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印度土地只有中國的1/3,為什麼能養活12億人?

小莊兄1900


題主的真正意思是說:國土面積越大,可種糧食的地方也越多,養活的人就越多。


這個邏輯是錯誤的。


首先,國土面積大,耕地面積不一定大: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多平原,耕地面積153.5萬平方公里,約合1.7億公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多山地,耕地面積只有1.21億公頃,相當於印度的71%。


印度用1.5倍於中國的耕地養活了相當於中國3/4的人口,沒有什麼奇特之處。


其次,一個國家如何養活人,養活多少人,和模式有關,和國土面積無關,甚至和耕地面積無關。


有的國家靠自己種的糧食養活自己的人民;有的國家靠其它行業掙錢,再拿錢買糧食;有的國家吃肉多,吃糧少;有的國家吃素多,肉食少。



現在,讓我們透過印度人的階層背景、思想背景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看這個國家的生存模式:


一、階層背景


印度實行種姓制度,是一種歷史遺留下來的階層文化,分婆羅門和剎帝利髙種姓人,吠舍和首陀羅低種姓人以及排不上等級的賤民。


其中高種姓人佔10%,做祭祀、教育及行政等最體面的工作,有足夠養家的薪水,享受國家優厚的福利,過著現代化的優越生活;


低種姓人和賤民和佔90%,從事商業、農業和手工業等低層工作,以一年不足一千美元的收入掙扎在溫飽線上,過著貧困落後的生活,所以他們這一階層的生活狀態基本反應了印度的整個生存狀態。



二、思想背景


印度全國近13億人口,82%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教義同佛教一樣講求來世,認為今生的苦難都是上輩子的業力造成的,今生受夠苦難,就會獲得來世的幸福。


基於這種思想,印度底層人民沒有太多奢求,安心過簡樸的生活。


三、生產和生活


1、生產



印度是自己生產糧食養活自己的國家,8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採取傳統的耕作模式,靠天吃飯, 農民把三輪摩托車改裝成農耕機,輕輕鬆鬆犁地、播種,不必施化肥、農藥就能生產出足夠溫飽的糧食。


2、生活


印度糧食產量3億噸,是中國的一半,但印度人絕大多數是素食主義者,吃咖喱手抓飯;又少有人喝酒,釀酒糧食消耗少;


印度農民用秸稈喂牛,節省下大量糧食,糧食自給率達170%。這意味著印度可以出口糧食換錢。


印度底層人民尤其是賤民生活貧困,沒有住房,只得租房居住,有的甚至露宿街頭,以樹為家。


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的結合使印度階層固化,印度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平和安詳的,但同時也被貼上愚昧、懶散的標籤。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我們驚異於印度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時,也不得不感嘆印度這一古國對生態文明的傳承。


有書課堂


印度土地只有中國的1/3,為什麼能養活12億人?

印度的國土面積是298萬平方公里,中國國土面積963萬平方公里,2016年印度人口13.24億,2015年中國人口13.75億。從國土面積上來講,印度的確用不到中國1/3的面積養活了差不多和中國一樣的人口,可是中國和印度在一些影響農業的關鍵因素上是有巨大差異的,這決定了印度國土的農業生產能力高於我國。下面我我對於這個問題原因的認識:


第一印度與我國的國情不一樣。印度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80%人口從事的是農業,農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而我國近些年來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迅速,從事第二三產業的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其它產業在我國經濟總產值中佔的比重也持續增大。

第二印度的土地資源比我國更豐富。雖然印度的國土面積比我國的小,但是其擁有的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卻居亞洲之首,有1.43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是0.16公頃,是我國的兩倍之多。可利用耕地面積與國土面積是有區別的,在我國有些土地是無法進行耕種的,比如西北、東北地區的一些高寒、高原、高山地區,根本就沒辦法去進行農業種植。


第三印度國土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而我國所跨溫度帶比較多,地區差異大。熱量決定農作物的熟制,印度的農作物的熟制大多是一年兩熟、兩年三熟,而我國農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兩熟、三熟均有,這就決定了土地的年生產效率的不同。就如同養雞,人家雞,一天可以下兩個蛋,而我們的一天只能下一個,甚至沒有,這樣的話自然單位面積土地身邊效率就比較低了。

影響印度和我國土地生產能力的還有很多因素,諸如河流、降水、熱量等,印度的土地生產能力是高於我國一些地方的。但是要看到的是印度用多於我國兩倍的人均耕地面積把和我國同樣的人口養的不怎麼樣,就應該知道我國農業生產效率有多高了。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答:印度土地只有中國三分之一卻養活著12億人口的原因是印度所處地理位置上的自然環境優勢帶來的。綜合起來是耕地、亞熱帶氣候、水資源量、三個重要的方面。

中印基本國情對比中國:13.8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282公頃,人均0.101公頃。印度:13.3億人口,298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6億公頃,人均0.122公頃。

1、印度耕地比我國有優勢

傳統意義上,平原地區能為一個國家提供更多優良耕地。

中國國土面積12%是平原,而印度國土面積的50%是平原。這一優勢使印度有耕地 24 億畝,人均耕地1.83畝,而我國只有18億畝耕地,人均耕地1.52畝不到。

耕地數量是一個國家能養活多少人口的基礎,顯然,印度可耕地比我國多。

2、印度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耕地一年可多熟

熱帶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終年高溫,印度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也就是說印度絕大部分耕地可全年耕種,一年可實現三熟或四熟。

我國氣候跨度大,50%地區耕只可一年一熟。

若按一年一熟為一個標準,每多熟一季,類同於耕地面積成倍增加,相對於我國,這一特點使印度的耕地面積橫向框算又多出十幾億畝。



3、印度水資源量比我國豐富

有耕地必須要有水才能耕種。

印度年降水量在1000~2 000 毫米之間,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約1140 毫米左右。相當於我國最富庶的魚米之鄉的降雨量。

印度有 1/3 的國土是“乾旱地區”,但印度給“乾旱地區”定的標準足能把我們氣個半死——年均降水是 400 毫米,我國寧夏最溼潤的地方也只有300mm,淮河以南和江漢平原的中國魚米之鄉也只不過是700多毫米的降雨。

反觀我國,水資源相對匱乏、不均衡,屬缺水國家行列。有資料顯,若有水,光新疆就可多開墾出1億畝耕地。


還有兩點需要提一下

1、印度還有15%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飢餓狀態,距離真正意義上的養活還有點距離。

2、中國平均每畝地年產量350 公斤左右,印度平均畝產只有不到 130 多公斤。

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發佈的2016全球飢餓指數中,印度排在第97位。在亞洲國家中排名比較靠後。

從糧食自足角度綜合來看

印度養活12億多人口,靠的是自然資源的優勢。

中國養活近14億人口,靠的是農業種植技術的提高。


讓颶風吹


印度的人口數量僅僅比中國少一點,也有12億左右的人口,但是其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1/3,國土面積不在於有多大,俄羅斯面積大,但是可能連中國的一半人養活都費勁。因為,印度所在的地理位置比較靠南,基本上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作物面積基本上可以一年2-3熟製為主。印度人的食糖消費量比較大,食糖可以解決人類大部分的能量需求,而且印度人的食物也不是完全自給自足的,每年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油脂,這有點和中國一樣,印度利用自己有限的土地生產自己的優勢作物,同時進口自己所需要的非優勢農產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從而能夠養活了這麼多的印度人,這就和過去在外國人誇中國利用7億畝耕地養活了13億中國人一樣。結構性的供需不平衡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比較常見,世界上除了幾個大糧食主產國外,基本上沒有多少其他國家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布瑞克農業數據


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什麼是國土面積,什麼是耕地面積。


中國國土面積雖然大,但是耕地面積卻不多。因為地理跨度大,地形起伏大,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地丘陵,能耕種的地方並不多。而印度除了北部的山脈,剩下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所以別看他國土面積不是很大,但是耕地面積卻是世界前幾的,比中國大多了。 只不過嘛,印度的農業水平很差,耕地多是多,但糧食產量和中國比差遠了

下面來稍微具體的說一說吧。

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大於中國,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恆河平原的日照,降水條件十分利於作物生長! 中國的國土總面積很大,但是可耕地面積很少,只有1.282億公頃,也就是128.2萬平方公里。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旱地,坡地等低產田。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 0.092公頃( 按14億人口計算 )。 印度國土面積雖然不如中國大,但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耕地0.123公頃(按13億人口計算 ),是中國的1.337倍


其次,中國跨越溫帶和寒帶地域,北方只能單季收成,而海南能夠做到3季收成,印度比海南的緯度更低,輕易能夠利用氣候的有利條件平均達到3季收成,單位面積產出量就有這麼大的差別,糧食總產量遠高於中國也就不奇怪了。


事實上,印度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擁有多達1.6億公頃的耕地面積,佔世界10%的可耕地;印度80%的人口都是農民,人均佔有耕地為0.123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目前,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和大米生產國,是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巴西的世界第四大粗糧生產國,在過去10年中,農業年均增長速度為2%。


印度能養活12億人,離不開以下幾點重要因素:

1、優越自然條件有利於印度發展農業

2、印度主要種植糧食作物

3、印度政府大力發展農業

4、印度不僅補貼農業,而且還控制價格

5、印度對農業實施保護


不過,儘管農業在印度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於耕地更多集中在高種姓人群手裡,即大農和富農,67%的農民持有的農田不到1公頃,致使印度的農業發展潛力有限,只能滿足國內的基本需求,而不能做到像中國一樣實施農業市場化。

感興趣的話關係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哦⊙∀⊙!


北方1937


印度人均耕地面積是中國的兩倍,如果這樣都養不活只有中國人口五分之四的印度人的話,那印度人可以集體去跳恆河了!

題主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領土大不代表耕地面積就大啊。印度雖然只有280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有153.5萬平方公里,幾乎有一半的國土是耕地,而中國的耕地面積是150.4萬平方公里,只佔國土面積的16.13%,沒辦法,我國高原山地太多,哪像印度一片大平原……

耕地面積比中國大,人口還比中國少,能吃飽飯有啥可吹的?

胡哥看到有人用糧食自給率來論證印度農業很牛。胡哥承認印度糧食自給率達到了170%,不僅自己吃不完還大量出口。而中國的糧食自給率2017年只有86%,每年都要大量進口糧食。

先不要慌,胡哥給你們分析一下原因。

前面說過了,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氣候溼熱,一年三熟,老天爺賞飯,糧食收得多;

其次,中國人現在和印度人的膳食組成不一樣啊。請大家仔細回憶一下,現在你的飯碗裡肉類的比例是不是多了很多?主要是我們吃的肉多了,素食少了,糧食工業發展起來,加工糧食消耗的原材料多了,同時,生產奶蛋肉需要的飼料,有的也是我們以前吃的口糧提供的,這就出現我們的穀物不足,所以要進口啊。

中國每年生產那麼多糧食同時也進口那麼多糧食不都是給人吃了,更多的是用作飼料和生物工程去了。

2010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389公斤;印度只有187公斤(2009~2010年度);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是印度的一倍。只有牛奶,印度人均消費量為36公斤,中國為11公斤,中國低於印度。如果,印度人生活改善,人均糧食消費量提高,糧食出口就困難了。

所以,中國的糧食是安全的,只有經濟條件提高,才能有糧食的進口啊!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很多人看到印度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卻養活了和中國差不多的人口,是不是恨不能理解呢?

首先說一個數據也許就很容易理解了。中國的領土面積確實是960萬平方公里,印度也確實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是中國多山地,高原,耕地面積只有1.21億公頃,只佔了國土面積的16%,但是印度呢,多平原,只有北部有一點山地,耕地面積卻有1.7億公頃,佔了整個國土面積的51%,中國的耕地面積只有印度的70%。就這一個數據是不是就讓很多人理解了呢?

其次就是氣候也是不一樣的,中國南北跨度太大了,氣候也是各地不一樣,長江以北的作物一年只能一熟。但是印度呢,大部分都是熱帶季風氣候,印度洋潮溼的氣候帶來了大量的雨水,加上印度平原較多,所以大部分的土地都是適合耕種的。他們這裡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年兩熟,銷路就不一樣了,產量自然不一樣了。

然後就是國情也不一樣,印度差不多和中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差不多,80%的人口都從事和農業相關的產業,農業就是印度的支柱產業,這些人在農村基本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是中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大部分人口已經從事第二第三產業了,農業人口已經急劇減少了。而且還造成了中國的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三農帝國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土地和耕地並不是一回事兒,真正能產出糧食、養活人口的是耕地。雖然印度的土地只有中國的1/3,但印度可耕地面積是159.65萬平方公里,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當然中國耕地比印度小不了多少,是143.3萬平方公里。


第二,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看題主怎樣定義“養活”。如果是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卡路里需求,不問營養、不講求質量,那麼養活其實是很容易的,印度也確實是養活了12多億國民。但是,一旦以現代社會的營養標準來看,印度很多人都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公佈的數據,印度有高達46%的人口營養不良,超過一半(6億)人口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或鐵,表現為嗜睡、疲乏、虛弱、無法集中精神等。


之所以營養狀況如此之差,與印度農村和農業的落後狀況密不可分,直到今天,印度很多農村依然採用的是古老農耕的生產方式,缺水、缺電,農業生產純靠老天爺賞臉吃飯,平均產量遠遠低於中國。所以,論及養活國民來說,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表現遠遠優於印度。



北海圖


我來回答,印度地處南亞,屬於熱帶的國家,印度可以每年收3次糧食和農作物,大家想想看如國印度的土地每畝收三次農作物每次就收600斤,如果收三次就是1800斤,中國的土地每畝每年就指能收一次每次收1500斤左右,大家算一算印度隨然指有中國土地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收三次加起來的糧食重量,還是比中國每畝每年收一次的還是多一點。


印度的國土面積隨然比中國少,但是印度的平原土地面積比中國的多,可耕種的面積多印度的農業有著獨特優勢,養活10多億人口沒有問題,現在的印度農業非常的落後還在靠天吃飯,印度的農業和工業與中國比差的太遠了。也是印度的農民落後的差距





印度農業落後的發展,也會制約印度各行各業的發展,印度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如果印度的土地叫中國的農民耕作的話,我想印度的土地會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如果有一天印度能和中國人民一樣,把科學種田用到農業上,我想印度的土地不止會養活13億人口,還會更多的人口。


農叔LIFE


一、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是英聯邦國家,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聯邦成員國,是議會制共和制國家。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17年印度GDP產值25957億美元,超過法國,居世界第六位。印度也是世界上社會財富分配極不平衡的國家,種族等級制度較為嚴重。2016年,印度被評為世界最佳投資目標國。印度2016年人口13.24億人,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近2仟美元(中國人均為8858美元),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被視為世界上"金磚五國"。二、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只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31%),而中國國土面積的2/3強為高山、沙漠、山地、丘陵、塗灘及更多的建築物等。△印度所擁有的可耕地面積159.65萬平方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國的可耕地面積144.96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為印度可耕地面積的90%稍強)。而且印度可耕地面積的可複種指示極高,每年可種植三次。而中國由於氣候因素,複種指示達不到1.5次。因此印度在解決糧食問題上具有巨大的優勢潛力。印度已經成為亞洲最主要糧食、大豆等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毗鄰印度的孟加拉國面積1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62億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98人,可實現糧食自給。而印度人口每平方公里444人,因此,因此,印度憑藉良好的氣候條件,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農業糧食出口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