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佛教题材可以说占据着玉雕行业半壁江山的地位。

然而,在最近我们和玉友的聊天中,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选择玉饰的过程中,似乎对佛教题材的作品有点敏感,仿佛下意识的避开了考虑的范畴...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好巧不巧,最近某网站上也出现了一份数据显示,佛教题材的售卖比往年递减,占比21.73%,相反是动物类题材形成了反超,占比27.20%,是网内销售最多的题材。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这一情况的出现也让小编我有些困惑,难道说佛教题材要江河日下了吗?

要知道佛教题材可是整个行业的象征标杆,也曾经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玉雕行业的兴起。

到如今,又是怎样的驱动使它不再有当年的吸引力了呢?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我们不妨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和探讨。

题材老化?

实际上,目前的佛教题材在玉雕行业的创作占比至少在50%以上,可以说它依然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但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反映出产品的老化、同质化的问题。唯弥勒不玉雕,唯观音不玉器,“男戴观音女戴佛”也一度成为行业流行语,进玉器店如果看不到观音和弥勒佛,你肯定会怀疑进错了门,别说玉雕市场,就是其它雕刻行业也大抵如此。

题材老化,审美疲劳恐怕是佛教题材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信仰问题?

社会在发展,信仰的层次也在发生改变。在原来,人的想法相对单纯,佩戴玉佛等题材,可能也就是图个吉利,希望可以产生护佑的作用。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而到了现在,关于佛教的信仰已经是一件很庄严和严肃的事情,很多人面对佛教题材,保持了相对慎重的态度。如果不信佛,那么最好也就不要佩戴。而如果佩戴了,似乎也就无形中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倾向。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另外在盘玩方面也存在较多困惑,比如很多人就认为,如果用手来盘玩玉佛是对佛的不尊重,也因此在心里层面上有所顾忌。

受众群体年轻化?

毋庸置疑的是,玉雕作品也在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80、90后群体在成为玉雕收藏的主流人群。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真正让玉雕市场面临冲击的是近年来消费市场的变化,随着玉器市场的发展,近年来玉雕产品的消费重心正逐渐转向70后、80后甚至是90后。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这是一群有些挑剔的顾客,他们对玉雕作品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审美,需求也在朝着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佛教题材固然经典,但是面对崇尚个性的年轻人来说,佛教题材似乎又显得老气了。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当然,虽然题材老化是个问题,但不可否认佛教题材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的帮助和作用。从另一方面看,佛教文化也是我们民族包容性的体现,我们从来都不拒绝外来文化,而我们的文化之所以独特,就是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从来不放弃自己的文化。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了?



那些不愿与中华文化溶融合的外来文化,尤其是那些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如果不改良,不融合本土文化,是很难在中国立足的。


那么,您是否喜欢佛教题材呢?

不妨也聊聊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