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中国历史基础常识(14)

1.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定《马关条约》,提出迁都抗日,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试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到京城考试的举人的代称)。

2.1898(戊戌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年,清朝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颁发了一系列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改革。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但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失败。

3.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开办于北京,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4.谭嗣同,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后镇压政变后,谭嗣同不愿逃走,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后慷慨就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著名诗句。

5.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贫苦农民、城市贫民等在华北、东北等地自发组织的反帝武装,1900年发展到北京、天津地区。义和团英勇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迫使侵略军多次退却,最后在八国联军和清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6.八国联军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的联合军队。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扩大侵略,八国联军大举进攻中国,攻陷天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7.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廷于次年订立《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亿54万多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抵押。这笔赔款通称为“庚子赔款”。

8.《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廷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1901年(辛丑年)7月由清廷与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左图)。

9.《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多万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廷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0.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1900年7月趁八国联军进攻天津之时,俄国出动17万人军队,分六路侵入东北三省。16日,俄国侵略军突然包围位于黑龙江东岸的海兰泡,把6000多中国人或用刀枪屠杀或驱入黑龙江活活淹死。第二天又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用同样的手段残酷屠杀当地居民。

11.慈禧太后是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自1861年发动政变实行“垂帘听政”后,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

12.1905年,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中国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校。

13.1905年,为了反抗美国虐待华工和限制华工入境,上海、广州、长沙、汉口、天津等城市发起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中国留日学生和海外华侨也纷纷响应。

14.1903年,年仅19岁的中国留日学生邹容在上海写成《革命军》一书,号召中国四亿同胞起来推翻清朝廷,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这本书畅销100多万册,轰动了知识界和海外华侨。

15.1903年,留学日本的陈天华写出《猛回头》、《警世钟》两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唱词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呼吁中国人要警醒,共同担负起救国的责任。这两本书在当时宣传革命影响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