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9城調查:“無痛分娩”普及之痛

原標題:[網連中國]9城調查:“無痛分娩”普及之痛

“我是在一家三甲醫院生的孩子,之前要求上‘無痛’,但是,從簽字到孩子生下來,約好的麻醉醫生都沒來,我硬生生痛了整個產程……”重慶的鄧女士回憶生產時的宮縮陣痛,感慨這是一場從精神到身體都很嚴峻的考驗。

其實,這樣的痛苦完全可以避免。無痛分娩作為一項成熟的助產技術,為無數準媽媽減輕分娩疼痛提供了幫助。然而,數據顯示,國內的無痛分娩率尚不足10%。無痛分娩“叫好不叫座” 的原因何在?鄧女士的遭遇又因何發生?近日,人民網記者在上海、天津、重慶、哈爾濱、合肥、蘭州、昆明、福州、長沙等9座城市採訪了多位婦產科醫生、產婦,聽他們聊一聊無痛分娩那些事兒。

感受:“無痛分娩讓我從地獄到天堂”

6月9日剛剛生下寶寶的張龍鳳是福建省腫瘤醫院一名醫生,由於實習期看過太多產婦自然分娩的“慘狀”,臨盆前她決定嘗試無痛分娩。

當日14時30分左右,張龍鳳被推進待產室。隨著宮縮越來越強、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她滿頭大汗、臉色發青、面孔扭曲,狠狠地抓著護士的手。“我要打無痛!”這是她進待產室後說的唯一一句話。

15時10分左右,經過大半個小時的宮縮和胎心監護,張龍鳳終於被推入手術室,進行無痛分娩手術,僅耗時2分鐘。

9城调查:“无痛分娩”普及之痛

無痛分娩手術室內,麻醉科醫師張素晶正在為張龍鳳進行局部麻醉。餘杉芳攝

10多分鐘後,張龍鳳從緊緊抓著病床欄杆咬牙、呻吟喊痛到面部漸漸停止扭曲,到後來甚至可以說上一兩句話。

“打完無痛完全可以談笑風生啦。”16時左右,張龍鳳再度回到待產室時,臉上有了笑容。

18時,張龍鳳轉移到產床準備生產。進入產房前,狀態良好的她還向護士借來口紅,塗了嘴唇,“我要美美的生寶寶!”

進入產房後,張龍鳳開始進入最後的“衝刺”。1個多小時後,19時16分,她順利生下了近7斤的健康男嬰。

“全程不緊張也不痛苦,對產道的保護也很好,產後也沒有很大的傷口。”11日,產後回到家中的張龍鳳感慨,“可以用‘從地獄到天堂’來形容當時的感受,有條件一定要就進行無痛分娩。”

“像我這樣合併症比較多,血壓偏高的產婦,上‘無痛’是比較好的選擇。”和張龍鳳一樣,天津的田女士也選擇了無痛分娩。早在2014年生產第一胎時,田女士就對這一技術有所瞭解,但當時開展的醫院少,沒有進行無痛分娩。“我瞭解了一下,對產婦和胎兒都沒什麼影響,這樣生產不僅能控制她的血壓,還能減輕生產痛苦。”田女士的母親對女兒的決定也非常支持。

本次採訪中,所有接受過無痛分娩的女性都給出了同樣的建議:“不要‘挑戰極限’,無痛分娩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調查:對無痛分娩知曉度低 傳統分娩觀念根深蒂固

相比上述兩位女士最終選擇了無痛分娩,本網記者在各地隨機對數十位適齡女性及家屬進行調查後發現,不少人對無痛分娩根本不瞭解,更不用提親身嘗試了。

“分娩不是隻有順產和剖腹產嗎?”這一疑問,成為不少受訪者詢問最多的內容。“假如真能無痛安全分娩,肯定選這種。”安徽的李女士表示,“主要還是宣傳得太少了,很多人都不知道。”

“希望能加大對無痛分娩的知識宣傳和普及力度,尤其要面向基層地區大力普及。”昆明市民小李建議。

“在我們醫院進行產檢的孕婦,會被要求定期上一些免費的孕婦課,其中會涉及到無痛分娩。”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分娩中心護士長陸天慧說,“在上課時明顯感到,很多孕婦此前並對無痛分娩瞭解不多,這一技術知曉度較低。”

而即使對無痛分娩瞭解一二,也有不少受訪者態度堅決地表示,不會選擇無痛分娩。

“麻醉會影響胎兒健康”“做了‘無痛’會有產後腰疼”……這些分娩觀念成為受訪者排斥分娩鎮痛技術的主要原因。

“為了孩子的健康,我還是要自己生。”即將臨盆的林文娟認為,“動手術總會有一定危險性,普及率低不就是因為安全性還不能保證嗎?我身體狀態挺好的,產檢也都很正常,自己生沒問題。”

“我們那時候生小孩哪有那麼矯情呀,哪有什麼無痛咯。”羅阿姨陪女兒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做產檢,她認為無痛分娩不僅沒必要,還會讓新生兒身體抵抗力變差。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通過上孕婦課或者自己查資料,對無痛分娩有明確瞭解的受訪者大多對無痛分娩的接受度較高。

在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記者詢問了5名準媽媽對無痛分娩的認知。她們均表示,通過在孕婦學校的學習,她們對無痛分娩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如果身體指徵符合條件,很願意進行無痛分娩。

釋疑:麻醉醫生緊缺、缺乏政策是最大障礙

相關調查顯示,我國不同地區無痛分娩率差異很大,華東地區無痛分娩率較高為38%,西北地區最低為1.02%,全國範圍平均僅為10%,而在歐美髮達國家,無痛分娩的使用率為85%左右。

僅就甘肅省為例,目前,甘肅開展無痛分娩技術的醫院不超過20家,很多也都是非常少量的“實驗性”“選擇性”開展,成規模開展的也就甘肅省婦幼保健院一家。

除了上述產婦自身的原因,導致無痛分娩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麻醉醫師的短缺以及相關政策因素。

根據國際麻醉研究學會(IARS)官方雜誌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麻醉醫生人口比例為每10萬人口3-5名,而這一數據在歐洲的比例是每10萬人口10-20名。

而2016年底,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副會長黃文起也曾向媒體表示,“目前全國有麻醉醫生8.5萬多名,缺口約有30萬人。”麻醉醫生的短缺可謂很嚴重。

拿湖南省婦幼保健院來說,據湖南省麻醉學會產科學組組長李愛媛介紹,目前,該院有30多名麻醉科醫生,加上麻醉科護士也只有40多人。每一個無痛分娩手術,都需要配備醫生、護士、助產士各一名,就算麻醉醫生24小時待在產房,從最開始評估是否可以進行手術,到和產婦交談、和產婦家屬溝通籤手術同意書,再到給藥、觀察效果、陪產婦生產,最後進行術後觀察,整個過程下來,有的甚至要超過20個小時,這個麻醉醫生一天最多能進行10多例無痛分娩手術。

作為年輕的麻醉科醫生,李瀟瀟感觸更深。今年32歲的李瀟瀟進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麻醉科工作已有8年時間,近幾年開始,醫院要求無痛分娩的產婦逐漸多了起來,她也就開始了連軸轉的生活。

“我現在基本睡在醫院,做完一臺麻醉手術,抓緊時間休息一下,隨時又要開始下一臺,只有凌晨2點到5點可以睡個整覺,其餘時間就要隨叫隨到。”由於長期睡在醫院,一個星期和愛人只能見一兩次面,而這也基本上是他們醫院58個麻醉醫生的常態。

除此之外,據受訪的幾位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未對無痛分娩這一項目進行單獨定價,只能按照硬膜外麻醉的標準來收費。分娩鎮痛,麻醉師和醫生要一直看著產婦十幾個小時,還不能額外收費,在醫療資源不足、麻醉醫師本已超負荷的前提下,醫院對這項“費力不討好”的服務缺乏推廣動力。

同時,無痛分娩未納入醫保也是阻礙不少人選擇這一生產方式的原因。

建議:解決之道關鍵要加強頂層設計 建立合理機制

“‘自然’應該與社會發展階段相對應。醫療技術進步,就要讓分娩變得更安全、更舒適。”在上海一婦嬰產科主任應豪看來,分娩鎮痛是現代文明產科的標誌,體現了對生命個體的尊重。

而對於如何更好地推動無痛分娩的發展,不少業內人士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麻醉手術科副主任韓旭東認為,首先,社會各界應該更加關心和關注產婦的“疼痛”,“生孩子哪有不疼的”這樣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其次,無論是綜合醫院還是專科醫院,解決麻醉醫師缺口大的問題,都是推廣該技術的關鍵之一;最後,制定省內該技術收費標準,最終將分娩鎮痛納入醫保,緩解產婦的經濟壓力,從政策層面促進該技術推廣。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李有才認為,解決之道關鍵在於建立一個合理機制,“給分娩鎮痛一個收費標準,或者納入醫保範圍,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機制,是很難可持續的。”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產科行政主任崔洪豔則提出,要想開展分娩鎮痛,必須有一定的規範,即麻醉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加強產程的監護管理,避免產程中對孕嬰的傷害,讓產婦及家屬認識到分娩鎮痛是安全的。

在採訪中,還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無痛分娩的推廣除了醫院,更多應該是政府的宣傳和引導。效果好不好,讓技術來說話,不加強頂層設計和推廣,這項技術運用起來阻力可不小。(馬麗婭、唐玉潔、陶建、韓婷澎、唐小麗、姚慶林、餘杉芳、匡瀅、陳琦、薛丹、牟健參與採寫)

Q&A

什麼是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在醫學上被稱為“分娩鎮痛”,即使用適量的麻醉藥物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讓準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

無痛分娩技術是否成熟、安全?

“無痛分娩”的概念從提出到實踐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早已是臨床上一項成熟、安全的技術。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鎮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廣泛、最可行的分娩鎮痛法,對孕婦和嬰兒都沒有影響。由麻醉醫生從脊椎外層的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藥,麻醉劑量只有剖宮產手術劑量的1/10。

是否所有產婦都可進行無痛分娩?

適合自然分娩的產婦主觀有做分娩鎮痛的意願,並在麻醉方面沒有脊柱畸形、顱內高壓、凝血功能障礙及穿刺部位感染的,都可以做椎管內分娩鎮痛。不過,專家也提醒:實施分娩陣痛後,有些人完全無痛,有些人還是有痛感,這與個人體質差異等因素有關。

以上採訪內容由業內人士提供。

受訪者:

哈爾濱紅十字中心醫院麻醉科主任靳亞琴

哈爾濱紅十字中心醫院分娩室助產長肖豔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李有才

安徽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產科麻醉學組組長、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方向東

後記:

據瞭解,醫學上將疼痛指數分為10級,一般分娩疼痛可達到8-9級,更有許多產婦會達到最高的10級疼痛。

我們無法討論出生孩子有多疼,因為疼痛是一件沒法感同身受的事。作為記者,我們只能通過筆和鏡頭呼籲大力推廣無痛分娩,減少產婦的痛苦。

然而,整個採訪過程其實並不順利。“本地可以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有多少家?”“無痛分娩率是多少?”諸如這樣的數據,不少地方衛生部門並沒有統計,上面圖表中所列的醫院大多也是由本網多地記者分頭致電醫院得出。

在我們深入瞭解後也發現,無痛分娩在我國推廣起來,可能並不如想象得那樣簡單,依然存在如上所述的方方面面的制約。也許,正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如此一項簡單、安全的技術對於我國許許多多產婦來說至今仍是個“奢侈品”。

當前,無痛分娩普及難屬於典型的市場失靈,亟需政府伸出有形之手減阻,讓這項造福千萬產婦的技術得以推廣普及。儘管尚需時日,但我們相信,無痛分娩健康持久地發展一定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