,增加資產交易層次性與連接處,極大擴大貨幣交易網絡,最廣義貨幣應該包括這些衍生貨幣。貨幣之泉託舉起全社會資產流動性,那麼到底多少貨幣供給才是合理合度,可惜最後答案可能並不標準也並不唯一,看國民接受虛擬化心態如何,看國民風險偏好,按理說只要不斷自我麻醉,樹確實可以長到天上,貨幣乘數也可以無限放大,貨幣供給也可以無限大,就比如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超級通貨膨脹,幾萬萬億元都是可能的,只是資產計量單位改變而已,真實資產價值就在那裡,人口也就在那裡,土地也就在那裡,至於各種動盪混亂都是人類制度缺陷所致,或者人性不完備不完美所致,畢竟康德早已說過曲折人性之才無法造出直木,只要是人類自我決策便難以避免終極有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