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年两倍的中国平安,你会买进吗?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常听到朋友说起保险。一些以前觉得保险没什么用处的朋友开始认识到保险的价值,还问我如果要买保险的话,选哪家公司比较好?

我的第一念头是中国平安:

一是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品牌价值摆在那里;

二自然也是因为买了平安的保险,又曾经享受过良好的理赔服务。

当然,不是给平安打广告,毕竟每家公司都有每家公司的优点和缺点,而选择权在消费者自己手里。

虽然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各自的选择不一样。但是,如果以股票投资来讲,一家总市值达到1.42万亿的公司,称其为保险行业的龙头,应该大家不会有异议。尤其是在此次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人们对保险更加重视,这也为中国平安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现实基础。

今天,就来解读一下中国平安的投资价值。


一、2019年财报解读

2月20日,中国平安竟然“破天荒”地提前了20多天公布了2019年业绩,全年实现净利润1494.07亿元,同比增长39.1%,市场预期为1589.24亿元,上年同期为1074.04亿元。根据业绩报告显示,全年向股东派发股息每股现金2.05元,同比增长19.2%;过去5年分红年复合增长率达40.1%。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股息支付率为28.1%,同时还首次实施了50亿元A股股份回购。

可以说,这份业绩非常靓丽,但是由于市场普遍对这位一直优秀的“学霸”给予更高的市场预期,因此在业绩公布之后的几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将近7%,就连外资也连续净卖出,累计金额高达33.97亿元。

三年两倍的中国平安,你会买进吗?

我们看下中国平安2019年的主要业绩情况:

1、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4.7%至889.50亿元,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为25.0%;

2、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6.4%,持续优于行业;全年实现营运利润209.52亿元,同比增长70.7%。

3、科技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7.1%至821.09亿元;集团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4、金融壹账通于2019年12月13日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产品覆盖中国所有大型银行、99%的城商行及52%的保险公司;获得香港金管局发放的虚拟银行牌照。

5、平安好医生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7%至50.65亿元,其中在线医疗收入占比达16.9%。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好医生累计注册用户量超3.15亿,已与超3,000家医院合作,全年互联网线上日均咨询量72.9万人次。

6、汽车之家致力于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生态圈,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及服务,业绩逆市增长。2019年,汽车之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至84.21亿元,其中在线营销业务收入占比17.7%;净利润同比增长10.7%至34.09亿元。

三年两倍的中国平安,你会买进吗?

从这些业务增长情况来看,中国平安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保险”公司,而是拥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和租赁七大业务的综合金融公司。

虽然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61.35%,但是银行和金融科技等业务也在逐步提升。从2019年的员工配置战略可以看出,保险类业务的从业人员占比58.9%,是最多的,其次就是科技类业务的从业人员,占比高达28.9%,排在第二位。剩下的就是银行类和资产管理类从业人员,分别占比仅有9.2%和3%。这也说明了,公司的战略调整已经发生了转变,金融科技无疑是保险行业的下一个“蓝海市场”。

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和金融壹账通处于流量及数据积累阶段,平安好医生早已完成流量积累,进入到了收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而金融壹账通和汽车之家两家已上市公司,也是表现亮眼,一家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一家三年涨幅近五倍。不过,在2019年的业绩表现上,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同比下滑8.2%。

特别是平安好医生,在此次肺炎疫情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数据显示,在线问诊模式让平安好医生的新注册及线上问诊人数暴增5-10倍。

由此可以看出,从趋势上来说,未来这些业务都会是业绩贡献的有力增长点。


二、优秀公司的基因是怎么炼成的?

正如巴菲特所言,一家优秀的公司,其业绩会与股价长期保持一致。

我们看下中国平安2006年以来的整体业绩和股价表现情况:

三年两倍的中国平安,你会买进吗?

三年两倍的中国平安,你会买进吗?

我们从中国平安的历史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出,公司经历了大致几个阶段:

阶段一:快速发展期(2007-2008年)。在2007年上市以前,公司的业绩保持快速增长。2006和2007年的总营收增速分别为60.16%、53.08%,而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119.92%、105.48%。在靓丽业绩的支持下,使得公司上市后股价便在大牛市的强力推动下一跃而上,成为当时牛市中的“耀眼明星”,市净率PB从5.91倍上升到最高10.3倍,同时也成就了很多投资大师。

阶段二:业绩放缓期(2008-2009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行情的衰退,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了180度的反转,2008年总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下降了15.41%、90.6%,可谓非常惨烈。与此同时,公司的股价也开始下跌,估值PB也下杀到最低仅有2.36倍。

阶段三:恢复成长期(2009-2011年)。我们经常说,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优秀,不要看它在顺境中的表现如何好,而是看它是否能够在逆境中成长。在全球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和投资市场波动双重影响之下,中国平安一方面选择做大做强公司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则是择机调整和优化了资产配置。最终,在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业务均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表现下,2009年实现了“逆势成长”。

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8.35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净利润138.83亿元,同比增长879.1%;每股收益1.89元,同比增长894.7%。这也使得公司的股价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涨了3倍,一扫金融危机的颓势。

阶段四:调整期(2011-2012年)。作为典型的金融行业,中国平安除了要面对公司内部的经营问题之外,还要面临着外部的环境。由于2011-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业面临资本市场徘徊不振,特别是银行业的不良率上升,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寿险需求更是急剧下降。

因此,在这两年的时间,平安的业绩开始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11和2012年,虽然总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1.4%、20.27%,但是净利润增速却仅有12.5%、2.95%。这也使得这几年公司的股价开始进入横盘整理阶段。

阶段五:恢复快速成长期(2013-2015年)。正如前面所说,优秀的基因会让公司扭转困境。管理层实施了“健康”策略,把“资产”和“健康”两大盈利性最高、发展最可持续的行业,视为公司的两大支柱。通过实施强抓用户量、改变过去金融机构“围绕金融做金融”的理念,推动“金融超市、客户迁徙”等一系列措施,公司的业绩重回快速成长的“赛道”。

2013年全年业绩:实现净利润360.14亿元,同比增长34.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1.54亿元,同比增长40.4%。

2014年全年业绩:实现净利润479.30亿元,同比增长3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92.79亿元,同比增长39.5%。

2015年全年业绩:

实现净利润651.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03亿元,同比增长38.0%。截至2015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3,342.48亿元,较年初增长15.4%;公司总资产约4.7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0%。个人客户总量近1.09亿,互联网用户量约2.42亿,用户、客户迁徙效果显著。

在外部金融环境政策的刺激下,迎来了2014-2015年的“杠杆牛市”,而中国平安由于其内部业绩增长,在经过横盘之后的这波牛市中,股价从2014年10月的最低18.07元一直上涨到2015年5月的最高42.64元,期间涨幅达到136.4%。

阶段六:逆市成长期(2016-2017年)。受到熊市行情的影响,公司的业绩反而逆市成长。年报显示,中国平安2016年营收达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不过,好在核心业务寿险同比增长32.2%,也使得归母净利润达到623.94亿元,逆势同比增长15.1%。同时,平安好医生也完成了A轮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

横向对比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2016年仅有新华保险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7.7%,其余三家均保持增长趋势,而中国平安是增速最大的。

2017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2.78%;全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20.7%。与此同时,高增长推动下,中国平安2017年再次提升分红水平,全年每股股息1.5元,同比增长100%。

这两年靓丽的业绩,也使得中国平安完美的走出了一波“戴维斯双击”。从2016年2月的最低点25.46元,一路涨到2018年1月的77.17元,两年里股价涨了足足3倍。

阶段七:平稳过渡期(2018年)。在贸易战等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保险行业进行了结构调整的环境。2018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5.73亿元,同比增长1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04亿元,同比增长20.6%。如果按保险子公司执行修订前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法定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42.45亿元,同比增长39.5%。

之所以公司能够取得高于市场预期的成绩,得益于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在2018年下半年同比增长16.9%后,全年实现同比增长7.3%。

阶段八:成长期(2019年至今)。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平安的业绩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保险、银行业务,在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证券等新业务也在持续发力。

通过回顾中国平安的发展历史,以及结合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出,作为一家优秀的公司,总是在行情调整或者很差的时候,管理层都能通过实施正确的策略来有效应对,实现比同行更优秀的业绩表现。


三、低估的中国平安,你Pick吗?

而在估值方面,对比其他几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历史上最低估值是2015年8月份的8.73倍;中国人寿历史最低估值是13倍;中国太保历史最低是11.06倍;新华保险历史最低是10倍左右。

三年两倍的中国平安,你会买进吗?

2019年的每股收益为8.41,截止2月29日的A股中国平安的收盘股价为77.72元,那么对应市盈率是9.24倍,略微高于历史最低估值。而如果按照资本市场给出的“三年内保险行业至少20倍估值”的预期,那么对应股价就是168.2元,相当于“三年两倍”的涨幅,对于这么大体量的公司,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已经非常可观。

对于目前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的保险龙头公司,中国平安只要保持业绩的平稳增长,那么未来实现“戴维斯双击”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低估的中国平安,你Pick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