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將軍揮淚祭英魂

將軍揮淚祭英魂

​——老山“輪戰”紀事

又逢清明祭祀日,難忘英烈葬老山!

清明節作為祭拜祖先,悼念逝人的一個傳統節日,本人有生之年雖然經歷了數十個,但有一個清明節卻終生不可淡忘,那就是1986年的4月5日。

那天一大早,我跟隨部隊的2號首長從老山戰場上下來驅車奔赴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參加集團軍在那裡舉行的“陣亡烈士追悼會”。汽車沿著崎嶇的山路顛簸而行,一路上我們的心情十分沉重。大約一個小時後,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麻栗坡烈士陵園座落在麻栗坡縣城北郊4公里處的一個山坡上,佔地50餘畝。它是1979年我軍實施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時修建的。到達陵園後,只見偌大一個山坡上,貯立著密密麻麻的上千塊烈士墓碑。墓碑前擺放著大小不一、令人傷感的花圈。花圈旁那些年歲不等的親人,有的曲膝上香,有的低聲飲泣,有的垂首致哀,有的痛哭失聲……見此情景,我們的心,我們的魂似乎已隨著墓碑下的英靈飄向老山,飄出雲滇。而此時我們的思緒卻不可紊亂,我們的靈魂亦不許狂顛,因為今天我們的的使命不單是追思那些“兩山”反擊時長眠在這裡的英魂,而是悼念眼下“輪戰雲南”血灑老山的那些屍骨未寒的戰友。

將軍揮淚祭英魂


​上午九時許,悼念活動準備就緒。在陵園裡一處不大的場地上,列隊站立著從戰場上特來參加追悼活動的上百名官兵。在官兵們前面,放著一排摺疊式的作戰桌,桌面上鋪墊著一層黑紗,黑紗的上面擺放著幾十個烈士的骨灰盒(這只是部隊上陣11個月來陣亡烈士的一部分),骨灰盒上覆蓋著紅色的“八一”軍旗。

悼念活動開始後,集團軍2號首長走向前,他首先帶領列隊站立在烈士骨灰盒前的集團軍和各師團參加追悼活動的首長們,向光榮的烈士們三鞠躬並垂首致哀,而後他開始致悼詞。他——一位尚不滿50歲的將軍,參戰前本是英恣勃勃、氣宇軒揚,甚至時時會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經過僅大半年慘苦戰場的煎熬,他的容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那一天,他穿著一身沾滿征塵的作戰服,人瘦了許多,臉黑了許多,面容蒼桑,十分憔悴。面對軍旗覆蓋下那些小匣子裡的年輕戰士,他聲淚俱下,泣不成聲。悼詞顯然是他自己寫的,他顫抖不止的手拿著一個筆記本,但致詞時又幾乎沒看那個小本子。他操著一口典型的膠東方言,斷斷續續地講了或者說哭泣了大半個小時。在場的官兵們,甚至沒有多少人從他那沙啞的哭腔裡聽清楚他究竟說了些啥,但大家的心裡都是明白的。

將軍揮淚祭英魂


​是啊,骨灰盒裡那些年輕的官兵,都是跟著他從幾千裡以遠的齊魯大地出來的。來之前,他們原本生龍活虎、活蹦亂跳,僅僅才過了幾個月,卻被裝進了那些小匣子。幾個月前,他們的父母送出來的是活生生的親生兒子,幾個月後他們將接過去的是冷冰冰的骨灰盒子。對此,所有帶兵的人包括那些將軍們心裡能不痛苦嗎?

悼念活動結束後,官兵們懷著悲痛的心情,揹負著烈士的重託,又急促地離開陵園,返回戰場,繼續履行保衛祖國南疆的光榮使命。

從那一年的清明節,至今已經過去43年了。43年來祖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關係也時過境遷。祖國強大了,人民富裕了,南疆戰火早已熄滅,甚至當年在中越邊境佈下的那些地雷也已被後來的戰友們冒著生命危險,以傷殘之軀陸續排除,並又譜寫出“將軍擁抱排雷英雄”的新的壯歌!

軍人從來就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死者與生者分別了,躺著的已經流盡了全部的熱血。他們用生命呈上了對祖國的神聖答卷,他們的靈魂得到了昇華;活著的,不僅應對死去的保持一份無盡的哀思,更不能讓這些祖國的英烈、人民的功臣,成為被世人遺忘的群落,成為隨風飄浮的孤魂!

血灑南疆的戰友們、英烈們,你們安息吧,相信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永遠不會……

2019年4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