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什麼區別?

碎片零零柒




中華民國政府簡稱民國政府。

從政權與軍權的角度,民國政府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說白了便是兩個政治利益集團在爭奪所謂的“正統”,併為此展開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激烈鬥爭。

在這場激烈鬥爭中,有人是為了理想和主義,有人是為了權力和金錢,也許也有人純粹到只是為了國家、民族和人民。

這是一個時代的掙扎,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探索。



從孫中山到袁世凱:北洋政府時代。

想要探討民國的問題,辛亥革命繞不開,孫中山和袁世凱更繞不開,這兩位可謂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當然,談論中華民國,自然也繞不開由袁世凱開創的北洋政府。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武昌起義”,由此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義成功後,在美國的孫中山在報紙上看到消息,然後匆匆回國,於當年12月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是,此時成立的所謂“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並不合法,或者說他們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保證它的繼續存在與運行,所以只好選擇向袁世凱妥協。孫中山寄希望於袁世凱“勸說”清帝退位,然後組建中華民國政府,由袁世凱擔任民國政府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為民國元年。但是這時候仍然還是要看袁世凱的態度,只要他同意,民國紀年便可從此開始,他如果不同意的話,民國紀年肯定還沒開始便已經結束。袁世凱同意了,隨後以“皇室優待條件”逼迫和優勢清帝遜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頒佈遜位詔書,清朝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中華民國正式登上政治舞臺。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履約提交辭呈,於15日由參議院推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隨後將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北京,自此開啟了北洋政府時代,也可稱為北京政府。

北洋政府是以北洋軍閥為主體,北洋軍閥這個詞想來我們也不會陌生,這個龐大的政治利益集團起源於袁世凱在小站練兵練出來的北洋新軍。

袁世凱從1912年開始主政北洋政府,到1916年6月6日病逝結束。在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歷經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等幾位總統,最有意思的是黎元洪既不屬北洋體系,又不是南方革命黨陣營,卻牛到當了兩任總統和一任副總統。當然,從全局看的話,北洋政府大體又可分成三段:袁世凱時期、段祺瑞時期與張作霖時期。

張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位掌舵人,在1928年喪命於皇姑屯事件、張學良改旗易幟後,北洋政府宣告結束。



從孫中山到蔣介石:國民政府時代。

北洋政府時代的終結,自然意味著國民政府時代的到來。

二次革命失敗了,護法運動也失敗了,為什麼?因為孫中山手裡沒有槍桿子,想做點事也要看軍閥們的臉色,但關鍵是軍閥們的利益又和他有衝突,所以孫中山在蘇聯人的幫助下與我黨展開了合作,並創辦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可以說是國民政府的原始力量。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隨後國民黨內部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奪位戰,廖仲愷因此被暗殺,胡漢民不得不出走蘇聯,汪精衛也在1926年因中山艦事件被迫辭職出走法國,蔣介石成了最大獲益者。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由汪精衛擔任主席,這也是國民政府的開端,當然這時候的廣州國民政府與北洋政府處於並存、對峙的狀態,直到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改旗易幟。

事實上,在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前,當時領導南方革命陣營的孫中山的海陸軍大元帥府。



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5月汪精衛辭職去法國,權力落到蔣介石手裡。在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只用了1年時間便從沒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處於二層階梯的人發展成了位居頂層的國民黨二號人物,手段不可不謂高明。

1926年7月9日,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正式開始了北伐。

在北伐時期,國民黨內部的以汪精衛為首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兩股勢力發生衝突,於是出現了“寧漢分裂”,汪精衛於1927年1月將國民政府遷往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隨後將蔣介石開除黨籍;蔣介石也不甘示弱,在1927年4月於南京另組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相對抗。但是沒過多久,汪精衛因為手裡沒有軍權而不得不向蔣介石低頭,至9月“寧漢合流”,汪精衛赴南京,武漢國民政府被南京國民政府合併。汪精衛也自此在與蔣介石的爭鬥中敗下陣來,國民政府的“正統”從此徹底掌控在蔣介石的手中,但是不甘心的汪精衛最後試圖通過藉助日本人對付蔣介石而成為了人人唾罵的漢奸。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前往重慶,稱“重慶國民政府”,但是重慶國民政府在實質上仍然等同於南京國民政府,只是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罷了。



國民政府是民國政府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段歷史時期,將這點說成是民國政府與國民政府的區別,或者說去討論它們的區別,我個人並不贊同。

如果只是將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當成兩個純粹的詞去作區別,那麼很明顯,他們的區別只在於,一個是“民國”,一個是“國民”。

但是,如果是討論它們所代表的政府或者說政權的話,它們沒有比較的意義,因為民國政府包含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國民政府是民國政府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段歷史時期。

我們可以將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都稱為民國政府,但是反過來的話,我們卻不得不單獨稱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以作區別。

如果非要討論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區別,這便是它們的區別。


寧糊塗


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民國政府包括國民政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宣統皇帝宣佈遜位,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正式建立。中國的國號由”清“便成了”中華民國“。民國政府即中華民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立到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短短38年,卻換了好幾屆政府。

1.南京臨時政府(1912.1.1-1912.4)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與北京的清政府分庭抗禮。為了爭取袁世凱,保證清廷順利退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完整,孫中山先生向袁世凱做出保證:只要袁世凱逼迫清廷退位,便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於袁世凱。袁世凱得到保證後逼迫清廷退位,孫中山先生信守承諾,於1912年4月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的首都由南京遷往北京。

2.北洋政府(1912.4-1928.12.29)

袁世凱繼任大總統開啟了北洋的時代,由北洋軍閥控制的中央政府叫做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皖系軍閥時期(1916-1920)、直係軍閥時期(1920-1924)、奉系軍閥(1924-1928),四年一屆,看似民主。

北洋軍閥最初在袁世凱的帶領下是一個和諧有害的大家庭,彼此在袁總統的麾下和睦共處,對付共同的敵人——革命派。但袁世凱強行復闢帝制,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浪潮中,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開始分裂,皖系、直系、奉系先後控制了北京的中央政府。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有一塊心病便是雲南、兩廣之地,皖、直、奉無不以武力統一為最高奮鬥目標,希冀武力統一全國,讓五色旗飄揚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但三派卻相互掣肘,最終都沒有完成這個目標。1928年,北洋政府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被日本炸死在了皇姑屯,死後其子張學良在年底宣佈接受三民主義,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易北洋政府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北洋政府不復存在。

3.國民政府(1928.12.29-1949.4.21)

國民政府真正建立的日子不是1928.12.29,國民政府最早誕生於廣州,也就是北洋軍閥的夢魘之地。早在袁世凱死後南方雲南兩廣便脫離了北洋政府,成為了獨立的存在(即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但不服從北洋政府的統治),孫中山在滇桂粵等南方軍閥的支持下先後發起了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反對北洋政府的獨裁專制。

孫中山實行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了黃埔軍校。

廣東國民政府1926年開始北伐,隨著北伐戰果的擴大,1927年遷往武漢,是為武漢國民政府。

蔣介石在1927年背叛革命後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寧漢合流,南京國民政府開始二次北伐,最終以東北易幟告終。南京國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在南京政府統治期間,國共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內戰,又在盧溝橋事變後再次展開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八年後抗戰勝利,國共再次分道揚鑣,最終以蔣介石敗退臺灣告終。

民國政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從1912年-1949年中的所有中國中央政府都被成為民國政府,自然也包括國民政府。而民國政府也因首都的不同被稱為南京政府、北京政府、重慶政府等等。


涼粥牧


民國政府是指的中華民國政府。—— 建於1912年 首任總統宣袁世凱

國民政府指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 建於1927年 (經網友指正已修改)

中國民國政府是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清帝退位之後繼承了清朝所有權利,是合法的中國政府。

在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期間由國父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之後選出第一任總統袁世凱,所以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又被稱為北洋政府。

1915年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勝利後,南方以國民黨為主的勢力要求進一步改革,於是改革勢力在廣東建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是由國民黨為執政黨的政府,在法理上是屬於中華民國政府。

1926年,國民政府北伐,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全國在形式上統一了。

1948年,蔣介石將國民政府改為中華民國政府。在逃往臺灣之前,也把國號順走了。


就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贊!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奇縝君


區別很大了,簡單來說,民國政府包括國民政府。

民國政府是啥?只要是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時期執政的政府,那都是民國政府。1912年-1928年,執政的是北洋政府時期;1928-1948年國民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但是1925年到1928年有一段南北對峙的時期。

國民政府是啥?他一開始是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因為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準備組織國民政府,北伐一統全國。國民政府在1925年至1928年與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成功之後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組成總統府為止)。

民國政府存在的時期是(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依《中華民國憲法》就任行憲後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政府主席改中華民國總統(注意,國民政府一開始是沒有總統的,一直到現在,蔣介石才真的成了總統),進入憲政時期(但沒一年就被趕到臺灣去了)。

其實看旗子就能明白了,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旗是象徵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而國民政府時期的國旗則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國史拾遺


民國是國名的簡稱,全稱叫“中華民國”,而國民政府則是機構的簡稱,全稱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民國,全稱“中華民國”,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堅持共和為革命宗旨。武昌起義成功後,全國有十三省易幟支持共和,當年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是二十世紀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成立預示著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徹底的終結,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舉國上下壓力下,發佈退位詔書,清朝就此滅亡。

對於民國與國民兩個政府的區分,簡單來說,民國政府有兩個時期,一個是北洋政府時期,一個是國民政府時期,也就是說民國政府包含了國民政府。

從時間段上來講

民國政府成立於1912年元旦,一直持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共存在37年時間;國民政府從1927年“寧漢合流”開始算起,到1949年為止,一共22年。

從活躍的派別來講

北洋政府基本都是北洋系的舊軍閥,以袁世凱編練的北洋新軍為主體,到後來叱吒風雲、活躍政治舞臺的有:段祺瑞、吳佩孚、馮國璋等;國民政府則是一些新舊軍閥混亂並存,但都已新軍閥為主體的政府。

新軍閥的代表人物有:雲南的龍雲、四川的劉文輝、廣西的李宗仁及白崇禧、廣東的李濟深和東北的張學良這些人為主。而舊軍閥則是:山西的閻錫山、陝西的楊虎城等。

北洋政府統治時,中國處於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狀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民國政府時,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才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洋政府繼承的是晚清,國民政府之後就是新中國,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如此快速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王朝“秦朝”,也就堅持了15年時間。

因此,民國政府與國民政府兩個並不會太難區分,只要通過對比,就能很清楚的分別出前後兩個時期的差別。總之,一個簡單的訣竅:民國政府大,國民政府小!


大國布衣


民國政府與國民政府表面上一字之差,但含義卻是天壤之別。“民國政府”即我們熟知的中華民國政府,它起源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後來的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均是民國政府的不同時期而已;“國民政府”則是民國政府的一個時期,是指由國民黨組建的政府,最早是孫中山在1925年創辦的。

民國政府(1912年~1949年)

中華民國政府包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四個時期。辛亥革命後,清末帝溥儀退位,中國正式進入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被推任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不過,民國政府後來被北洋的領袖袁世凱篡取,這就是民國政府中的“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



北洋政府經歷了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段祺瑞等人物的統治時期,最後一任領袖是北洋派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大敗吳佩孚,從東北率軍挺進中原,組建了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內閣。國民大革命之後,北洋政府各派土崩瓦解,最後一任領袖張作霖也被日本人炸死。

張學良在1928年宣佈易幟,並歸順於南京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於是,國民政府在1928年宣佈統一全國。這就是民國政府中的“國民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1925年~1948年)

國民政府最早是指廣州的國民政府,它是由國民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創立的革命政府,起源於1923年的廣州大元帥府。國民政府有孫中山的廣州革命政府、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和重慶國民政府,一般不計算汪偽時期。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戰爭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又吸收了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還在中原大戰中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等軍閥,成為繼北洋政府後第二個正式統治中國的政府。1948年,國民政府進行改組,宣佈進入“憲政時期”,不再使用國民政府的稱號,而是統稱為中華民國政府。



世界人文通史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肯定不是一回事,民國建立於1912年,1949年南京被解放後,民國實際上已經結束。民國政府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而且民國政府從時段上又可以分為幾個時期,包括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行憲後時期。而在每個時期,以中央自居的政府又絕不是一個,所以民國政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

從南京臨時政府到袁世凱政府時期,中國只有一箇中央政府,而且政府的權威基本上還是能維持的,但是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出現裂變。中央政府的權威迅速衰落,除在北京有一箇中央政府以外,地方上也開始出現一些帶有中央色彩的政府,比如護國軍政府、護法政府等等,他們都以是民國正統而自居。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後來因為陳炯明叛變而失敗。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與北洋政府開始分庭抗禮。

1927年,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成立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在發動四一二發反革命政變後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而彼時北京還有一個張作霖的安國軍政府,所以一時間中國存在三個政府。當然三個政府都是承認民國的,所以都可以算作民國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了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很快就寧漢合流了,成立了新的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二期北伐”完成,北伐結束,奉系軍閥在北京的統治也宣告結束,南京國民政府自此統一中國。

所以,南京國民政府是民國政府的組成之一,不過1948年行憲後的南京政府則不宜再被稱之為南京國民政府。


青年史學家


封建王朝時代,朝代號相當於國名,一家一姓建立朝代後,就掌握政權,建立政府。所以一個朝代只會有一個政府。

清朝滅亡後,中國的正式國號是中華民國,簡稱為民國。她的政府就被稱為民國政府。

但與之前不同,民國政府比較複雜,不是隻有一個,而是有多個,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政府。

1911年武昌起義後,湖北就打出了中華民國的國號。之後被多個起義省份沿用。但這時候的中華民國沒有中央政府,只有各省的軍政府。

後來,起義各省為了統一協調,就想組織中央政府。當時孫中山還未回國,但黃興已回來了。

所以,一開始起義各省想組成中華民國軍政府,以黃興為大元帥,即首腦。

不過,孫中山很快回來了,就於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了民國的第一個中央政府。

後來,南北議和成功,清朝滅亡,袁世凱在北京建立了北洋政府。一直到1928年,北洋政府被視為中國的中央政府。

這期間,北洋大總統先是袁世凱,後是黎元洪,再是馮國璋、徐世昌、曹琨。.

後來因為北洋各派打得太厲害,總統都沒了。元首變成了執政、大元帥。段祺瑞就是中華民國執政,張作霖是中華民國安國軍政府大元帥。

更奇葩的是,很多時候中華民國沒有元首,而是由政府首腦一一內閣總理″攝行"元首之責。

北方打的你死我活,但一直掌握在北洋各派軍閥手中,所以這段時代被稱為”北洋軍閥時代″。

南方卻還有一箇中央政權。就是孫中山建立的。

孫中山在南方建立過軍政府、大元帥府,甚至就任過非常大總統,以期和北洋相抗衡。

孫中山的政府不被國際承認,但在國內外又有影響力。比如巴黎和會上的中國5人代表團中就有南方政府的一個名額。

孫中山開始"聯俄聯共"後,把自己的革命視作"國民革命”,″國民"這兩個字更多的被使用起來。

但直至孫去世,他的政府仍不是"國民政府"。比如他死後,胡漢民、汪精衛就擔任過廣州軍政府的大元帥。

直到後來,國民黨才把自己建立的政府稱作″國民政府″。

奇葩的是1927年武漢汪精衛、南京蔣介石同時並立兩個"國民政府"。

之後,國民黨內各派為爭權奪力,又有幾次出現了多個"國民政府"並立的情況。

按照孫中山"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說,"國民政府在"軍政、訓政時期國家元首是.國民政府主席,憲政時期是總統。

1948年蔣介石就迫不及待的宣告憲政時期到來,讓自己成了總統。

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定的國號是中華 人民 共和國,括弧,中華民國。意思就是說中華民國是.中華 人民 共和國的簡寫。

但這一做法遭到很多人反對,其甚者反而是幾位催生中華民國的辛亥元老。比如司徒美堂。

當時周總理請了包括司徒美堂在內的多位辛亥元老徵求意見。

總理說,民國是諸位長輩建立的,現在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政權要建立了。要不要保留″中華民國″四個字,爭論很大。問下諸位長輩的意見。

司徒美堂等人說,我們流血流汗創建中華民國,可是國民黨把民國搞的臭不可聞。新政權要建立了,就要把這四個字扔掉,和它不要有任何關係。

後來,中華 人民 共和國後面才沒有了括弧。


故紙匯


其實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在清政府滅亡至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這段時間裡,中國先後經歷了三個政府時期,即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題主所問的民國政府其實就是這三個政府的統稱,即1912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始,到1949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撤到臺灣終的這段時期。而國民政府則是1928年6月在獲得列強承認為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始,到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將國民政府改組委中華民國政府終的這段時期。

所以說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民國政府是指中華民國的政府,而國民政府則是指中國民國某個時期被各國承認的可以代表中國民國這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機構,大概意思就是好比國外現在鬧得紛紛揚揚的委內瑞拉事件,很多的媒體都報道美國承認“瓜伊多政府”為委內瑞拉合法政府,而“馬杜羅政府”則是委內瑞拉非法政府,而這其中“瓜伊多政府”和“馬杜羅政府”其實跟國民政府的含義差不多,但是實際上無論什麼政府,它其實都叫委內瑞拉政府。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1912年2月12日,隨著滿清皇室向天下頒佈退位詔書,統治了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政府正式宣告結束。於此同時在正月於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也在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正式作為了接任滿清的唯一合法全國政府。後在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並得到了各國的認可。而因袁世凱代表的是北洋軍閥,隨著袁世凱成為中國民國的大總統,北洋軍閥也正是成為了中國民國中央政府的領導者,於是“北洋政府”也隨之應運而生。

北洋政府歷任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曹錕、段祺瑞等總統,直至張作霖而終結。自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並陷於內訌之中,相繼經歷了皖系執政、直系執政和奉系執政三個階段,直至1928年6月4日北洋政府末代總統,也是北洋系最後一代大佬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北洋政府也正式宣告終結。在這短短的12年的時間裡,曾經實力位居全國之首並手握全國軍政大權的北洋系就這樣死在了自己人的內訌中,如果當年的北洋政府的各派人物能夠同力合作,眾志成城的話,我想斷不會落到如此下場。甚至可以說只要北洋系不亂中國就不會亂,而中國如果不亂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長達數十年傷亡慘重的抗日戰爭的發生,只能說從這點看北洋政府絕對是民族的“罪人”。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嚴格意義上分為廣州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南昌國民政府、北平國民政府和重慶國民政府等幾個時期。1916年隨著袁世凱的去世,北洋政府陷入一片內亂中,隨之南方多個身份宣佈脫離北洋政府的統治,並在廣州成立了軍政府,開始與北方的北洋政府進行對峙。後在1925年7月1日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並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北伐戰爭。北伐戰爭開始後,國民革命軍連戰連捷,最終在1926年10月佔領了湖北武漢三鎮,而隨著國民政府的勢力逐漸往南移,廣州國民政府顯然已經不足以作為國民政府的駐紮地,所以在佔領武漢三鎮後,國民政府決定將政府機構由廣州遷往武漢,而這段時期就是“武漢國民政府時期”。

但是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隨著蔣介石依靠北伐戰爭掌握了巨大的權利,他開始有了獨立的念頭,隨著北伐軍相繼佔領了上海與南京後,蔣介石最終選擇脫離武漢國民政府,在南京自立門戶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6月3日,隨著北洋政府大總統張作霖下令退出關中,並於次日被日軍殺害後,而於此同時隨著南京國民政府正式入主首都北京,北伐戰爭正式宣告勝利。之後隨著各國相繼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後,遠在武漢有汪精衛領導的武漢國民政府無奈只得於南京國民政府合併,而這就是史稱的“寧漢合流”。

而後隨著中原大戰、粵寧之爭、抗日戰爭等事件的爆發,南京國民政府先後將國民政府遷移到南昌、北平、廣州和重慶等地,但國民政府自始至終也都是有國民黨掌控,且大部分時間都是有蔣介石作為最高領導人。直到1948年3月29日隨著蔣介石被國民大會選為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主席一職遂被中華民國總統取代,而隨之國民政府也被改製為總統府,國民政府也正式宣告結束。

中華民國政府

上面也說了1948年隨著蔣介石將國民政府主席一職廢除,改由中國民國總統取代,國民政府也正式宣告結束,而取而代之的就是中華民國政府。

那麼很多人也許都不明白了,為什麼此時的國民政府並沒有被其他黨派控制而是依然有國民黨控制,蔣介石又為何要將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呢?其實這一切都得從1924年由孫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國”三個階段說起,當年孫中山主張民國的正式建立應該要遵循三個階段,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民國才能真正的建立起來,而也三個時期就是軍政時期、訓政時期和憲政時期。簡單的說就是先用軍隊來控制政府即成立軍政府,以此來達到武力統一全國的目的,而後當全國秩序恢復後,即可廢除軍政府。然後將全國各個地方的權利交有各個地方的人民選擇地方政府來進行管理,並頒佈憲法以此來讓國家制度化。而當全國都有了人民政府後,全國就可以開始舉行大選,然後選出自己信任的政府來替他們治理好這個國家,而這就是最終的“憲政時期”。

當年蔣介石之所以要將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就是意味著中華民國已經從訓政時期走向了憲政時期,民國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蔣介石是否真的做到了憲政時期該有的表現,即由全國人民來選擇出自己最信任的黨派來組建政府並治理國家,我想無從得知。可以說蔣介石之所以會急著將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個人覺得無非就是蔣介石想當民國的國父,然後名留青史罷了。但事實到底如何,我想誰也說不清楚。


澳古說歷史


民國政府是指1912-1949年的中央政府,國民政府則是指國民黨系統(孫中山-蔣介石)的政府。兩者大不相同。

簡單說,民國政府,是指中華民國的政府。國民政府,則是國民黨系統的政府。

中國歷史上有中華民國這個朝代,從1912年清帝退位,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

但這個朝代中間其實經過了一次改朝換代。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政府(袁世凱、皖系、直系、奉系先後執政),首都北京。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之後1928-1949年就是國民黨統治,定都南京。

同時,在國民黨完全奪取全國政權之前,就已經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權。1925年,國民黨正式成立了“國民政府”,又叫“廣東革命政府”。這個政權在1926年發動北伐,1927年曾經分裂為武漢(汪精衛、唐生智)、南京(蔣介石、李宗仁)兩路,後來又寧漢合流。到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正式奪取了民國政府的權力。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民國政府是1912-1949年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國民政府則是指1925-1949年的國民黨統治政府。

在1912年-1925年,中國只有民國政府(北洋統治),沒有國民政府。

1925-1928年,國民政府在南方,北洋統治的民國政府在北方,南北並立。

1928年,隨著國民黨北伐成功,北洋軍閥全部滅亡,國民政府成為了新的“民國政府”。

1928-1949年,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兩者就是同一個政府不同稱呼的關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