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低贱是高贵的根本?《道德经》:无低贱,就得不到高贵

很多历史剧中,皇帝也好,大臣也罢,或是一些饱学鸿儒,都会有事没事来一句:真想离开现在的日子,找个地方躲起来,天天读些圣贤之书。

这一幕,想必大家不陌生。年轻的时候,感觉这些人就是在装。分明心里欢喜的紧,却还要装出淡泊的样子。年龄大一点以后,再看到这一幕,心里竟然隐隐的有了共鸣。

圣贤之书,有那么好看?比当官为富,阅尽繁华还更有意思?

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读圣贤书好比精神粮食,得到的是精神方面的愉悦,如果人世间的繁华看过一些了,这种精神愉悦,反倒更吸引人。

今天东台就来和大家聊聊《道德经》这本圣贤书,为什么会说低贱是高贵或者说是富贵的根本?

低贱是高贵的根本?《道德经》:无低贱,就得不到高贵

《道德经》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在道德经中,这么多文字的章节是不多的。老子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文字来讲述这十个字:“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呢?

低贱是高贵的根本?《道德经》:无低贱,就得不到高贵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在这段文字里,出现了七个“一”字,这个“一”字到底做什么解释?​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中有这么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见,一是道的第一次关系,最接近道的本质和本源,今天我们不详细分析这个句子,只讲这些“一”在本章中作何解释,下次分享四十二章时,再具体阐述。

我们首先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以前那些得到一的,比如天得到了一,就可以清朗。地得到这个一,得以安宁。神得到这个一,得以具有灵力。山谷得到这个一,得以充盈。万物得到这个一,得以生生不息。统治者得到这个一,天下归化,四海安定。

按这个来推断,天不清朗,只怕要崩裂。大地不安宁,就会山塌地陷。神没有灵力,就会歇止,没有人供奉。山谷得不到充盈,就会枯竭,变成死地。万物不能生生不息,就会灭亡。统治者得不到天下的归化和安定,就会被推倒。

所以,贵的根本是低贱,高以下作为基础。所以,统治者自称孤家寡人。这难道不就是以低贱作为根本吗?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所以才不愿意像玉一样闪耀着光华,像美石一样坚硬而漂亮。

低贱是高贵的根本?《道德经》:无低贱,就得不到高贵

从这一篇文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天的一,是天道的表现,是损有余补不足,是升清降浊。地的一,是厚德载物,给万物提供归属。神的一,是明,是洞察力。山谷的一,是包容接纳。万物的一,是遵循生长发展的规律。统治者的一,是无为之为。这些一,都是道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有人就会说了,我还是不明白啊。不明白没有关系,我们举几个例子,单单说下“贵以贱为本”。

我们首先把认为低和贱的事物找出来。穿便宜的衣服,吃一般的食物,每天很辛苦的工作,很勤奋的学习,只享受一般的物质生活,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家务活也算),很多事情亲力亲为,看见人就主动上去打招呼,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别人,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班,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等等等等,这些行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属于低贱的吧?起码,不够高贵!

低贱是高贵的根本?《道德经》:无低贱,就得不到高贵

如果,同样的两个人站在我面前,一个是具有这些行为的,一个是不具有的,那么,东台可以很负责的说,具有这些行为的人,肯定既富且贵,就算一时间没有显现,以后肯定也是人前显赫。东台肯定屁颠颠的上去加个联系方式,看看以后能不能沾些光,沾些便宜。

为什么?因为这些低贱的,才是高贵富贵的根本!

一个儒雅谦逊的学者,肯定经历过无数寒窗苦读的日子。一个叱咤风云的成功者,肯定有过无数辛酸的奋斗。一个技艺高超的大师,肯定有过被师父呵斥责骂的学徒生涯。哪怕一个做得一手好菜的厨师,肯定也有过相当长的时间,只能在厨房切菜端盘。

有人就会说了,你看某某公子爷,生在富贵家,创业资金都是几个亿,没有吃过苦,现在不也成功了?东台只能微微一笑,这样的公子爷,面对的低贱,只怕比普通人只会多,不会少。面对外界的质疑,面对各种冷嘲热讽,面对各种不屑一顾,面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死局,面对各种公众强加的标签,换了是我们自己,只怕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低贱是高贵的根本?《道德经》:无低贱,就得不到高贵

当然,有些这样的人,确实没有经历过这些低贱,但他所享受的,不过是别人的富贵,不是自己的。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原理。

由此可见,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拥有高贵、富贵。就算是现在贵了,对于这些低贱的行为开始鄙夷不屑,开始高高在上,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模样,只怕也是贵不了多久。

人一旦失去了根基,脱离于生活的本质,强行把自己捧着,就像一尊神一样,又不具备神的神力和洞察,那么只能是“将恐歇”!

在老子的观点里,低贱从来不是贬义词,只是万事万物的另一个面罢了,强行的去抛弃,只会损坏自己。大家觉得呢?​

欢迎关注东台翻古,陆续有更多分享,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