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18000人深入敵後,損失上千人,戰後部隊番號被撤

當敵人鋒芒正盛的時候,該怎麼辦?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繞到其後方,對其進行牽制,不與其正面交鋒。這不,不僅僅中國抗日軍民是這樣乾的,就連當時的如日中天的英國,也是這樣做的。

1943年到1944年,英國特種部隊被派往緬甸叢林進行作戰。遠程部隊深入到日本軍隊的後方,攻擊鐵路,物流樞紐和橋樑,導致日本人陷入枷鎖,迫使他們重新部屬。

18000人深入敵後,損失上千人,戰後部隊番號被撤

英軍行軍

1943年日本佔領緬甸時,第77次印度步兵旅進行了第一次冒險。其深入敵後,襲擊了日本的供應站以及鐵路和通信線路。該部隊由多個步兵團,一個突擊中隊,八個皇家空軍中隊,一個情報部隊和一個騾子運輸隊組成。

雖然該單位為一支大型步兵部隊,但他們主要使命不是正面作戰,而是進行牽制。他們在印度度過了幾個月,接受了這方面的培訓,研究如何在叢林中行軍和生活。

第一次遠征摧毀了日本軍隊的一些關鍵基礎設施,但與日本軍隊的直接戰鬥較少。這導致了日本戰略思維方式的轉變,使他們感到他們在緬甸的防禦太脆弱了。第77旅在敵後方的努力迫使日本人最終放棄繼續襲擊盟軍。

但這種努力代價高昂。第77旅的三分之一的士兵在叢林中喪生,無論是受傷還是生病。英國人放棄了他們。從叢林返回後,另有600人再次生病,並被送往醫院,直到他們重新恢復。

儘管如此,這些努力已經證明,通過適當的組織和培訓,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可以改變叢林中的戰略平衡。

因此,英國司令官溫蓋特於1944年提出了第二次更大規模的遠征。

溫斯頓丘吉爾欣然同意並指派六個旅完成任務,並指派美國第一空軍突擊隊支援這次行動。

在為第二次探險訓練部隊時,溫蓋特將軍花了一些時間幫助訓練美國5307部隊,後者將參加類似的行動。

該行動於1944年進行,六個旅將通過滑翔機進入緬甸。3月5日的滑翔機降落沒有遭到抵抗。但仍然面臨重大問題,空中偵察未能找到沉沒的溝渠和著陸區的樹木,造成30人死亡,28人在滑翔機墜毀時受傷。

有400名士兵安全降落並迅速建造了一條簡單的跑道,足以讓運輸機開始運送物資和其他士兵。 18,000名士兵迅速到達地面,他們需要越過叢林追捕日本士兵,未來幾天會有更多士兵抵達。

18000人深入敵後,損失上千人,戰後部隊番號被撤

英國登上運輸機

溫蓋特將軍的戰略目的可歸納為三點:

1.為從東方推進的中國軍隊做好戰場準備。

2.打擊威脅滇緬公路運輸線的日本人,喬斯蒂爾威爾將軍試圖為美國重新補給創造一條道路。

3.絕對摧毀每一個出現的日本目標。與1943年的行動不同,第二次探險依賴於一些靜態防禦和基地。

“白城”建在日本鐵路上,用於控制那裡的鐵路運輸,名為“百老匯”的著陸點是三個最初的著陸區之一,擁有強大的大型空軍基地。

除了建在鐵路上的白城和布萊克浦外,其他營地都建在叢林中,不太可能遇到日軍。

該行動在3月底實現了其主要目標,支持其盟國在緬甸的戰鬥。但是在3月24日,當溫蓋特將軍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喪生時,該任務遇到了重大挫折。他的繼任者是布里格。布里格將軍準備繼續這項行動,直到1944年5月,由史迪威接任。史迪威部署的部隊像典型的步兵部隊作戰一樣進行了多次正面攻擊,但在某些情況下又未能提供足夠的炮兵和空中支援。

18000人深入敵後,損失上千人,戰後部隊番號被撤

溫蓋特將軍

史迪威指揮下的傷亡人數估計高達六個旅中所有傷亡人數的90%。第77旅在戰鬥中損失了50%。

史迪威後來下令第77次旅對密支那進行襲擊,儘管他們只剩下10%的力量。該旅指揮官關掉了他的對講機,然後走了出去。

最終,緬甸的日軍開始攻擊基地,特別是鐵路網上的白城和布萊克浦。由於其重要性,白城保留了重要的供應線,成為打敗敵人的決定性力量。

布萊克浦沒那麼幸運。在日本鐵路附近,雖然日本的高射炮阻止了空氣補給,但它最終被包圍了。內部的軍隊最終被迫爆發,2000名飢餓的士兵越過了叢林和日本人的封鎖。

與此同時,其他遠征軍正在經歷激烈的戰鬥,以及叢林和疾病的高溫和潮溼。到7月底,布里格決定第111旅不再適合作戰,下令讓他們撤回。

18000人深入敵後,損失上千人,戰後部隊番號被撤

運輸機中的英軍

在緬甸的日軍數量正在下降,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許多陣地也在失去,但遠征軍再次為他們的成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超過1,000名士兵喪生,2,400人受傷,450人失蹤。與此同時,超過一半的倖存者患有需要住院或特殊飲食的疾病。瘧疾,痢疾和叢林瘡是最常見的疾病,許多士兵同時患有兩三種疾病。

第77旅是唯一一支參加兩次冒險的部隊。該旅後來被解散,但現在它已被重新啟用,成為一支專注於數字領域非常規戰爭的網絡戰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